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美國發電機在貴州洞穴工作80年,至今正常

2024-02-10科技

2006年,貴州省桐梓縣誕生了一座發電廠,這座發電廠不僅是貴州省的第一座發電廠,也是貴州省水力發電的裏程碑。

這座發電廠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為防止日軍飛機的轟炸,特別將其水輪機和發電機建在了貴州省特有的溶洞地下室中。

為確保正常營運,發電廠還從美國奇異公司引進了兩台40年代的新型發電機。令人驚嘆的是,經過80年的歲月洗禮,這兩台發電機依舊能正常執行,仿佛是永不疲倦的「永動機」,見證了這座發電廠的發展與歷史變遷。

你知道中華大地的第一縷電光是如何誕生的嗎?1879年5月28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電氣工程師畢曉浦在虹口的一座舊倉居里,利用蒸汽機作為動力源,成功帶動了自激式直流發電機,從而產生了電力,點亮了碳極弧光燈。

這項試驗,開啟了中國的電氣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電氣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從1882年至1936年,中國社會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戰亂頻仍,社會發展極不穩定,中國的電氣事業也受到了嚴重影響,一直落後於其他國家。

盡管如此,中國的電氣事業從未放棄,依然努力前行。

1937年,南京被日本侵略者占領,之後,日本人在南京制造了令人發指的「 南京大屠殺 」。為了自保和抗戰的需要,國民政府遷往重慶,眾多兵工廠也隨之遷往西南地區。

1938年春,石林兵工廠從廣東遷至廣西融縣,隨後又遷至貴州桐梓縣城郊的傅家龍洞。工人們為了盡快完成武器生產,就在一片空地上搭建了簡易的工廠。

41兵工廠:生產捷克式輕機槍和中正式步槍,設施簡陋卻高效生產。由於 抗日戰爭 前線的需求,41兵工廠承擔著重大的生產任務。

但是,運輸柴油的車隊緊張和沿海貿易港口被日軍侵占的問題使得生產面臨困難。盡管如此,41兵工廠依然全力以赴,加快生產速度,以滿足前線的需求。

為了解決電力短缺的問題,兵工廠的廠長鐘道昌和兵工總署的俞大維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利用楊家河的水力資源來建設電廠。

因此,貴州的第一座水力發電廠應運而生。他們很快就在婁山關鎮獨石村上天門洞西側找到了理想的電廠地址。但是,修建電廠並非易事。

那麽,誰來負責這個工程呢?鐘道昌透過各種關系,最終聘請到了中國工程學會會員及水利工程學會會員陳祖東作為總工程師,他將負責電廠的設計、建設以及機器的購置和安裝等工作。

陳祖東:一生致力於祖國水利發電事業的建設者 1911年,陳祖東出生於浙江湖州,1933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抗戰勝利後,他到台灣接受台中港器材任務。完成任務後,回到上海,因家鄉淪陷,跟隨難民一路逃到四川。為了國家和民族生存,他到41兵工廠任動力處處長,負責水電站的建設問題。

對祖國的熱忱和事業的孜孜不倦使他從擔任電廠總工程師開始,便開始進行實地考察。隨後,他透過關系,聯系到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東北、西北、工業等五所大學,共同參與水電廠土木工程的設計。

陳祖東一生致力於祖國水利發電事業的建設,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一位愛國者。

為了應對日本飛機的轟炸威脅,水電廠的水輪機和發電機被建設在了地下室,以保障安全。在戰爭時期,擁有更多武器的一方能夠削弱敵人的戰鬥力,因此日軍曾試圖摧毀我們的兵工廠。

雖然很多兵工廠利用山區地形依山而建,但仍無法避開日寇的空中轟炸。例如,在1939年12月,日寇就轟炸過第十一兵工廠,幾乎將兵工廠的車間全部摧毀。

因此,在建設天門山水電廠時,專家們建議利用貴州當地的地形進行隱蔽。經過反復討論,最終決定使用貴州特有的熔巖洞作為電力廠的廠址,以進一步提高隱蔽性,避免被日寇發現。

只有更隱蔽的兵工廠,才能有效防止被敵人發現和攻擊。

此水電廠的整體工程包含一座30萬立方米的水庫、一座動力滾水壩、一段明渠和一段暗渠。發電機房距離水庫大約500米,建在一個56平方米大小的地下室。

在發電廠門口,有陳祖東的堂兄弟陳立夫題寫了七個大字:入天門而奪天工。暗渠的水先流入前池,然後由前池引導水流進入地下壓力水管。

1942年春天,天門山水電廠正式破土動工,陳祖東聘請了上海、金城等八個公司承包了水電廠的工程,同時,桐梓縣也派遣了民工參與土石方工程施工。

歷經兩年零一個月的艱苦奮鬥,水電廠最終完成了主體工程的建設。對此,陳祖東深感感恩,對於工人們的辛勤付出給予了高度的贊揚,並且親眼見證了當地民眾為 抗日戰爭 作出的貢獻。

