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網紅敢於公然挑戰行業巨頭,會發生什麽?劉強東與辛巴之間最近的爭議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辛巴,這位在直播帶貨領域風頭正勁的網紅,突然指向了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及其創始人劉強東。很多人不禁在問,個人影響力是否足以挑戰巨頭,還是這是一次「螞蟻撼大樹」,不自量力?
先來看看兩個人的背景。劉強東,可謂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他從江蘇蘇北農村的小夥子一路拼搏,靠著不斷打磨和學習,最終創立了如今的京東帝國。京東作為中國電商行業的第二大巨頭,在零售、物流乃至技術創新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尤其是在倉儲和配送的先發優勢讓無數消費者感慨其高效。京東的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還直接改變了中國的零售和物流業格局——這是毋庸置疑的成就。
另一邊,辛巴的出現完全是數碼化時代的產物。作為利用直播帶貨迅速崛起的網紅,辛巴可謂是短時間內積累了龐大的粉絲群,手握數千萬忠實消費者。直播間內熱火朝天的氛圍、和看似接地氣的「親民姿態」,讓辛巴贏得了不少青睞,他的確創造了驚人的銷售成績。
但問題是,無論從社會影響力還是實質貢獻,辛巴與劉強東顯然不是同一個級別。你可以說,一個是站在實業和千萬人就業基礎上的巨頭,另一個則是用社交影響力短期爆發的網絡紅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如果我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是在用網紅帶貨的受眾來撼動整個中國電商的根基。辛巴難道不清楚這一點?
你可以說,螞蟻可以爬上大象的背,卻不是真的要去和大象「拼命」。看似簡單的一場爭論背後,是更深層次的現實問題:商業世界並不像辛巴的直播間,熱熱鬧鬧就能把事情解決。實力的懸殊往往決定了一切,別說螞蟻要挑戰大象,刀槍不入的象皮根本不會給你任何機會。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商界的一次大事件,資本大佬姚振華馳名的「寶萬之爭」。姚振華當時試圖透過復雜的資本運作,收購格力電器。原以為充滿資本玩家智慧的操作會成功,但結局卻是異常慘烈。格力的董明珠嘲笑這場收購為「野蠻人敲門」,並透過高層抵制和輿論壓力,成功將姚振華拉下馬。姚家資本雖然沒有一夜傾覆,但這一戰的失敗足以證明:在商業世界,若忽視對方的實際實力,僅僅依靠資本或短期影響力沖動行事,你很可能付出慘重代價。
辛巴的遭遇從某種角度來看,和姚振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辛巴的武器並非資本,而是粉絲和影響力。可萬萬別忘了,商界的規則並不完全適用於流量背後的粉絲效應。對標企業時,辛巴顯然低估了他所面對的對手。如果辛巴認為憑借自己在直播帶貨領域的風頭,可以與劉強東這樣的大企業針鋒相對,那就犯了戰略性錯誤。
網紅固然擁有廣泛的曝光力,很多決策往往輕而易舉地影響到大量觀眾。但真正的大企業巨頭,控制的資源、管控的風險要復雜很多。劉強東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帝國,企業內部有大量的法律、金融、風控、輿情團隊,線上線下多維立體。當辛巴以個人身份直接「開撕」時,哪怕擁有千萬粉絲,也不過是「空手套白狼」的一場虛張聲勢而已,實際背後,這是一場裝備差距巨大的對決。你敢去撕破臉,結果往往是大佬反手一下,就能讓你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一個太崇信自己影響力且缺少嚴密規劃的網紅,在實業面前往往一擊既潰。
類似的例子在過去已經無數次發生。眾多網紅或自媒體人因一時不當言行付出了慘痛代價——之前的各種「塌房」事件都是前車之鑒。比如,某個直播大V因為一時口無遮攔發表不當言論,不僅丟了飯碗,還賠付了巨額懲罰及負面輿論損失,甚至整個品牌也受到牽連。所以,僅靠流量支持挑戰行業巨頭,太過輕率了,根本不是一場「劃算的買賣」。
這裏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對大公司或企業家提出質疑,商業社會鼓勵競爭和監督。但問題在於,提出質疑的方式必須要有理有據,要在理性和公平的基礎上進行。如果你只是為了博眼球、為情緒爆發尋找出口,反倒是在莽撞中將自己推向深淵。言行是有代價的,特別是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他們不僅要對粉絲負責,更要對自己的每一個字、每一段話負責。
歸根到底,辛巴的這一事件再次提醒所有人,無論你是小主播還是大人物,言行都有其代價,更需分清什麽是合理的邊界。尤其是面對強大得多的對手時,單單憑借幾千萬粉絲和一時的流量絕緣並沒有多少勝算。風光一時不代表就能打破實力的界限,敢於輕率挑戰比你更為強大的對手,最終可能只會自己陷入險境。
適時停下是一種智慧,心懷敬畏才能走得更遠。正如那句古語講得好:「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既然知道某些戰鬥註定帶來風險,何必非要去趟這場「渾水」呢?專註提升自己,踏實做好每一個事業上的決策,才是真正的長遠之道。辛巴和劉強東本質上處在兩個維度的世界。說得再直白點,不論是企業家還是網紅,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影響力,才是最應該關註的核心問題。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