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以長遠規劃和基礎研發著稱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正在為加速AI時代打下基礎。
NIO IN 2024蔚來創新科技日上,蔚來繼續點亮科技樹,AI已成為主幹。
最令人激動的是,蔚來在自研智駕芯片和整車作業系統上的投入,收獲了成果。這讓蔚來成為了行業裏第一個實作「有芯有魂」的汽車大公司。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宣布全球首顆 5nm 智能駕駛芯片——神璣 NX9031 流片成功。同時,蔚來歷時 4 年研發、投入超過 23,000 人月、面向 AI 打造的汽車智能化底座——整車全域作業系統 SkyOS·天樞也正式全量釋出。
對於一直受困於「缺芯少魂」的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裏程碑。
緣起一次會談
早在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就提出了中國汽車工業「缺芯少魂」的觀點。
當時,缺芯似乎更嚴重一些。一是由於國外制裁,智能芯片奇貨可居,二來芯片畢竟是硬件,缺芯直接導致一些部件的停供和漲價,進而影響到整車的生產和供應。所以,當時很多車企紛紛行動起來,準備自研芯片。
但是整車作業系統這個魂,卻被很多人忽視了。因為對於整車作業系統來說,之前車企很少涉及,大都來自零部件廠商。
而蔚來要做整車作業系統的想法甚至更早一些。李斌透露,這個想法來自負責蔚來數碼系統的副總裁王啟研。這位Base在矽谷的年輕工程師最早在蔚來只是負責資訊保安和功能安全相關的工作。
在2018年李斌到訪蔚來矽谷辦公室的時候,王啟研就拉著李斌開了幾個小時的會。「他說一定要自己搞系統,現在這個跨域之間,沒有底層的系統支持肯定不行,然後說AUTOSAR有點落後,而且我們還要付錢。」
這與李斌的想法不謀而合。
在經過2019年的困難,從2020年開始,王啟研的團隊就開始負責整車作業系統的研發。
「那個時候我們已經開始要做長期的技術路線規劃,我們覺得必須去做一個完整的思考。」李斌喜歡拿蓋樓舉例子,「最好從一開始就把地下的各種交通、連廊、管網、各種功能分區,一次性想清楚,然後可以分批建設。」
而年輕的王啟研也連升幾級,成為蔚來數碼系統副總裁。
AI智能體
其實對於一輛整車來說,作業系統到底起到什麽作用,沒有這個到底行不行?其實,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真的要做一輛AI智能電動車,全域作業系統就變得無比重要。
AI時代顯然不是目前大多數車企搞個所謂的大模型,讓語音助手更聰明,甚至可以畫畫這麽雞肋的功能。
汽車行業進入 AI 時代,智能電動汽車的目標就是前進演化為 AI 智能體,需要具備整體的感知、思考和控制執行能力。
SkyOS·天樞作為面向 AI 的整車全域作業系統,在底層打通智能硬件、計算平台、通訊與能源系統,實作對車聯、車控、智能駕駛、數碼座艙、手機套用等全域套用的統一管理與協調,在 AI 時代構建起真正的整車全域智能。
此次整車全域作業系統 SkyOS·天樞的全量釋出,以及智能駕駛芯片「神璣 NX9031」流片成功,表明蔚來已經構建起智能電動汽車關鍵技術底座。
正是基於這樣的AI技術底座,才有了全新 Banyan 3 智能系統。Banyan 3將帶來情感智能,加速座艙體驗從「單點功能」向「主動智能」前進演化。實作蔚來數碼座艙和自身服務能力的打通,以及4D 全域舒適領航以及後排尊享模式。
在本屆 NIO IN 上,蔚來還釋出了中國首個智能駕駛世界模型 NWM(NIO World Model,蔚來世界模型)。這讓蔚來進一步鞏固其智能駕駛第一梯隊的地位。
蔚來智能駕駛技術架構 NADArcp.0在演算法層升級為引入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架構,直接從原始傳感器數據生成駕駛決策,減少傳統方案中的資訊損耗。預測能力更強,讓智能駕駛體驗更安全、更擬人。
用研發換毛利
如果說去年第一屆NIO IN釋出的12項全棧技術,為蔚來的技術研發搭建了一個框架。那麽今年的NIO IN 2024,蔚來的地基開始破土而出。
李斌還是喜歡用蓋樓來舉例,如果要蓋100層樓,地基就要打得足夠深。這意味著打地基的時間長一些,難度難一些,投入大一些,而且不容易被人看到。所以一般的初創企業並不太願意這樣去做。
但好處也顯而易見,只要地基建好,那麽建樓的速度就是顯著提升。
有人認為,這種打地基式的長期投入見效慢,有些企業可能活不到那麽長遠。
但李斌認為,投基礎研發的效率更高。「舉個例子,SkyOS可以成為所有車型所有品牌的底座,它的研發投入效率是非常高的。」
基於換電平台,蔚來也將電池包徹底跟車解耦,一個品牌,一到兩代車型都只用一種規格的電池包。這就節省了每個車型的適配費用。
這種底層平台能力的打造,是蔚來一直堅持的。
為此,蔚來在研發費用上,一直保持著60%-70%都用於底層技術的研發。這種投入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但基本上是可控的,即使蔚來做到一年1000萬輛的時候,在基礎研發的投入也是可控的,不會增加太多。
「其實研發是能換毛利的,只不過見效慢。」李斌強調,「但是研發換毛利,肯定是毛利提升最重要的一個方向,肯定不是簡單的打價格戰。」
秦力洪也表示:「我們看到中國有很多的產業,最後實作後來居上的超車,不是因為行銷搞的很熱鬧,都是花了長時間把地基打得很牢,厚積薄發,實作加速超車。」
大公司視點
在智能電動車發展的路上,有些企業由於資源有限,希望集中精力先幹好一款車,賺了錢再去做一款車。這種做法,投資周期短、見效快,萬一試錯也好調整。
有些企業喜歡把使用者強感知的功能和配置做到極致。
這些都沒有錯。
但真正能夠後來居上,實作真正超越的。是那些喜歡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有長期主義思考,並且能夠高效執行的公司。
對於中國汽車行業來說,現在很熱鬧,也很喧囂。 真正願意把精力和資環放在平台級技術研發上的企業卻並不多。
這些底層技術的研發,不僅僅有利於單個企業發展,也將是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助力。
比如,蔚來的換電,就簽約了多家車企和合作夥伴,統一電池包和換電標準,形成換電聯盟。而這次的整車作業系統和智駕芯片,其實也具備向行業開放的能力。
「每個季度投30億的研發投入,60%-70%在基礎研發方面,再疊加我們的高效執行,是能夠讓我們有參與決賽的資格。」李斌自信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