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疫情後的富士康:重心轉移到印度,卻接連碰壁

2024-08-28科技

深圳可是個機遇滿滿的城市,在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裏,它變成了中國對外的一張響亮名片,出現了好多成功的人。

民間有這麽一句話在流傳:「一座城裏的兩個人決定了一個時代。」

雖說有點誇張了,但也不是毫無根據,諺語裏提到的那兩個人就是任正非和郭台銘。任正非搞的華為公司在通訊領域實力超強,郭台銘一輩子經營的富士康在電子代工行業那可是老大。

一個一門心思鉆研技術,立誌要在高端制造業幹出點名堂,一個憑借廉價勞動力,使勁擴充自身實力狂賺大錢。

兩家公司早些年合作得特別好,彼此成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把人民就業的難題給解決了,另一方面在全球手機行業裏從美國的蘋果公司那裏搶了些份額。

原本是能夠節節攀升,更上一個台階的,能讓中國從勞動密集型的邊緣地帶邁入以技術作代表的高端核心地帶,在電子行業實作產業升級,早點擺脫中等收入陷進的束縛。

誰能想到,就因為美國的一道禁令,郭台銘作為資本家原有的軟弱性就暴露在大家面前了。

【血淚發家】

富士康能成為全球手機行業代工的龍頭,有兩個原因。其一,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薪金低;其二,拿到了蘋果公司高科技蘋果手機以及周邊電子產品的代工合約。

在富士康這個企業,絕大部份一線工人都屬於簡單技能型的,就是說這些工人學歷不高,多數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經過簡單的技能培訓就能去工作上崗。

工人能力不咋樣,對應的就是那種細化的工作流程。

在這方面,富士康用的是泰羅制的管理辦法,就是把整個生產流程拆分成特別零碎的動作,還針對每個動作定下規範和標準,好讓其能成為流水線的標準操作。

不過因為在生產的時候沒啥太高的技術含量,在經濟全球化的這個時代,自然就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最下面一層,利潤當然也就高不起來。

2010 年,有一家調查公司做了一項關於蘋果利潤構成的研究並出了一張報告,報告裏說蘋果公司拿到了 58.5%的利潤,像日本、南韓這些掌握次要核心技術的國家,大概獲得 8%的利潤,可富士康處於手機制造產業鏈的最底層,利潤才 2%。

所以富士康要是想賺最多的錢,開源這條路被蘋果以及日韓等國家給堵上了,只能在節流方面使勁琢磨。

到頭來遭罪的還是處在最底層、在流水線上幹活的一線產業工人。

流水線上的工人不光沒得到該有的待遇,還承受著精神上的煎熬。

在富士康的生產線上,工人就幹標準化的動作就行,彼此不用有太多交流,盡力把工人變成「原子化」的、沒自然狀態的個體,何況還有半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呢。

在雙重效應的作用下,工人跳樓的事兒頻繁發生。據「兩岸三地」高校 2010 年針對富士康大陸廠區的調研得知,在「連跳」事件出現以前,工人每月的加班時間普遍都超過 100 小時,這種加班通常是強制的,工人沒法行使自己的權利。

「連跳」事件結束了,可加班時間竟然超過了 80 小時,這可比勞動法規定的 36 小時限制多多了。

【早年合作】

在媒體報道了一系列醜聞之後,郭台銘親自在電視節目裏跟遇難者家屬講:「對不起,我特別自責。」這種道歉的話。

沒幾年,正趕上手機市場風雲變幻,國產手機品牌像小米、華為、ov 這些大廠迅速崛起,逐步占據了一部份手機市場,蘋果迎來了新的挑戰。

但凡了解富士康產業布局的人都清楚,富士康代工制造的份額裏,蘋果公司一家差不多就占了 70%。有時候,為了穩住蘋果這個大客戶,富士康不惜讓工廠加班加點,甚至違約推掉其他一些代工產品,先保障蘋果能出貨。

