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徐直軍為何一直是余承東的上司?

2024-10-22科技

徐直軍:華為高管角逐者

他被譽為「為華為創造50%利潤的人」,也是唯一敢與任正非、孫亞芳抗衡的華為高層。徐直軍與余承東同於1993年加入華為,但徐直軍一直是余承東的上級。徐直軍在華為內部被稱為「小徐總」,因早先有位「大徐總」徐文偉。

徐直軍的求學與入職之路

徐直軍,1967年生於湖南益陽,18歲考入益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物理系。當時,多數師範生選擇回鄉教書,但他渴望更進一步。1988年,他考入華東工學院(今南京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徐直軍憑借優異成績加入華為。

徐直軍的早期職務變遷

徐直軍加入華為時,公司正全力研發C&C08萬門程控交換機,他因表現優異很快升任無線智能平台專案經理。

1995年,華為中央研究院成立,下設四個部門:交換機業務部、智能業務部、新業務部和基礎部。徐直軍擔任智能業務部總經理,徐文偉則負責基礎業務部。

徐直軍開拓俄羅斯市場

余承東與徐直軍同年加入華為,共同啟動了華為首個無線通訊產品——ETS的研發。

1996年,徐直軍升任華為市場部副總裁,負責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俄羅斯市場。這標誌著他從技術轉向管理的開始。

任正非曾形容華為為「一條路,一根筋」,徐直軍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當時華為在國際上幾乎沒有知名度,但徐直軍成功地開拓了俄羅斯市場。

1997年,在徐直軍的推動下,華為與貝托康采恩、莫斯科電信股份公司合作成立貝托-華為公司。經過努力,華為於1999年拿下首個訂單,並在莫斯科建立研發中心,深耕俄羅斯市場。

華為海外擴張初見成效

2003年,華為在俄羅斯銷售額突破1億美元,展示了徐直軍的管理與業務拓展能力。同年,盡管華為3G業務在國內未獲牌照,但透過IPD管理框架成立產品線後,轉向海外市場。

華為高層人事變動與發展

徐直軍憑借俄羅斯市場經驗出任首任總裁,余承東則任無線產品行銷副總裁。兩人合作使華為在歐洲市場取得突破,並憑借第四代基站Single RAN技術奠定全球地位。2007年,余承東接任華為無線總裁,徐直軍則升為戰略與Marketing總裁。2009年起,徐直軍轉向管理崗位,先後擔任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主任等職。2010年,華為成立董事會,徐直軍位列副董事長第三,余承東則為第14位元董事。

華為高層管理變遷

2011至2016年,華為實行輪值CEO制度,徐直軍是其中之一。2017年起,華為實行輪值董事長制度,徐直軍任副董事長兼輪值董事長。

華為高管調整

2021年,徐直軍被任命為華為雲董事長,余承東任CEO。

徐直軍早期主要負責交換機業務。當時華為有鄭寶用和李一男等技術專家。在成功研發萬門交換機後,華為產品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徐直軍隨後帶領團隊拓展市場。

余承東的起跑劣勢

當時,余承東的主要精力放在3G研發上,雖有顯著成果,但因國內未發放3G牌照,他未能充分施展才能。華為轉向海外時,徐直軍已有豐富的海外市場經驗,因此余承東可謂「輸在了起跑線」。

2. 性格差異:

兩位都是優秀的理工科背景,但徐直軍性格更為穩重。任正非曾形容徐直軍為「狡猾的小狐貍」,嗅覺敏銳,總能搶先抓住機會。

華為高層戰略分歧

余承東自小便有猛將之風,敢於攻堅克難,思維激進。相較之下,徐直軍更早參與華為整體管理。關於兩人爭議,實為華為內部「造車」與「不造車」的分歧。企業戰略需綜合考慮,外界只需關註結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