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芯片創投教父陳立武閃辭英特爾,驚人內幕曝出!

2024-09-01科技

編輯:桃子

【新智元導讀】 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再失一位半導體行業老將。最近,陳立武宣布辭去董事會一職,因對公司官僚主義、規避風險文化感到沮喪,並在中層裁員意見上出現分歧。訊息一出公司股價暴跌6%,現如今市值不過千億美金。

世界老牌半導體大廠英特爾,正喪失昔日榮光。

最近,半導體行業中的資深「老將」陳立武(Lip-Bu Tan),正式宣布辭去英特爾董事會一職。

他的離職申請,立即生效。

離職原因是,在多項事務上,與CEO以及董事會高管存在意見分歧。

更具體地說,他對公司的官僚主義、規避風險的文化,感到非常地沮喪。

而且,他傾向於更優針對性地裁員,特別是非核心工程人員。

訊息一出,「牙膏廠」股票暴跌約6%。

對於英特爾來說,正處於歷史性的一個關鍵時刻——不僅面臨著財務困難,還經歷著重大組織變革。

前段時間,宣布裁員1.5萬人,目標在2025年前,節省出100億美元的成本。

這家公司曾經的輝煌,一敗再敗。

現如今,英特爾市值都不足「千億美元」,遠遠落後於台積電、AMD、三星,更不用提「GPU霸主」輝達了。

面對領導層的一大變動,英特爾又該何去何從?

老將離職,又一次重創

一份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送出的監管檔中,證實了陳立武離開英特爾董事會的訊息。

在英特爾公開其決定後,他表示:

我很感激有機會在英特爾董事會任職。之所以離職,是因為自己要重新確定各項事務的優先順序,我仍然支持英特爾和公司的重要業務。

陳立武曾任,世界領先的EDA和IP供應商Cadence Design的行政總裁。

他曾獲得了新加坡南洋大學的學士學位,以及MIT核子工程學碩士學位。憑借卓越的工程背景,在取得舊金山大學MBA學位後,他便一直活躍在商界。

他還是華登國際創始人兼董事長(28歲便創立了這家公司),投資了多家公司,被譽為「芯片創投教父」。

2022年,英特爾宣布了一項重大計劃——IDM 2.0,希望透過努力變革,再次重掌世界半導體代工的領先地位。

由此,聘請了陳立武加入董事會。

陳立武的加盟也就成為,恢復英特爾全球領先芯片制造商地位計劃的一部份。

去年10月,董事會還曾宣布,擴大他的職責範圍,授權監督制造業務。

官僚主義風氣嚴重,員工隊伍冗余

路透報道稱,陳立武的突然辭職,是因為他對公司冗余的員工隊伍、芯片代工方式,以及規避風險、官僚主義文化的做法,感到沮喪。

裁員計劃,是陳立武與董事會之間,加劇緊張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據訊息人士稱,陳希望進行具體的裁員,包括那些不為英特爾工程努力,做出貢獻的中層管理人員。

2021年,Gelsinger接任CEO之後,為了實作公司轉型,員工增加了至少20,000人。

陳和一些前英特爾高管均認為,員工隊伍似乎過於龐大。

據兩位訊息人士稱,某些專案的團隊規模,是競爭對手如AMD類似工作的,5倍之多。

一位前高管表示,英特爾早就應該在幾年前,就裁掉8月宣布裁員數量(1.5萬人)的兩倍。

陳立武表示,「英特爾被官僚主義的中層管理人員層層包圍,這阻礙了英特爾伺服器和桌上型電腦芯片部門的進展,裁員應該集中在這些人身上」。

令人震驚的是,英特爾的員工數量,超過了輝達和台積電的總和,從而導致內部滋生出自滿、缺乏競爭力的文化。

這恰恰遠離了,英特爾聯創Andy Grove所看重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精神。

作為半導體領域的大佬,他本人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好評。

而他離職的原因,暴露出這家公司背後,扭虧為盈的努力存在不確定性。

前高管表示,陳立武的離職,正值英特爾成立50年來,最黯淡的時期之一,這可能成為維權股東(activist shareholders)的攻擊目標。

12位元董事會成員,半導體行業資質甚少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董事會有12名董事。

由董事長Frank D.Yeary領導,而他的整個職業生涯,投身到了金融行業中。

其中,2名成員有電氣和電腦工程背景,並在半導體行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名成員,曾在PC行業中工作了一段時間。

另外兩人,也就是Pat Gelsinger和Stacy Smith,一個是英特爾現任高管,另一個是前任高管。

剩余的人,全部來自半導體行業領域之外。

這說明了,董事會中半導體和技術背景的成員相對較少,這可能在某些技術決策上構成挑戰。

也是這次,陳立武本人離職的導火索之一。

英特爾市值,坐上了過山車

從技術領先的角度看,英特爾既沒有達到輝達這種芯片大玩家的高度,也沒有追趕上AMD。

進入較新的圖形領域以來,它還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解決來自高通和蘋果的 Arm芯片 威脅,它必須徹底改造自己的旗艦筆記電腦芯片。

要知道,前者的待機,要比英特爾長得多得多。

恰在公司內部進行重大變革之際,老將離職,只會讓英特爾更加不堪。

而且,也就2個月的時間,公司的市值幾乎跌入谷底。

從7月底到8月初,英特爾的股價,在短短幾天內暴跌了約30%,市值蒸發了390億美元。

7月31日,公司市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收盤時為1308.6億美元。

緊接著,兩天後,英特爾正式官宣裁員15000人,根據英特爾提出的2025年「節約100億美元成本」,這次裁員15%本就是計劃的一部份。

全員信稱,公司將進行重組,以停止「非必要的工作」,並且所有正在進行的專案和器材都將接受審查,以避免過高的花費。

這一次裁員行動,將於第四季度開始執行。

大規模裁員訊息公布後,英特爾的市值跌至1212.1億美元。

再之後,英特爾釋出了2024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12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凈收入暴跌85%,僅為8300萬美元。

由此,公司的估值進一步降至918.6億美元。

Gelsinger承認:即使我們已經達到了關鍵產品和工藝技術的裏程碑,第二季度的財務業績仍然令人失望。

我們的收入沒有按預期增長,我們也還未能受益於AI。

不過正如開頭所述,目前英特爾的市值為940.4億美元。比之前,稍漲了些。

「死亡行軍」

自2021年Gelsinger上任以來,英特爾面對過去的失敗,積極推進一個稱為「四年五節點」的計劃,試圖趕上台積電。

這一目標的實作,並非容易。

2022年,Gelsinger將其重新奪回領導地位的目標稱為「死亡之旅」。

不過,這場「行軍」愈加接近終點。英特爾曾在4月表示,到2026年它仍然有望趕上台積電。

屆時,台積電將出貨2nm芯片。英特爾表示,它將在2025年開始生產相當於2nm的「18A」工藝。

但這個過程的代價是高昂的,英特爾稱,其晶圓廠部門主要內部銷售額達44億美元,而營運虧損25億美元。

英特爾表示,已與外部公司簽訂了價值150億美元的合約。

如果英特爾重新奪回制造最小晶體管的領先地位,將有助於其自身業務發展,並提升產品的效能。

這家56歲的半導體巨頭,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參考資料: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cpus/intel-loses-dollar16-billion-as-data-center-cpus-and-foundry-struggles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intel-board-member-quit-after-differences-over-chipmakers-revival-plan-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