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一條名為「大疆被美國罰款440億」的資訊在海內外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引起了海量網友的廣泛關註。
爆料人在這條資訊裏透露,由於涉嫌專利侵權,大疆被美國人要求交出核心技術,並追加罰款440億人民幣,還要禁止美國本土的企業與大疆達成合作。
很快,大疆官方對此做出了回應,表態了這條咨詢中的所有關鍵資訊都是謠言。
大疆官方澄清,與美國某航天公司的專利糾紛確實存在,當地法院裁決的罰金實際為2.8億美元左右,但大疆方並沒有認罰,一直在積極上訴,案件仍在審理當中,目前尚無定論。
簡而言之一句話,寧可被禁售,也絕不低頭支付巨額罰款,這是大疆的底線。
而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光是「禁止美國本土企業與大疆合作」這一條,別說大疆不會認慫低頭,就連美國本土企業自己都不會答應。
過去8年裏,盡管美國人一直在透過各個環節對大疆實行制裁,但神奇的是,大疆卻絲毫沒有收到影響,反倒越戰越勇。
當前,在民用無人機這一細分領域當中,大疆占據全球市場份額已經超70%,在北美地區尤為受追捧,所占份額一度高達85%。
2018年美方國防部宣布,美國軍方將禁用大疆無人機,不料這一訊息剛剛宣布半年,美軍就以其他品牌產品都無法滿足使用需求為由,掏出24萬美金重新購買起了大疆的產品,狠狠地打了自家人的臉。
美軍為什麽這麽大膽敢跟國防部叫板?因為大疆確實好用啊!後端不懂一線業務的領導,別擱這兒給我瞎指揮!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疆的腰桿子想不硬都難,更是讓身處海內外的中國同胞「臉上有面兒」。
誰能想到,如今這樣一個能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中國科創企業,在十幾年前還只是個由26歲大男孩一手搭建的小作坊。
這個僅用數年時間便改變了世界無人機行業市場格局的中國人,正是大疆的創始人,如今身家已破500億的浙江小夥汪滔。
汪滔與航空器材的結緣,始於16歲時來自於父母的一件禮物。
1980年,汪滔出生於浙江杭州的一個中產家庭,父母「工程師+教師」的職業組合,確保了汪滔自幼衣食無憂,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興趣所在。
讀高中時,汪滔便已經對航模飛機擁有了十分濃厚的興趣,相關書籍、模型擺滿了臥室。
在16歲生日這一年,由於汪滔在校成績表現優異,汪家父母決定滿足兒子的心願,送上了一家價值不菲的遙控式直升機航模。
可在第一次實操這家航模時,汪滔意外發現,自己過去在腦海中一遍遍的模擬飛行都是錯誤的。
手握操縱器時,他不僅無法精確控制飛行方向,還險些被航模高速運轉的部件弄傷。
然而,也正是這次意外襲來的挫敗感,徹底激發了汪滔對航空器材領域的鉆研精神。
高考結束後,18歲的汪滔在父母的建議之下來到上海,進入華東師範大學電子系求學。
在汪家父母的期待裏,汪滔作為九十年代的一名985本科畢業生,將來大概率可以擁有一份惹人艷羨的工作。
可讀到大三這年,由於在校期間難以接觸到自己最感興趣的無人機創新知識,汪滔本人陷入了深深的內耗之中。
最終,汪滔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臨近畢業時提出了退學,轉身去往香港科技大學另拜名師。
在這裏,汪滔遇到了改變他人生走向的指路明燈,恩師李澤湘教授。
在香港求學期間,汪滔終於得以系統學習航空方向的軟硬件運動控制技術,還透過參加機器人大賽策劃專案,接觸到了經費預算管理以及產品後續市場化的相關知識。
在李澤湘教授的支持下,26歲的汪滔在讀研期間就已經開始嘗試獨立創業,與兩位同學一起來到深圳,試水團隊直升機起飛控制技術的研發以及後續產品生產。
如今在全球無人機行業坐擁壟斷地位的大疆,也正是從這個三人組成的小作坊開始有了雛形。
2006年,汪滔的小團隊成功解決了彼時困擾無人機領域的一大難題,將直升機自主懸停控制成為了現實。
很快,憑借著這項走在國際前列的技術,汪滔的第一款無人機產品在國內外航模愛好者群體中收獲了廣泛關註,成功賣出了5萬元的高價,賺到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
汪滔本以為,這次小小的成功會是未來創業之路上的一個好的開始,不料沒過多久之後,他的小作坊就無奈停擺。
隨著研究生階段的結束,在待遇更好的就業機會面前,與汪滔一同創業的兩位同學都選擇了放棄繼續合作,事業剛剛見到起色的汪滔,就這樣無奈地重新成為了光桿司令。