不存在一直能贏的,蘋果的地位受到了國內手機品牌的挑戰。一開始主打經濟實惠的那些國產品牌,通常都有效能不好的問題。

進入市場以後,好多手機公司都投了好多錢,想要讓自家產品在同行裏更有競爭力,在效能跟外觀方面拼命追趕,而蘋果在低價位這塊的銷量不停地下降。

明顯的結果就是富士康的代工訂單跟著一塊兒受損,不停地減少。

2016 年,富士康的訂單減少了 27%,郭台銘只好降低產量,裁掉工人。

可以講郭台銘出了個錯,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了,富士康的興衰全靠蘋果這一家。

當郭台銘毫無辦法的時候,華為的任正非幫了一把,主動把華為的一部份訂單給了郭台銘,他倆在手機領域展開了首次合作。

身為國產牌子裏的帶頭大哥和說了算的,華為手機的銷量就比蘋果差點,這一大筆代工的訂單對郭台銘來講,那簡直就是雪中送來的炭,把富士康著急的事兒給解決了。

自此,富士康再次充滿活力,迎來了事業的新高峰。

靠著華為等手機品牌的大力支持,富士康成功擺脫困境,發展到現在成了全球最大的代工廠。

據資料,當下在深圳市寶安區的富士康龍華基地有 45 萬員工。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打造了深圳、昆山、杭州、上海、煙台、北京、天津、太原、晉城這九大主要的科技工業園,出口額超了千億美元。

要是講喬布斯是郭台銘的首位貴人,那任正非就算是郭台銘的第二個貴人,然而美國的一道禁令,就讓以前的合作夥伴分道揚鑣、漸行漸遠。

【舉步維艱的華為】

在深圳梅觀高速的兩側,有兩塊很顯眼的廣告牌,左邊那塊牌子寫著富士康,右邊那塊牌子寫著華為。

就好像是命中註定一樣,廣告牌的不同指向意味著華為和富士康往後會各奔東西,不再一路。

華為靠著大把的資金投入還有狼性的管理模式,在 5G 通訊技術這塊兒占據絕對上風,擁有好多專利技術,把控著通訊行業上遊的產業關鍵。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國家之間也一樣。

美國瞅見華為發展得很快,害怕像華為這樣的高技術公司會動搖美國公司的地位,就來了個像手術刀那樣精準的打擊:只要是跟美國有關的技術和企業,都得停止給華為服務。

2019 年,華為丟掉了全球手機銷量冠軍的位置,台灣的台積電還不給華為供應芯片了,這使得華為只能把「子品牌」榮耀公司賣了來求生存。

當華為處在水深火熱、生死攸關的時刻,外界原本覺得同樣是中國企業的富士康能念著過往情誼,全力回報。哪曉得富士康竟然是為了不丟掉蘋果這個大顧客,對華為不管不顧,甚至為了討好美國,把代工廠遷到印度、東南亞那些地方,想要在背後使壞。

常言說你有你的法子,我有我的對策。伴隨著富士康背後使壞這事不斷升溫,華為的老大任正非彰顯出了一位久經風雨企業家的膽識和氣魄。

積極跟新能源的領軍企業比亞迪開展合作,把一部份手機訂單給了王傳福。

王傳福的比亞迪所幹的事兒可不只是電動汽車制造這一塊,企業業務還逐漸拓展了,就像疫情的時候,馬上把公司變成口罩生產的廠了,手機代工這一塊業務也在擴大。

不光華為這一家手機廠商這樣,就連小米為了不重蹈華為的覆轍,也跟著學,把部份手機代工訂單交給了靠譜的王傳福帶領的比亞迪。雖說華為還沒回到禁令前的狀態,但好歹能靠著比亞迪的代工廠把手機業務維持著。

再看看郭台銘的富士康,他的這種被刺行為使他遭受了嚴重的後果,讓他後悔極了。

富士康往印度轉移的打算接連受挫,建設規劃不斷延後,成本持續上漲,致使其賠了個精光。

印度雖說現在的青壯年勞動力跟中國十年前差不多,可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特別低,不服從企業的管理,工作態度也不認真,生產出來的手機產品質素不行,根本過不了市場消費者那關。

而且辦事效率特低,審批手續不斷推遲,這讓制造成本增加了,在市場上價格的天然劣勢也更嚴重了。

實際上原本郭台銘的富士康跟任正非的華為是能夠相互配合,一塊兒走向國外的。

一個在制造業方面,一個在技術方面,過些日子肯定能差不多壟斷全球手機行業,去挑戰蘋果這個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可因為郭台銘錯判了時局,小瞧了人心,弄得現在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可華為也由於郭台銘不配合,在禁令之下艱難求存,這對於兩家公司來講,是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這也許是因為兩人對自身的定位有差別,就像那句老話說的:等潮水退去,人們才能曉得誰是在給自己謀好處的同時,還顧著國家和民族希望的企業家,也才能明白誰是嘴上說著仁義道德,實際在背後幹著讓親人痛心、仇人高興事兒的資本家。

【】

【華為和富士康之間的那些事兒】 吳童

【郭台銘:全球「代工老大」】 環球經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