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電腦網絡——第1章-概述

2024-02-15科技

1.1 電腦網絡在資訊時代的作用

  • 電腦網絡已經由一種 通訊基礎設施 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 資訊服務基礎設施。
  • 電腦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 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
  • 電腦網絡的定義:

  • 地理上分散的器材
  • 透過通訊介質互聯
  • 以資源共享為目的
  • 工作原理:協定
  • 1.2 因特網概述

    1.2.1 網絡、互聯網和因特網

  • 網絡 :由若幹 節點 (Node)和連線這些節點的 鏈路 (Link)組成。節點可以是電腦、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等。
  • 互聯網 : 多個網絡透過路由器互連起來,這樣就構成了一個覆蓋範圍更大的網絡,即互聯網,因此互聯網是 網絡的網絡
  • 因特網 :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絡。
  • Tips:

    internet是一個通用名詞,泛指由多個電腦網絡互聯而成的網絡,這些網絡之間的通訊協定是 任意 的。

    Internet是一個專用名詞,指當前世界最大的、開放的、由眾多網絡互聯而成的特定電腦網絡,采用TCP/IP協定族作為通訊的規則,其前身為美國的 ARPANET

    1.2.2 因特網發展階段

    因特網服務提供者ISP:

    ISP可以從互聯網管理機構申請到很多IP地址,同時擁有通訊路線和路由器等聯網器材,使用者向ISP交納費用即可獲得所需IP的使用權並且可以透過ISP連入互聯網。ISP分為三個層次:主幹ISP、地區ISP和本地ISP。

    1.2.3 因特網的標準化工作

    1.2.4 互聯網的組成

    1.3 三種交換方式

    1.3.1 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

    要讓所有的電話機都兩兩相連是不現實的,若有

    部電話則需要

    根電話線,於是便采用交換機的方式(如下圖c所示)。

  • 電話交換機接通電話線的方式稱為電路交換。
  • 從通訊資源的分配角度來看,交換就是按照某種方式動態地分配傳輸路線的資源。
  • 電路交換的三個步驟:
      1. 建立連線(分配通訊資源)
      2. 通話(一直占用通訊資源)
      3. 釋放連線(歸還通訊資源)

    電路交換的傳輸效率太低,不作為電腦數據的傳輸方式。

    1.3.2 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

  • 報文 : 發送的整塊數據成為一個報文(message)
  • 分組 : 在發送報文之前,將較長的報文分解成更小的等長數據段,每個數據段前加上一些額外的控制資訊組成的首部(header),就組成了一個分組(packet),分組又稱為 ,分組的首部稱為 包頭
  • 1.3.3 三種交換方式的對比

    1.4 電腦網絡的定義和分類(重點)

    1.4.1 電腦網絡的定義

  • 最簡單的定義:一些互相連線的、自治的電腦的集合。
  • 互聯:電腦之間可以透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進行數據通訊。
  • 自治:指獨立的電腦,它有自己的硬件和軟件,可以單獨執行使用。
  • 集合:至少需要兩台電腦。
  • 電腦網絡的較好的定義是:電腦網絡主要是由一些 通用的、可編程的硬件 互連而成的,而這些硬件並非專門用來實作某一特定目的(例如,傳送數據或影片訊號)。這些可編程的硬件能夠用來 傳送多種不同類別的數據 ,並能 支持廣泛的和日益增長的套用
  • 1.4.2 電腦網絡的分類

    Tips:按照覆蓋範圍分類的根本依據是數據傳輸的方式,根據數據傳輸的距離調制成不同的波。

    1.5 電腦網絡的效能指標(重點)

    1.5.1 速率

    1.5.2 頻寬

    Tips: 頻寬指的是路線上允許的最高速率,類比高速公路,速率就是高速公路上汽車行駛的速度,頻寬就是這條高速公路的限速值。

    1.5.3 吞吐量

    1.5.4 時延

    排隊時延:

    分組在路由器輸入輸出佇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和轉發所經歷的時延。排隊時延的長短往往取決於網絡中當時的通訊量。當網絡的通訊量很大時會發生佇列溢位,使分組遺失,這相當於排隊時延為無窮大。

    四種時延產生的地方如下:

    計算例題:

    Tips:一般計算時延時,電磁波傳播速率取

    ,為在金屬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1.5.5 時延頻寬積

    1.5.6 往返時間

    1.5.7 利用率

    1.5.8 丟包率

    1.6 電腦網絡體系結構(重點)

    1.6.1 常見的電腦網絡體系結構

    OSI體系結構

    7層網絡體系結構記憶方法:

  • 上三層(資源子網路):
  • 套用層
  • 表示層
  • 會話層
  • 核心層:運輸層
  • 下三層(通訊子網路):
  • 網絡層
  • 數據鏈路層:網絡由鏈路連線而成
  • 實體層:決定數據傳輸的硬件
  • TCP/IP體系結構

    1.6.2 電腦網絡體系結構分層的必要性

  • 電腦網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早在ARPANET設計時就提出了分層的設計理念。
  • 「分層」 可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幹較小的局部問題,而這些較小的局部問題就比較易於研究和處理,下面按照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將實作電腦網絡面臨的主要問題劃分到相應的層次中:
  • 實體層

