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可以說是 AI (人工智能)時代來臨的標誌性年份,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 AI 的理論研究成果,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 AI 的套用研究成果,說明 AI 技術得到了充分的認可,預示著 AI 將深刻影響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那麽消費金融產業, AI 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這裏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短期效應:效率提升
消費金融產業中 AI 的套用,主要是在客戶服務方面,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客戶服務的能力和效率,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客戶服務的成本。傳統的客戶服務是勞動密集型的,需要支付較高成本僱用大量的客服人員。而且,相比於 AI 客服而言,人類客服的工作時間有限,服務質素不穩定,受客服人員的情緒、能力等主觀因素影響較大。 AI 客服不僅可以 24 小時隨時服務,而且一個 AI 客服機器人可以同時服務多人,更重要是, AI 客服情緒穩定、服務標準、能力超強,不會做錯。當然,當前的 AI 客服機器人可能還沒有達到這一理想狀態。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可見的短期時間內, AI 客服服務能力必將大大提升,提升消費金融的客服效率。此外, AI 還以套用在消費金融的行銷獲客、內部管理等方面,提升消費金融的經營和管理效率。
2. 中期效應:模式變革
AI 對於消費金融的短期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大家都可以預期到。但是更長時間, AI 將會對消費金融產生什麽影響呢?這就是消費金融模式的變革,原因在於 AI 產品的消費模式不同於一般的消費品。
2.1 消費租賃模式
一般消費品分為產品和服務。產品又分為消耗品與耐用品。消耗品在消費過程中會一次性地被消耗掉,只能采取購買所有權的方式進行消費,例如食品、能源、化工產品等,生產方法一般是生物和化學的方法。耐用品在消費過程中不會一次性地消耗掉,而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可以采取購買所有權,也可以采取租賃使用權的方式進行消費,比如衣服、家具、家電、家居、車房等,生產方法一般是物理方法。服務不同於有形的和靜止的產品,是無形的、是流動的,消費和生產必須是在同一時間進行,表面看屬於購買型消費,但實質上是租賃服務人員的勞動力,所以,本質上也屬於租賃消費。
目前的 AI 產品,大致可以分為 AI 機器人和 AI 大模型兩種。 AI 機器人屬於硬件加軟件,屬於耐用消費品,可以購買消費,也可以租賃消費。但是, AI 機器人的軟件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訓練來提升,硬件也需要不斷更新換代,一次性買斷無法享有技術更新的好處,所以,租賃消費方式可能優於購買消費方式,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生產者更多是采取出租的方式。 AI 大模型屬於軟件,本質上屬於服務,消費方式是采取會員註冊使用的方式,本質上也就是像租房子一樣,固定期限支付固定租金。
所以, AI 產品的主流消費模式是租賃,而不是購買。那麽相對應的, AI 產品的消費金融模式也應該是消費租賃,而不是消費信貸。當然,傳統耐用消費品,依然可以采取消費信貸的消費金融模式。
2.2 預付眾籌消費模式
AI 產品屬於技術更新換代較快、具有非常新鮮體驗性的產品,人們都希望能夠較早地獲得體驗和消費。而且, AI 產品的前期投入較大,屬於固定成本較高,而邊際成本較低的產品,大多由創業和創新的小企業來提供。但是,這些企業獲取融資較難,往往采取預付眾籌的模式來進行產品預售,不僅可以滿足少數消費者的新鮮體驗,並且在體驗性消費過程中,不斷改進效能。生產者獲得消費者的預付和眾籌的資金,正好幫助小企業投資研發和建設生產線,並不斷提高產能滿足不斷擴大的消費訂單。所以, AI 產品將更多地采取預付眾籌的消費模式,這也是一種新型的消費金融模式,也是一種創新型企業的融資模式,正好適用於 AI 產品的生產和消費。
2.3 消費入股模式
更重要是, AI 產品需要不斷地訓練來提高其智能技術水平。訓練和學習可以采取生產者自我封閉訓練好了再來銷售,也可以采取在銷售之後在消費使用過程中繼續訓練,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在駕駛使用過程中得到訓練;家用機器人也可以在家庭使用過程中,消費者不斷提示機器人改進動作,指揮機器人完成任務;生成式 AI 大模型可以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繼續開源訓練,消費者也需要不斷指出和修改生成作品的缺陷,以便 AI 大模型進一步修改完善生成作品。這就是說, AI 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是一體化的,在消費過程中不斷生產出新的智能,類似於服務必須是生產行為與消費行為是同時進行的。
在這個消費與生產的一體化過程中, AI 產品的訓練不僅需要使用消費者的行為數據和環境數據,而且耗費消費者的智力和精力來指導 AI 產品的訓練,消費者理應得到一定的回報,這就是消費者應該得到 AI 產品不斷改進提高的收益,即消費入股。
消費入股是指消費者支付給企業的消費資金按照一定規則轉換成企業的投資股金。簡單說,就是企業利潤不能全部份配給投資者和勞動者,未分配利潤的一部份返還消費者,或者轉為消費者的投資資金,也被稱之為消費資金資本化。消費入股使得消費者不僅僅獲得消費品,還額外獲得企業的部份股權及相應的股利,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剩余,激勵消費者進一步增加消費。
消費入股,作為一種將消費和投資活動合二為一的金融方式,將經濟活動的終點(消費)和起點(生產)串聯在一起,形成經濟活動的閉環,是股份制企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消費入股是以股權激勵方式促進消費的一種新型消費金融模式,正好適用於 AI 產品的消費和生產。
3. 長期效應:規模萎縮
AI 技術最重要功能是替代人類的各種勞動,不僅可以替代體力勞動和簡單勞動,也可以替代腦力勞動和復雜勞動。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套用,將極大地沖擊人們的勞動就業機會,帶來人力資本的極大貶值。
而消費信貸的本質就是人力資本的融資,消費信貸的最終還款來源就是客戶的勞動收入,即消費信貸就是現在的客戶向未來的自己借錢。如果未來的自己很大可能會被 AI 替代而下崗,人力資本可能貶值為零,根本沒有所謂的勞動收入,消費金融機構就不會給現在的客戶發放消費貸款。消費者的人力資本價值不存在了,信用價值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沒有消費金融機構發放消費貸款了。
所以, AI 技術越是發達,下崗失業人數越多,人們的就業機會越少,全社會的人力資本和信用價值貶值越快,消費信貸的發放規模越是下降。所以,消費信貸作為消費金融的主流業務模式,未來必將隨著 AI 技術的成熟而逐漸萎縮。
而且,不僅僅是消費金融規模會隨著 AI 的發展而萎縮,商業銀行的金融規模,甚至整個金融行業的規模都將逐漸萎縮。 AI 發展過程就是資本不斷替代勞動的過程,也就是資本收入不斷替代勞動收入的過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比越來越小,而資本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占比越來越大,而且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消費需求越來越萎縮,企業競爭和分化越來越激烈,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於 AI 投資需求,但是 AI 投資需求達到一定程度後經濟增長速度將逐漸下降。
在這個經濟結構的演變過程中,個人的儲蓄、理財和股票投資等個人金融規模越來越小;企業的投資和融資也越來越集中於少數企業,生產金融的規模也可能是逐步萎縮的。所以, AI 的發展,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 AI 產業投融資活動,但長期負效應大於短期正效應,金融行業可能是受沖擊較大的行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