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新加坡為了填海造陸,到處求他國買原材料!建築垃圾成了大救星?

2024-10-22科技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新加坡 與海洋非常親近,而陸地面積卻十分匱乏。為了改變這一點,新加坡甚至不惜 從各國買砂土 填海造陸

然後你敢信,我們眼裏跟垃圾無異的砂土,這種時候居然成寶貝了!很多國家都不願意給,沒辦法, 新加坡也只能從建築廢料入手了。

所以,新加坡是怎麽靠建築材料,填海造陸的?其他國家為什麽要限制砂土的出口?

新加坡的填海造陸計劃開啟的很早

曾幾何時,新加坡可是亞洲最小的國家,可是如今他們卻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擴充了自己的國土。並且他們使用的方式,居然是中國近十幾年,才開始重點關註的填海造陸!

實際上,如果新加坡不進行填海的話,它就只是一個東南亞的島國,整體的國土構成,則是由一個主島以及63個小島組成的,甚至滿打滿算, 他們的國家面積也只不過724平方公裏。

看起來,可能這個數碼還挺大的,但與中國比起來,這可能 只有中國一個北京市朝陽區大小。 並且,朝陽區好歹還是一整塊陸地,而新加坡卻是藕斷絲連無法整合的群島部署。

新加坡分散的國土,其實也就使得他們自獨立之後,便面臨著 極其嚴峻的土地資源稀缺 。早在1965年,新加坡民眾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而近年來,新加坡需要重點關註的,甚至可能還不是土地面積的匱乏, 海岸線的不斷上升 ,在某種意義上也在逼迫著新加坡做出新的改變。

最終,新加坡為了讓自家可持續發展,他們的選擇便是自己給自己添磚加瓦。

據了解, 新加坡在上世紀70年代時,國土面積才不過581.5平方公裏 ,後續也是透過不斷的填海造陸,才讓面積上升到了如今這個地步。

如果把前後所有的努力算下來, 新加坡超過2成的國土面積,其實都是由他們的民眾親手造出來的。

並且,新加坡人民的填海造路歷程,甚至要比我們的更加嘔心瀝血,畢竟那個年代的他們, 並沒有我們如此高水平的工業化 ,所以他們為了填海,就只有 把自家的山丘河床轉移。

截至目前,新加坡當地的 武吉知馬山,海拔已經至少下降了40米左右 ,各類河床當中的沙子也都快被掏幹凈了。

然而咱們也提到過,新加坡本身的國土面積並不算大,這種方式說到底不過是拆東墻補西墻而已。

如果他們繼續擴大這種采砂力度的話,其本國的環境以及資源,都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新加坡也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且更大的國土面積和環境保護,只能取其一。

只不過,這種難題能夠打倒新加坡嗎?顯然是不能的,當他們發現這一點後,便打起了其他國家的主意。 只要不采自家的沙,環境自然就不會再惡化了

而距離新加坡較近的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便成為了新加坡重點關註的物件。因此,在後續很長的時間內,兩國都為新加坡提供了大量沙土。

而新加坡給出的回報,則是 在經濟、貿易以及技術開發等方面,給予最大支持 。據統計,自兩國達成合作之後,馬來西亞每年,都會為新加坡提供數百萬噸的沙土。

可是咱們也說過,大量開采沙土會破壞環境,所以為了自家的國家利益著想, 兩國在在21世紀前後,都停止了與新加坡的合作 。至此,新加坡的填海造陸計劃又一次要面臨擱淺了。

填海造陸對環境的破壞力

新加坡因填海造陸而形成的新國土面積,其實已經不小了,可是仍然無法滿足他們對土地的需求。當下,嘗到甜頭的新加坡,自然是不會停下自己填海的腳步的。

像我們國家,填海就只能沿著海岸線向外擴充,整體的趨勢便是 向東部擴張 。而新加坡作為一個群島國家,自然要在國土的四面八方都開啟填海造陸計劃了。

而國土面積的增加, 自然會挑動周圍國家的敏感神經。 可以說,這一點就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從緊密的合作走向了分道揚鑣的重要原因。

最初,兩國在1970年時為新加坡提供的沙土,可能 每平方米還沒有20美元 ,但在90年代時,每平方米的價格就已經飆升至200美元左右了。

與此同時,在1990年以及2007年,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分別因為各自的考量,開始 限制新加坡的沙土資源采購 ,簡單來說就是 從兩國進沙不僅量少,價格也變高了。

