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時代性與實戰性,這才是中國企業需要的商業必修課

2024-07-27科技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導語: 全球化與智能化能力,是當下中國經濟新一輪躍遷不可缺少的兩個關鍵要素。

礪石 | 作者 礪石商業評論 | 出品

1

創新「學習型組織」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除了創造出巨大的經濟財富之外,還有一個較被忽視,但意義重大的「知識」寶藏,即優秀企業歷經艱難挫折所沈澱出的珍貴經驗與知識。如果這些「知識財富」能夠得到系統梳理與對外賦能,將會大大提升中國商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在眾多優秀企業中,最具學習價值的當屬那些穿越多個經濟周期、技術周期與產業周期,至今依然屹立在中國商業舞台中央的「長青企業」。

其中,中國著名的科技企業聯想集團便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物件。聯想在40年發展過程中與20年全球化發展過程中持續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其不僅是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的歷史,更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超越的歷程。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所言:「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精神則是聯想能夠從代理到創立自主品牌,從國際化到多元化,並在AI人工智能時代大顯身手的利器。」在此過程中,聯想集團沈澱出了大量寶貴的核心能力,這些能力對於當下尋求商業突圍的眾多企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而讓人欣慰的是,聯想集團近日成立了全新的「全球學習中心」,進一步升級「學習型組織」建設,致力於總結提煉聯想成立40周年與全球化20年來的核心精華。

「學習型組織」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史隆管理學院的佛瑞斯特教授提出,後由他的學生彼得聖吉透過【第五項修煉】一書發揚光大的一種理想企業組織形態。學習型組織的決定性特征,是強調優秀的人才廣泛分布在組織的各個角落,而不是只處在高位,其致力於透過集體學習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以提升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進而避免企業「夭折」和「短壽」。對於構建學習型組織的具體路徑,彼得聖吉也給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與「系統思考」的五項具體修煉方法。

在推進學習型組織進一步升級的過程中,聯想全球學習中心則較傳統學習型組織又有了全新創新。其區別於其他企業只是重視公司內部員工的團體學習,而是定位為一個具有 全球視野,致力於連線內外部資源、匯聚各界智慧的學習型平台。 聯想全球學習中心一方面致力於內部優秀員工的培養,以提升聯想組織自身的「群體智力」;另外一方面還將聯想的核心能力無私開發給外部客戶與合作夥伴,以提升聯想內外部整體生態的「群體智力」。

基於上述定位,聯想全球學習中心的核心使命確立為培養具有全球化能力和智能化能力的「雙能型人才」,並成立了五大研修院——智能化轉型研修院、科技賦能研修院、銷售賦能研修院、全球化管理研修院和人才發展研修院,各研修院均聚焦所處領域打造了一套系統化的課程並對外開放。

當下,智能化浪潮所引領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全球化2.0時代的出海趨勢交織並進,正催生著深刻而顛覆性的變革,並再次凸顯出學習的重要性。聯想全球學習中心的啟幕,將不僅是聯想40年豐富實戰經驗的沈澱,更是聯想作為學習平台面向智能化時代的承諾。

2

出海教科書

在中國改革開放早期,由於國內巨大的市場紅利與勞動力紅利的疊加,中國各行各業相繼湧現出一大批高成長性企業。但隨著國內市場趨於飽和,這些企業也都開始遇到增長瓶頸,進而影響中國整體經濟的進一步躍遷。

對於中國企業的未來,社會各界越來越形成一個共識,即中國企業打破增長瓶頸,就必須能夠走出國門,在全球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但全球化一直是中國商業界的一個重大難題,很多企業在花費巨大資源與精力後都無功而返。在這種背景下,那些成功實作全球化的中國企業的經驗,便格外重要。 聯想集團,作為中國企業中最成功的全球化典範之一,其堪稱中國企業的「出海教科書」。

