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化時代,數據成為各行各業搶占發展先機的戰略性資源。2023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立足數碼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建成,數據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引育1000家數商企業。那麽,在這千億元級規模的數據產業中,一千家數商企業扮演什麽角色呢?
數商:數據要素市場化的「紅娘」
一場幾千公裏外的足球比賽,無法親臨現場怎麽辦?幾十年前,轉播技術橫空出世,使全世界都能一睹現場賽況。
而現在,隨時隨地開啟手機,我們還能快速查詢到本場進失球數據、正選及替補陣容,以及同主客、同賽事的歷史交鋒情況,選手的即時表現也透過動畫直播呈現,一目了然。
這款由納納科技自主研發的雷速體育APP,每天有超120萬活躍使用者。為了"餵飽"孜孜以求的體育愛好者們,團隊的技術大拿們指尖輕敲、程式碼狂飆,將一串串枯燥的數據,化身為平易近人的模樣。和體育比賽一樣,幕後的數據處理工作,拼的也是速度與激情。
「在現場布置的高速攝影機,能夠捕捉到球員,對他即時跑動的速度、對可能傳球的路線抓取分析,就比如說這個球員,他目前有兩條傳運路線,他選擇向左側傳球,我們當時給了一個預測的概率,也是比右側是要大。」納納科技副總裁常旭介紹,正在醞釀的這項突破性功能,源於去年9月,納納科技與世界頂級體育數據公司Stats Perform達成的戰略合作。
花重金開拓資料來源、提升產品供給能力,企業的決心,來自市場的巨大潛能。
在9年多的發展歷程中,納納科技在傳統體育賽事數據產品基礎上,衍生出電競、二次元遊戲等板塊的數據產品,服務於C端使用者的同時,也在供給入門網站、資訊平台等專業主體。常旭告訴記者:「我們目前整個數據產品,累計服務於1000多家合作夥伴,每年數據交易規模大概是一個多億。」
數據的價值,愈發被看見。當數據作為一種產品,在市場上流通,圍繞其采集、加工、交付等關鍵環節,一批專業的主體隨之湧現。正如證券時代有券商,電子商務時代有電商,數據要素時代,"數商"概念被不斷強化。
「我們可以做個類比,比如說我們日常飲用的礦泉水,實際上它的源頭是在大江大河當中,如何把水從大江大河中抽取出來進行水的治理,形成可被飲用的水之後,也要透過物流商把它從水源地,一直到我們的超市裏來,在這個過程當中,還可能需要很多的中間的經銷商、代理商。」上海市數商協會秘書長盧勇,這樣向記者詮釋在數據流通交易過程中「數商」的角色——既有產品開發型的數商,也包括從事經紀、咨詢、合規性評估等工作的第三方服務型數商。
快速崛起的數商行業生態
全國工商註冊企業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3年,中國數商企業數量從約11萬家,增長至約200萬家,復合年均增長率超過30%。
數商產業表現出蓬勃的發展動能,與此同時,建設一個更規範的數據要素市場,隨之成為當務之急。2021年11月,全國第一家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
去年全年,上海數據交易所交易額超11億元,簽因數商1000家以上,掛牌數據產品2100個。這是什麽概念?2022年,還在試執行的上海數交所,「全年交易額突破1億元大關」已經是十分令人驚喜的成績了,2023年正式執行交易額直接翻了10倍。2023年8月單月的交易額,直接達到2022年全年水平。
在區塊鏈技術加持下,數據交易公開透明,產品溯源、確權登記等問題,不再是難題。越來越多的數商企業,開始青睞「場內交易」。
上海數交所掛牌大廳,來自航運交通、金融、貿易等領域的數據產品,琳瑯滿目。
這其中,就有一份【上海年度輻射報告】,釋出之後很快就被一家能源科技公司釘選,這份數據對於企業開展光伏發電專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以在量化分析以往的智能生產實效的基礎上,進行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原來,每天動態更新的氣象數據,匯總起來形成產品,還能推動科技的發展。
事實上,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正與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協同,數據流引領著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高效、精準配置,推動社會生產率全面提升。
數商如何玩轉「乘數魔法」?