就在這時,來自恩師李澤湘的幫助,成為了汪滔和大疆重獲新生的關鍵。
為了助愛徒度過難關,李教授積極動員自己門下的弟子加入汪滔團隊,還聯合哈工大深圳校區的朱曉蕊教授一起投資了大疆團隊,這筆資金總額高達100萬。
在恩師的扶助之下,汪滔和大疆的發展終於步入正軌,一段可以被譽為「中國智造」的傳奇故事,也自此正式拉開帷幕。
某種程度上來說,2006年幫助汪滔賺到第一桶金的那款直升機,其實只是個面向航模愛好者的「玩具」,難以收獲廣泛市場的認可。
沈澱研究三年之後,汪滔和大疆直到2009年時,才算是做出了第一款能拿得出手的可量產商品。
這款名為XP3.1直升機飛控系統,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自動空中懸停效能,為了檢驗XP3.1系統效能是否能打,產品上市之前,汪滔甚至來到珠峰附近親自進行測試。
憑借著領先行業的技術能力,以及彼時競品尚少的競爭環境,大疆的這款XP3.1一經推出,便成功幫助團隊實作了商業上的盈虧平衡,向更多的潛在投資人展現了盈利能力。
初見成果之後,汪滔又馬不停蹄地帶領團隊繼續研發新一代產品,於2011年5月推出了升級版的多旋翼飛控Wookong系列,得益於前作積累下的良好口碑,這一系列無人機迅速在市場上走紅。
這一年,Wookong系列衍生產品帶領大疆成功跨越了年收入千萬的門檻,使得汪滔此後的研發再也不必為經費發愁。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距離大疆正式向市場推出商業化產品,用時甚至還不到三年。
如今的大疆,已經是全球公認的民用無人機領域第一把交椅,而大疆「出海計劃」的最初踐行,則從汪滔2011年時在美國參加的一次會議開始。
彼時,汪滔在那屆無線電遙控直升機大會上結識了美國人哥連,他經營的航拍公司正在尋求一家合作夥伴,希望對方能夠提供可拍攝出穩定影片的無人機。
巧合的是,2011年時大疆的研發團隊正在這一方向上尋求突破,研究成果已現雛形,雙方一拍即合。
幾個月之後,由大疆研發推出的第一款民用高精度雲台「禪思」驚艷世界,但由於大疆長期以來都將研發重點放在了雲台上,忽略了相對較陌生運動影像元件部份,因此產品上搭載的相機一直都是Go Pro的產品。
在意識到這款產品有著相當廣闊的市場前景後,大疆原本試圖與Go Pro達成合作,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技術一起賺錢。
可汪滔沒想到,Go Pro方卻傲慢地表示,達成合作可以,條件是要分走70%的利潤,這讓汪滔難以接受。
作為一家憑借過硬的技術成名的團隊,大疆決不接受也絕不可能被技術卡脖子。
2015年,大疆推出了從飛控、雲台以及影像傳輸等一系列技術全部自主研發的「精靈3」,從硬件到軟件,大疆在無人機拍攝上已經實作了高度自主化。
這一年之後,在消費級民用無人機這一條賽道上,全球所有競爭者已經再也看不到大疆的尾燈。
截至目前,大疆在各種場景和類別的無人機需求當中,都擁有了相應的產品線,近百種款式規格、機身質素以及價位檔次的無人機可供全球消費者任意挑選,自然深受各類消費者喜愛。
大疆一路走來,每一次的成功都是靠最先進的技術,而非最大力的行銷,這是大疆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無所畏懼」的關鍵所在。
手握所在領域的全部頂尖技術,大疆為自己打造了一條最堅實的護城河,牢牢地將海內外所有競爭對手攔在技術壁壘之外,坐穩了業內頭把交椅,實在令人佩服。
作為最早嘗試研發軍用無人機的國度,為了重奪領先地位,近8年來美國人一直在采用各種手段對大疆施行制裁,但仍舊無法如願,原因是什麽?
因為大疆的背後的祖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完整無人機產業鏈的國家。
大疆不僅手握最前沿的技術,還在中國本土擁有獨立的加工廠,資源整合之後成本遠低於美國的競爭對手,質素還更有保證,這讓對手拿什麽來比?
如今美國軍方都在使用大疆的產品,就是美國無人機產業全面落後於大疆的最佳佐證。
當下,大疆已經手握北美地區85%的無人機市場,新開辟的車載業務也已經收獲了比亞迪和一汽集團的認可,收獲百億投資,未來發展前景極佳。
汪滔和大疆的成功,也再次印證了中國孩童從小便耳聞的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永遠在行業內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一個人、一個企業如是,一個國家也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