而如果新加坡從此見好就收,直接中止填海計劃的話,本國的國土面積應該也夠他們用很久了。畢竟,濱海藝術中心區,馬林百列,樟宜等地域,就都是新加坡填出來的陸地。

如果把這些地區標紅,咱們可以發現新加坡幾乎四面八方都有著紅色區域。

這麽看來, 新加坡填海造陸其實所圖甚大, 只不過造陸只是他們計劃的第一步,所以他們才會希望把這個工程繼續下去。

所以,他們很快便將目光,放到了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沙土上了,雖然 柬埔寨、越南與緬甸等地距離新加坡實在太遠,物流成本也非常高昂

但在填海造陸大計面前,新加坡其實是心甘情願往外掏錢的。然而,開采沙土就必然會導致環境變差,這不會因為國家的改變而改變。

因此,當下 越南就因開采砂土而水質惡化 ,近年來,某些水域的漁民甚至連龍蝦都捕不到了。而采砂導致的海岸倒退,也使得某些人家的民宅差點分崩離析。

所以說啊, 新加坡從別國采砂就不是長久之計, 等越南等國回過來神的時候,他們就又要面臨無砂可用的情況了。而為了不影響填海造陸計劃,最終新加坡也是做出了改變,那就是 廢物再利用

眾所周知,為了 建築物穩定好用,就必須讓土地自然沈降 ,而在海中為了實作這一步,一般都需要用到沙子和粘土。可新加坡卻就透過特殊工藝,最終 工業廢料,也成為了構築新土地的全新材料。

新加坡想出了填海好點子

一方面, 廢物再利用做填海材料, 另一方面 再開發更環保的填海方式 ,讓環境受到影響越來越低。可以說,新加坡的填海造陸工程不僅如火如荼,甚至還更加高效環保了。

你知道嗎?其實填海造陸,對海洋環境是有極大影響的。首先,最容易受波及的就是沿海紅樹林。

據了解,由於此前新加坡在填海時,並沒有特別關註這一點,所以 紅樹林便已經大面積消失了。 另外,沿海的灘塗以及海灣也因為造陸計劃,而退化或者消失了。

而這,也就 讓海水的自凈能力下降了很多。 最終,在這兩點相加之後,就讓當地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只能表現的越來越差了。

雖然說,這些問題曾經困擾過新加坡,但最終他們也是進行妥善解決了。而他們采用的方式,就是 生態護岸計劃 。簡而言之,就是讓植物與工程相結合,既能增加工程穩定性,又能保證沿海的自凈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 人工魚礁和紅樹林 ,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雖然紅樹林曾經差點從當地消失,但當新加坡開始關註環境問題後,紅樹林就又成了當地保護弓境最大的有生力量。

而當新加坡沒有了環境的後顧之憂,也開始著重開發新技術,實作工業廢料的再利用。據了解,如今新加坡就正在透過全新的工業工藝, 將工業建築殘留的石礫等材料,轉化為高效的填海材料。

數據顯示,他們其實早在2000年時,就已經開啟這一項計劃了,如今經過20年的發展,該項工藝,其實已經從稚嫩走向成熟了。而與該項工藝相匹配的,則是國內極具特色的垃圾高回收率。

原來, 新加坡當地的工廠建築廢料回收份額,甚至已經達到了8成以上 。可以說,他們的廢料根本不會進行隨意擺放,一旦產生,就會立即被回收到特定場所。

而為了不讓建築商浪費材料,新加坡甚至還出台了建築拆除行為準則,直接 手把手教建築商拆除建築。 由此可見,他們對工業廢物的關註度上升到了怎樣的水平。

雖然如今很多國家在環境治理上是超過新加坡的,但僅說對建築廢料的利用程度,其實 很多國家的機制建立的都不如新加坡完善 ,可能這就是生存的緊迫感為新加坡帶來的實際好處吧。

當下, 新加坡的垃圾收集,並不是全由相關部門進行主導 ,他們只是將全國劃分為了七個區域。而有資歷的收集商,則透過競標的方式接受垃圾回收工作,並從中獲取相應的利益。

可見,新加坡也是非常有智慧的,知道透過提供利益的方式,提高國內垃圾回收的積極性。

而截至目前, 新加坡增加了20%多的國土面積 ,如果他們還能夠保持這種態勢的話,也許在未來某天,他們還真能脫下亞洲最小國家的帽子。

資訊來源:

百度百科

香港中通社2024-01-11 新加坡本世紀填海造地將國土擴大越74.5平方公裏

澎湃新聞2022-03-14 新加坡,越變越大了

中國環境報2020-04-03德國、日本、新加坡建築垃圾高效回收利用的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