2004年,在大多數中國企業都還沒有開始嘗試國際化之前,聯想集團便敢為天下先,以非凡的勇氣和遠見,完成了對IBM PC業務的「蛇吞象」式的並購,不僅在中國企業界引起了轟動,更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註。2014年,聯想再次展現出其全球化的雄心,完成了對IBM X86伺服器業務和摩托羅拉移動業務的並購。

然而,上述幾次大的海外並購都並非一帆風順,聯想在全球化的道路上,經歷了理念分歧、文化沖突、高管變動、行業突變、貿易摩擦、政策管制與業績下滑等一系列困難。但正是這些過程中的艱辛、復雜與暗流湧動,最終鍛造了聯想集團在全球化治理機制、品牌構建策略、供應鏈管理與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等領域極為完備的全球化能力。

例如,在全球化的頂層架構方面,聯想探索形成了「全球本地化」與「本地全球化」相結合的全球化治理機制。其中,聯想集團並沒有明顯的總部市場與海外市場之分,而是將全球所有市場平等地劃分為中國、歐洲中東及非洲、亞太與美洲四個大區,一視同仁,各個區域可自主招聘本地化人才,以及根據本地市場需求做出靈活決策。同時,聯想在集團層面設立了戰略、人力資源、財務、IT、全球供應鏈與各業務集團等核心部門,這些部門也都並非中央集權式的指令性管控,而是在與全球各個區域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再進行具體的業務決策與統一管理,使得全球各個區域的上述工作都能夠順暢地納入集團統一的管理體系。

【礪石商業評論】在研究大量失敗的企業全球化案例時發現,這些企業失敗的主要根源有兩種類別,一種是總部過於集權,導致海外分部缺乏自主決策權,從而失去應對所在國家市場激烈競爭的能力;另外一種是總部對海外分部缺乏有效管控,導致海外分部偏離總部的核心理念與戰略,從而在海外無法構建起總部在所處主場國家的優勢特色。而聯想在上述集分權相結合的全球化治理體制下,既杜絕了全球各個區域市場出現「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情形,保障了集團的核心觀念、戰略能在各個市場得到有效貫徹,也讓各個區域市場的核心團隊能夠充分發揮積極性與創造力,在所處市場進行因地制宜的戰術創新,從而贏得市場競爭。

在品牌構建方面,聯想集團一方面以「Smarter Technology for All」的全球品牌願景為核心,從TIC(Transformation,Innovation和Citizenship)三個維度持續推進公司統一的品牌願景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充分考慮海外各個市場的文化差異,因地制宜地講述品牌故事。例如,在德國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質素要求比較高;在印度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防潮性要求高,聯想便會結合原生的使用者特征來進行個人化的品牌表達。

另外,聯想集團在全球化營運中也一直堅持做高標準的ESG,包括高度重視合規,遵守本地政策與法律,打造透明規範的公司治理體系,遵守環保標準,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尊重當地文化習俗,積極融入社區,這不僅增強了聯想品牌在海外市場的認可度和信任度,也建立起了與當地消費者的強連結,成為讓當地市場引以為傲的品牌。

例如,在丹麥市場,聯想PC的市場份額超過50%,當地的每一位出租車司機都知道「聯想」公司,知道去聯想公司的路線,也知道聯想產品是優秀品質的代表,這被丹麥團隊親切地稱為「出租車願景」。而在更廣範圍內,全球著名數據調查機構益普索曾在2022年9月,以全球15個主流市場的110000位海外受訪者為調查樣本制作了一份中國品牌全球信任指數,其中聯想排名第一位,緊隨其後的是小米、OPPO、榮耀與華為。

在全球化供應鏈領域,聯想集團也經過長期探索與試錯,在全球各個市場找到最合適的產品供應方式。例如,在拉美的巴西市場,由於當地實施了嚴格的電子產品貿易保護政策,不僅關稅高、稅收結構復雜,物流成本也極為高昂,聯想集團因此於2012年在巴西聖保羅州的伊圖市(Itu)投資建設了一座工廠,產能能夠滿足當地市場每年1500萬台電腦的需求。