  • 采用怎樣的傳輸媒體(比如網線)
  • 采用怎樣的物理介面(PC端的網口)
  • 使用怎樣的訊號表示位元0和1
  • 數據鏈路層(網絡內部)

  • 如何辨識網線中的各主機(主機編址問題,例如MAC地址)
  • 如何從訊號所表示的一串位元流中區分出地址和數據
  • 如何協調各主機爭用總線(主線形式的網絡現在基本已經淘汰)
  • 網絡層(多個網絡之間)

  • 如何標識各網絡以及網絡中的各主機(網絡和主機共同編織的問題,例如IP地址)
  • 路由器如何轉發分組,如何進行路由選擇
  • 運輸層

  • 如何標識行程之間網絡通訊的問題,即解決對於伺服器發來的資訊,交給哪個行程處理的問題。
  • 出現傳輸錯誤時(丟包、誤碼),如何處理。
  • 套用層

  • 制定各種套用層協定,並按照協定標準來編寫各種套用,如支持萬維網的HTTP協定,支持電子郵件的SMTP協定等。
  • 透過套用行程間的互動來完成特定的網絡套用。
  • 總結

    1.6.3 電腦網絡體系結構分層思想舉例

    如上圖所示,主機與N1網絡相連,伺服器與N2網絡相連,N1和N2透過路由器相連,下面用分層的思想模擬主機行程發送請求給伺服器,伺服器處理後返回資訊再由主機行程接受的過程:

  • 套用層按照HTTP協定構建一個HTTP請求報文
  • 運輸層給HTTP報文添加一個TCP首部,稱為TCP報文段,報文段內容如下:
  • 網絡層給TCP報文添加一個IP首部,成為IP數據報,主要是使得數據報可以在互聯網中傳輸,即被路由器轉發,IP數據報內容如下:
  • 數據鏈路層給IP數據報添加一個首部和一個尾部成為幀,首部使得幀可以在一段鏈路上傳輸,可以被目的主機接收,尾部用於讓目的主機檢查是否有誤碼
  • 實體層將幀轉換成位元流,如果網絡是乙太網路,還會在位元流前加入前導碼,用於讓目的主機做好接收的準備,最後將位元流轉換成相應的訊號發送到傳輸媒體 ,訊號透過傳輸媒體到達路由器的實體層。
  • 路由器中實體層將訊號轉換為位元流,然後去掉前導碼並將幀交給鏈路層
  • 鏈路層去掉幀的首部和尾部變成IP數據報交給網絡層
  • 網絡層解析IP數據報的首部,提取出目的網絡的地址,然後尋找自身的路由表確定轉發埠,準備轉發
  • 網絡層再將IP數據報交給鏈路層,鏈路層加上首部和尾部形成幀
  • 實體層接收幀並轉換為位元流,同時加入前導碼,轉換為訊號發送到傳輸媒體,訊號透過傳輸媒體到達伺服器的實體層。
  • 伺服器的實體層接收訊號轉換為位元流,然後再逐層處理最後得到HTTP響應報文
  • 伺服器對HTTP響應報文進行處理並給主機發送HTTP相應報文,流程和上述類似。
  • 1.6.4 電腦網絡體系結構中的專業術語

    實體

    協定

  • 協定: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邏輯通訊的規則的集合。邏輯通訊實際並不存在,是一種假設的通訊,便於單獨研究某一層的通訊。
  • 協定的三要素:
  • 語法:定義所交換資訊的格式,下圖示IP數據報的格式,每個格子稱為欄位或者域,語法定義了這些小格子的長度和順序。

  • 語意:定義收發雙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 同步:定義雙方的時序關系,如下圖就是TCP收發雙方的時序關系

  • 服務

  • 在協定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邏輯通訊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 要實作本層協定,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所提供的服務。
  • 協定是「水平的」,服務是「垂直的」。
  • 實體看得見相鄰下層所提供的服務,但是並不知道實作該服務的具體協定。也就是說,下面的協定對上面的實體是「透明」的。
  • 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互動(即交換資訊) 的地方,通常稱為服務存取點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SAP 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際上就是一個邏輯介面。
  • 服務存取點: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交換資訊的邏輯介面,用於區分不同的服務類別。
  • 數據鏈路層的服務存取點為幀的「類別」欄位。
  • 網絡層的服務存取點為IP數據報首部中的「協定欄位」。
  • 運輸層的服務存取點為「埠號」。
  • 服務原語:上層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必須透過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稱為服務原語。
  • 協定數據單元PDU:對等層次之間傳送的封包稱為該層的協定數據單元。
  • 服務數據單元SDU:同一系統內,層與層之間交換的封包稱為服務數據單元。
  • 多個SDU可以合成為一個PDU;一個SDU也可以劃分為幾個PDU。
  • 1.7 小結

    1.8 相關習題

    1.8.1 體系結構相關習題

    1.8.1 時延相關習題

    時延主要計算傳播時延和發送時延,傳播時延是指線上路上傳播所耗費的時間,主要由路線長度和訊號線上路上的傳播速率決定。發送時延是指主機發送數據所需要的的時間,主要區間於發送數據分組的大小和主機的頻寬。如下圖所示,鏈路頻寬為1Mb/s,則發送一個位元所用的時間為1微秒,發送完一個位元後,這個位元在鏈路中的訊號頭部已經到達了200m的位置,這是由傳播速率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