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數智賦能助力健康中國

2024-07-21科技

本報記者 張悅 曹學平 北京報道

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 主辦方供圖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近日,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在百度大健康事業群主辦的百度健康產業生態大會上表示,數智時代的賦能,使老百姓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能在各個層面獲得滿足。

在「把握確定性趨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作」的主題演講中,李玲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政治、氣候、環境等多方面均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當下的中國,人民安全穩定的生活是確定的。隨著收入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是確定的。

人們對健康需求越來越高的確定性也體現在疾病譜的變化。比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首要危險,心腦血管病、腫瘤、內分泌疾病日趨嚴重;氣候、環境變化引發的地區性疾病譜的變化;新發再發傳染病;人口遷移與流動、城市化等問題加大生活和工作壓力,引發相關疾病增加;數碼化辦公和娛樂成為肥胖率、視力不良率、精神類疾病發病率升高的因素等。因此,對疾病治療的異質性需求增加:不同地區、不同收入群體、不同環境下的人群面臨的主要疾病威脅不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同時也伴隨著醫療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均勻性。

李玲表示,人們正從醫療服務的消費者向健康的生產者轉變。老百姓需要的是健康,健康中國戰略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希望醫務人員和每個人一起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生產」健康。

如何滿足人們對健康的更高需求而非單純的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數智時代已然到來,醫療健康行業存在著廣泛的不確定性,如何把握變局中的確定性趨勢?

李玲表示,醫療健康行業面臨著多種不確定性,醫療服務與健康天然就有著廣泛的不確定性,如疾病的發生不確定、治療效果不確定,信任成為關鍵,不確定性導致醫療服務這一「商品」在事前無法檢測,患者和醫生需要在信任的前提下合作。此外,激勵機制影響信任關系,患者追求的是健康,患者將自己的健康托付於醫生,但醫生需要考慮更多。同時,醫院、醫生也面臨多重難題,在承擔患者健康風險的同時也在承擔經濟方面的風險等。

數碼化的來臨是確定的。數智時代的賦能,能夠改善資訊的不對稱、使老百姓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在各個層面獲得滿足。李玲介紹,在健康領域中,大數據也帶來多方面的優勢。在數據的生產方面,人既是健康數據的生產方,也是醫療服務的需求方。大量的一線臨床醫生經驗與醫學、電腦等科研工作者具有豐富的技術工具結合,科研能力不斷增強。醫療自身的規模效應、範圍效應與網絡效應與數碼經濟自身的快速發展具有乘數效應。資訊化、數碼化已經為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大改善,國家的制度優勢已經發揮了多方面的作用,註重系統整合,發揮合成的力量。

目前,碎片化的數據、健康行業的大數據趨勢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李玲指出,大數據這一新型要素與傳統要素存在一定區別,具有非耗散性、非耗竭性、非競爭性,它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越用越多,是新的特殊的生產資料。下一步要做的,是將原始數據變成數據資源、數據資產直至數據資本。數據在重塑新的供給方式,透過數據的整合,變成支撐新的健康模式發展的動力和來源。目前,國家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健康領域,數碼能夠賦能發展健康的新質生產力。健康中國戰略提出,為全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醫療服務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占比約10%,生活方式、環境、遺傳因素的比重分別約60%、15%、15%。健康管理涉及到每一個人,因此,要用好數據、平台,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和健康管理。

李玲表示,健康管理是公益化的,而如百度健康提供的數據平台如果僅是公益的是不可持續的,需要轉換成產品支撐其發展。比如百度健康涉及前台搜尋、互聯網醫院以及醫藥問診咨詢等,是全方位的,目前的產品包括咨詢、問診、購藥、掛號、科普、醫院管理等。如何充分發揮公益性、產品化、資訊化以及新質生產力,創造保護人民健康的新模式,是一片深藍海。在此模式下能夠產生很多產品和服務,比如基於大數據平台改變未來的醫學模式、未來藥品的研發模式,數據可以創造出新的適老化、養老方面的產品等。李玲認為,未來的健康中國模式,每個人可以擁有集公共衛生、健康管理、醫療資訊在一起的「健康碼」,全國一張網、一朵雲,實作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務。

(編輯:曹學平 稽核:童海華 校對:燕郁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