然而,2015年巴西遭遇經濟危機,貨幣大幅貶值,個人電腦市場萎縮,市場需求驟降到500萬台,聯想巴西工廠陷於停滯。針對這種困境,聯想集團對巴西的供應鏈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於2016年將巴西聖保羅州的伊圖市(Itu)工廠搬遷到了巴西聖保羅州的因達亞圖巴市,基於最新的市場需求規模制定了適中的產能規劃,也更加專註符合本地市場需求的中高端產品,同時針對拉美消費者的喜好對手機的色彩設計、攝影攝像、續航與互動軟件等方面進行改革,使其更符合當地人的使用習慣與審美,由此扭轉了聯想在巴西市場的困局。

除了巴西,聯想在其他多個海外市場都曾經歷了大量類似成功應對挑戰,從而構建起「韌性」供應鏈的案例,在這裏我們不一而足。在全球供應鏈領域的出色表現,也讓聯想集團一直位列業界最權威的供應鏈榜單Gartner Top 25,2023年更是獲得全球第8的歷史最佳排名,是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唯一上榜的高科技制造企業,更是排名最高的中國企業。

綜上所述,我們能看到聯想集團在成功的全球化實踐背後,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便是以人為本與因地制宜的正確全球化觀念。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在長期跟蹤研究聯想集團的全球化時也表示,「思維與視野是企業出海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軟硬結合。究其根本,仍在於人,人才是構成企業軟實力的關鍵組成部份」。聯想的全球化管理實踐,正是遵循了上述正確的觀念。

正確的全球化思維與深厚的全球化能力積澱,也讓聯想集團的全球化成績不斷攀升。截至目前,從區域維度來看,聯想集團擁有遍及全球的18個研發基地及30多個生產制造基地,客戶遍布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從業務維度來看,聯想集團不僅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個人PC廠商,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效能計算廠商和全球第三大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儲存器材廠商。

得益於出色的全球化表現,聯想集團也贏得了海外重要資本的青睞。2024年5月,聯想集團宣布與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PIF)旗下的Alat埃耐特達成戰略合作,Alat向聯想集團戰略投資20億美元。聯想也將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設立中東和非洲市場地區總部,其中包括一個客戶中心和一個面向該地區的研發中心,並將在沙特新建個人電腦與伺服器制造基地。

透過這次戰略合作,聯想集團一方面擁有了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財務靈活性,另一方面也將在高潛力的中東和非洲地區迎來巨大增長機遇。而沙特政府借此次與聯想的合作,也將引入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產業鏈,助力本國擺脫高度依賴石油產業的單一經濟結構。

聯想集團上述在全球化並購、全球化治理機制、全球化品牌與全球化供應鏈領域的挫折與經驗,對於當下大量致力於出海的中國企業極具啟示價值。 聯想集團的全球化管理研修院,作為聯想全球學習中心的重要組成部份,由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首席市場官喬健親自負責,致力於將聯想的全球化智慧,轉化為推動更多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強勁動力。在全球化管理研修院,聯想不僅總結了自身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實踐經驗,更將其系統化、課程化,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意義的研修課程。從【聯想復盤】中的戰略反思,到【聯想全球化管理實踐】的實戰分享;從【全球化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人才策略,到【從零開始打造卓越采購組織】的供應鏈最佳化;從【數據出境合規】的法律遵循,到【ESG在制造業的實踐全景圖】的責任擔當;再到【打造面向未來的財務卓越中心】的財務洞察,每一門課程都是聯想全球化經驗的精華凝結。

如果出海企業完全依靠自己的探索去進行全球化經驗的積累,註定要付出巨大代價,甚至導致企業陷入困境。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聯想集團以其前瞻性的視角、戰略性的思維和實踐性的經驗,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它告訴我們,全球化不僅是一場市場的拓展,更是一次企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3