於是,他滿懷深情,創作了一首名為【石頭歌】的詩歌,以此表達對工人們的敬意。

"石頭啊,你是黃帝子孫的驕傲,眾人的決心如同城堡一般堅不可摧!" 陳祖東的歌詞被刻在了水庫堤壩上的四橫碑上,以紀念這一壯麗的景象。

為了更隱蔽水電廠的位置,陳祖東仿照西湖的景觀格局,在水電站周邊修建了許多美景,如望湖亭、湖心亭和三潭映月等,為這個重要的設施增添了詩意。

盡管整體工程已經完成,但水電站卻無法正常運轉,因為缺少最關鍵的器材:發電機和水輪機。由於國內工廠的生產限制,發電廠無法得到適合的發電機。

然而,發電廠從美國奇異公司購買了兩台發電機,為這個偉大的工程註入了新的希望。

這段歷史中,奇異公司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美國通用公司。兩台重達百余噸的發電機,是美國奇異公司在1942年研發的產物,機芯重量就達3噸。

發電廠還購買了兩台美國公司制造的水輪機,總馬力為1000匹。然而,盡管在美國公司的協助下,發電廠采購了這些器材,但在運輸過程中卻遭遇了困難。

四台器材的總重量超過了100噸,如何才能順利地將它們從美國運送到發電廠呢?

在那段國內形勢極其嚴峻的時期,幾乎所有的沿海城市都被日寇占領,無論透過水路還是陸路,都無法順利將國外的器材運往國內。

然而,水電廠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們利用了駝峰航線,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從美國輾轉至印度,再將器材運回國內。

說起駝峰航線,就不得不提到1941年日軍偷襲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的歷史。1941年12月7日,日軍派出三百多架飛機和幾十艘軍艦,連續兩次對美國位於珍珠港的軍事基地進行了偷襲,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據統計,美國珍珠港軍事基地有大量飛機和戰艦被毀,而且傷亡人數超過3000人。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與日本保持著相對平靜的關系。然而事件發生後,美國徹底放棄了綏靖政策,並對日本宣戰。

太平洋戰爭因此正式爆發。在這場戰爭中,日軍一方面加強了對重慶國民政府的攻擊,另一方面又努力切斷援華物資的所有交通路線。

為了完全切斷這些路線,日寇頻繁轟炸香港和仰光,導致這兩個地方完全淪陷。仰光至重慶的空中路線被日寇切斷,隨之,緬甸的陸路交通也被日軍完全占領。

盡管全球各地都籌集了大量的援華物資,但它們都無法順利進入中國。其中包括天門山水電廠急需安裝的發電機和水輪機。

面對日寇對發電機運輸和使用路線的破壞,中國與美國聯手開辟了二戰時期的駝峰航線,連線印度、緬甸和中國,空運物資65萬噸,飛行時間超過150萬小時。

在這艱難時期,美國許多飛行員英勇獻身於駝峰航線,為保證物資順利運輸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駝峰航線在空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條航線環境惡劣,運輸時間長,但仍然為打擊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1942年4月到1945年11月,駝峰航線的啟用,是我們共同抗敵的壯麗篇章。

俞大維和楊繼增,為了將機器盡快、順利地運送到我們的國家,多次與美國進行了空運談判。然後,陳祖東兩次飛往印度,並與美國空軍商議使用巨型飛機飛越喜馬拉雅山,最終成功地將機器空運到了昆明。

這次運輸由美國機場軍官卡爾少校親自押運,發電機和水輪機得以平安無事地抵達昆明。這次獨特的旅程也打破了空運的最高紀錄。

隨後,發電機和水輪機透過陸路運輸到了桐梓。最後,孟覺工程師成功地安裝了發電機和水輪機。

1945年4月25日,發電廠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發電機和水輪機安裝完畢,開始啟動發電。電力流入兵工廠的每個角落,各種武器器材得以有序生產。

據透露,兵工廠每日能產出100支捷克式輕機槍和200多支步槍。這些武器裝備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戰士,成為了保家衛國、抵禦敵人的堅強後盾。

這座位於貴州的水力發電廠,就是 抗日戰爭 中的一股強大力量,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為 抗日戰爭 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緊接著41兵廠遷往重慶,而天門山電廠則被轉交給桐梓縣營運。

解放戰爭 期間,天門山發電廠被貴州省政府接管,供電物件也由41軍工廠改為當地縣城的日常生活照明。1948年,天門山發電廠再次由貴州省政府移交給桐梓縣管理。

到了1949年7月,桐梓縣解放,然而天門山水電廠卻面臨著被炸毀的危機。面對縣長的命令,天門山水電廠的工人立即組織起來,堅定地保衛水電廠的安全。

新的文案: 經過工人們的不分晝夜的共同努力,水電廠成功得以保護。到了1949年底,天門山水電廠一直保持著正常執行,其中一部份電力供應給了遵義鐵合金廠進行生產。

然而,由於管理不當,1953年,天門山發電廠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幸運的是,經過2月18日至3月中旬的內部維護和檢修,天門山水電廠重新恢復了正常執行。

而在2006年,一群來自外地的遊客參觀了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的天門山發電廠,他們驚奇地發現,兩座發電機從1945年到2022年一直在持續發電,這近80年的連續執行實屬不易。

美國通用企業已取代從前的奇異公司。而天門山水電廠在2006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後,這座水電廠停止營運,成為永久保存的歷史文物。

得知天門山水電廠擁有兩台執行了80年的發電機,美國通用公司願意出價百萬美元收購。然而,桐梓縣政府婉拒了這個提議。

現在,這兩台發電機已融入天門山發電廠,如同一座整體的豐碑,見證著過去人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天門山水電廠舊址已經轉型為旅遊景點,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人了解關於天門山水電廠和發電機的故事。

這些不僅是對前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歷史的銘記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