日前,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其中明確,到2026年底,要打造300個以上示範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套用場景,湧現出一批成效明顯的數據要素套用示範地區,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場內交易與場外交易協調發展,數據交易規模倍增,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創造的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上海市數商協會秘書長盧勇說:「因為整個社會都在做數碼化轉型的這項工作,那在數碼化轉型的過程中,就有一個業務模式的轉變。更多的數據就可以賦能企業,利用數據作為一個新型生產要素,改變它傳統的作業方式,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數據就起了一個‘乘數倍’的作用。」
嘉定區馬陸鎮,葡萄樹進入了休眠期,上海葡冠農業生態葡萄園的技術人員穿梭於大棚中,忙著捆紮樹枝。
每棵樹將生出多少芽、結出多少果,無需等到幾個月後的夏天才有答案。農資的庫存情況、使用記錄,也隨時隨地可查閱。「傳統農業主要是以經驗主義為主,我們說看天。現在我們有數據支撐,知道葡萄生長的每個物候期,」上海葡冠農業生態葡萄園負責人孫傑說,「數據支撐了我們現代農業的技術手段,也支撐了我們技術工人的工作效率,其實是大大節約了成本。」
在這裏,地上有攝像探頭,地下還預留了許多數據采集探針。土壤PH值、微量元素等數據,即時傳輸到一旁的智能數據采集櫃裏,與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數據中台直連。
左岸芯慧的智慧大屏上,整個上海市的農業分布情況一目了然。每一塊地,有唯一對應的「身份證號」;每一款農產品,掃碼即可追溯其「前世今生」。
左岸芯慧董事長張波介紹,「有一項功能,叫‘一鍵找菜’。在這裏,任何一個品種,你點在上海哪些企業在種、種了多少面積、什麽時候上市,這些數據全部能出來,這個就為我們整個上海市保供提供了基礎數據,那我們要到外地調多少、缺什麽品種,都可以透過這個數據來做決策。」
數據流推動物資流精準配置,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更有安全感。同時,也推動資金流高效配置,讓農戶的"錢袋子"更有安全感。
目前,左岸芯慧後台數據正與銀行審貸系統打通,「現在申請貸款既不要你的抵押物,也不看你的財務報表,直接透過後台數據給客戶畫像,給客戶授信,最快的4個小時就能到賬。」張波說。
上海富裕葡萄專業合作社社長王良去年5月,正是透過這一渠道,在15天內申請到了80萬元銀行貸款。
「設施農業投入是非常高的,基本上一畝地在10萬塊左右,那麽我們85畝地要600多萬,所以我們是非常需要資金的支持的。」上海富裕葡萄專業合作社社長王良說,「以前我們都是線下去申請,基本上從申請到審批下來要三個月左右,而且要準備非常多的材料。現在透過‘神農口袋’APP,後台的數據直接和銀行對接,知道我們的產量,知道我們的銷售額,知道我們的面積,這樣的話效率非常高。」
數據,正推動社會踏上高質素發展的快車道。專家呼籲更具體的政策盡快出台落地,為數商產業發展指明方向,內部生態不斷豐富的同時,還能與"大經濟生態圈"產生深度連結。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與商業智能系教授黃麗華認為,下一步需培育更多第三方服務型數商來撮合交易,而與此同時更具體的政策也應盡快出台落地,「我覺得現在最最缺乏的像流通雙方的經紀人,因為這是一個B to B的業務,也包括將來作為一個供方企業來講,如何來提供一個有效的產品和服務,需要咨詢方。關於數據產權的有關規定,關於如何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的若幹意見,包括如何來促進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這些指導意見都非常非常重要。」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劉奕寧、夏寅飛、李連達、孫佳遜、周顥珺、湯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