混合智能與人本智能

如果說全球化是當下中國企業面對的一個重大難題,那麽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便是新時代給到中國企業的一個重要機遇。

在硬件、軟件為代表的傳統IT時代,中國企業曾一度大幅落後於海外已開發國家;在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開始與海外已開發國家的發展行程保持同步;而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企業則開始逐步建立起領先優勢。

在各個維度的領先中,至關重要的是「觀念」的領先。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曾表示「萬物的本質,都是觀念的產物」。在當下,很多人工智能企業都將發展重點放在公共大模型領域,而聯想集團憑借豐富的商業實踐與深刻的技術洞察,認為公共大模型仍面臨著網絡速度、雲端效率、成本考量、能源消耗以及數據安全等諸多挑戰,並非企業的最優選擇。

例如,在能源消耗方面,GPT-3大模型每訓練一次需要花費28.7萬度電,相當於121個美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或3000輛特斯拉行駛20萬英裏所累計消耗的電量。而Chat GPT每響應一次請求,也相當於將一個60W的燈泡點亮3分鐘,按每天響應2億次需求計算,將相當於1.7萬個美國家庭平均一天的用電量。

巨大的能源消耗對能源枯竭與全球暖化都帶來巨大挑戰。

針對公共大模型存在的諸多挑戰,聯想集團提出了公共大模型、私有大模型與個人大模型並用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方向,以應對公共大模型的缺陷,並在終端器材、基礎設施以及解決方案和服務等聯想的三大核心業務領域積極落地。

例如:

在終端器材方面,聯想在全行業率先打造了內建天禧個人智能體系統(天禧AS)的AI PC,未來其還會陸續將「天禧AS」植入更多具有異構AI算力的器材,將它們升級為AI手機、AI平板以及多樣化的AIoT器材。

在基礎設施方面,聯想進行了「一橫五縱」的完整布局。「一橫」是指聯想自研的「萬全異構智算平台」,透過它可以實作對智能算力、通用算力和科學算力的統一納管、融合管理,以提供高效、穩定、綠色節能的基礎設施生產力。「五縱」則是指伺服器、儲存、數據網絡、軟件及超融合和邊緣計算五條完整的業務線。

在解決方案與服務方面,聯想打造了企業大模型和企業智能體驅動的智能IT引擎「擎天3.0」,並依托這一引擎為中國政企、中小企業和消費客戶重構IT解決方案與服務。

在明確並大力布局混合人工智能戰略的同時,聯想集團也對「失業陷阱」、「無私密社會」與「社會不平等加劇」等人工智能潛在風險保持著高度警惕, 其認為科技的發展一定要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因此提出了「人本智能」的價值主張,致力於讓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能從人工智能中獲益。

「人本智能」具體體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是人本底線,即確保AI技術不對人類社會產生負面影響,而是促進社會的發展;其次是人本技術,即技術方案和產品必須為客戶服務,帶來便利和安全;再次是人本理念,也就是AI技術應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具有可持續性,服務於人類福祉。

基於「人本智能」的價值主張聯想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多元、包容的AI產品與解決方案。例如,聯想研發推出的AI手語轉譯,可以將手語即時轉譯成文字和真人語音,幫助聽障、語言障礙人群暢快地溝通。在偏遠地區為鄉村小學打造的AI小鎮科技館,正在幫助孩子們開啟廣闊的數碼世界。

全球學習中心下設的科技賦能研修院,主要承擔聯想集團前沿技術洞察的對外賦能工作,其由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研究院技術戰略與創新平台總經理王茜鶯負責。目前,科技賦能研修院已經打造了【全球AI技術發展趨勢與套用實踐】【邊緣計算賦能行業智能化轉型-聯想邊緣計算平台】【構建下一代無線網絡藍圖與套用實踐-聯想5G雲網融合方案與未來展望】【聯想混合雲(xCloud)認證系列-雲原生】與【元宇宙中的XR技術與套用】等課程, 這些課程將幫助學員們以最高效率的方式與行業的最前沿技術洞察對齊。

4

智能化轉型實踐

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在具體場景中的套用也同步快速前進演化。對於大多數傳統產業來說, 它們除了關心技術路線與方法,更關註的是人工智能具體套用所帶來的生產力變革。

作為當前國內業務規模最龐大,業務流程最復雜的全球化巨頭企業之一,聯想集團有著全價值鏈的智能化轉型實戰經驗。其在2017年,便開始前瞻性地布局智能化轉型,已形成覆蓋「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的智能化技術架構及管理體系。一方面,很好地滿足了各類客戶對產品、服務的個人化、客製化需求;另一方面,聯想集團還將自身沈澱總結出的一系列智能化轉型最佳實踐對外賦能,為上千家國內大中型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助力。例如,寧德時代、中聯重科與吉利汽車等大量國內知名企業都是聯想集團的服務物件。

全球學習中心下設的智能化轉型研修院,將重點承載聯想智能化轉型實踐的內外部賦能,由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中國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木(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出任負責人。其一方面從頂層的企業智能化轉型框架,另一方面從智能工廠、智能供應鏈與智能產研等具體的業務環節出發,進行了體系化課程的設計。

例如,針對頂層的智能化轉型框架,阿木表示,「智能化轉型要想長期穩定地推進下去就必須對組織架構進行變革,要對人才進行調整最佳化,要培養能駕馭Al的人才,還要有創新和包容的文化,讓企業員工願意探索和發展AI技術在企業內部的套用」。

除了體系化的課程設計,智能化轉型研修院還率先出版了【聯想啟示錄:企業智能化轉型方法與實踐】一書,這本書對聯想集團智能化轉型的理念、方法與工具進行了系統的總結,與研修院的課程形成合力,將助力傳統企業更高效地找到智能化轉型的正確之路,降低在人力、財力上的巨大試錯成本。

5

企業即「學校」

【礪石商業評論】在長期商業研究中發現,那些各行各業的最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夠穿越時間的長河,保持領先地位,是因為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不斷學習和前進演化的能力。正是這種能力,讓它們在各自的領域中保持領先,成為行業的標桿。

聯想亦是如此,其之所以在過去40年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離不開「每一天每一年,都在進步」的持續學習精神。聯想集團不僅是商業領域的領軍者,更是知識傳播的「學校」。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力資源官高嵐表示,「在聯想,我們提倡‘每一天每一年,都在進步’,鼓勵員工在實踐中學習,勇於嘗試,總結復盤,從而實作知識的內化、個人成長和組織能力的提升。聯想40年的發展歷程,就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在下一個40年,聯想要想繼續突破,便需要繼續保持這種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聯想集團有4條人才觀,「誌存高遠,學習能力,堅韌不拔與正直誠信」,聯想全球學習中心的成立,便是聯想集團踐行「學習能力」人才觀的具體體現。除了自身的學習提升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聯想還把自身40年發展的沈澱和20年全球化管理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外部企業和個人,將「學習型組織」的範疇進一步外擴給產業與社會,也體現了聯想作為一家行業領導型企業的擔當。

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聯想集團都一直被譽為中國商業領域的黃埔軍校,它為中國各行各業貢獻了大量精通現代化企業管理與硬軟件技術的綜合性人才。此次全球學習中心的成立,也將進一步提升聯想集團對整個中國商業界的知識貢獻,為社會輸出更多兼具全球化與智能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助力各個產業的進步發展。

筆者期待聯想集團的示範,能夠帶動更多優秀企業在做好主業經營之外,也能扮演好社會型「學校」的角色,將企業沈澱的知識經驗廣泛地對外賦能,以提升整個產業與社會的「群體智力」。當這些知識和經驗匯聚起來,將是中國企業直面全球跨國巨頭競爭的最核心競爭力,從而帶動這些企業與中國經濟的新一輪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