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質生產力」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和認知,並提前釘選了2024全年熱詞榜單。前者是來自決策的科學指引,後者是來自產業前沿的時代召喚,兩者共同指向了關於生產力的變革與叠代。
任何階段生產力的躍升,都離不開突破性生產工具的引領。可以預見的是,以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碼技術,將成為撬動新質生產力的顛覆性力量。因為它不僅可以作為一種產品或者服務,而且能夠實作對傳統生產要素的替代和重構,從而驅動效率的跨越式發展。
當前,青島把人工智能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著力點,產業鏈布局正在進一步提速、提效。
畫面由人工智能生成
專案聚集,從量變到質變
近日,青島市領導分別到西海岸新區、嶗山區、市南區和市北區等調研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密集走訪了一批人工智能企業,涉及的企業涵蓋演算法軟件研發、模型訓練到場景套用等領域,顯示出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鏈不斷完善,也可以看出制造企業主動擁抱人工智能的積極態勢。
今年年初,極視角開啟上市路,引發業內關註。極視角是青島人工智能產業鏈的「鏈主」企業,它首創了全國最大演算法商城,孵化團隊並在青註冊AI公司累計近20個。與極視角一樣,創新奇智、以薩都是青島前期引入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面向工業互聯網、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業務,讓這些企業迅速開啟市場、實作了持續成長,也為青島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開啟了局面。
如果這三家企業是「急先鋒」,那麽去年揭牌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也是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的「大部隊」。園區聚集了中科曙光全球研發總部基地、東華軟件副中心產業園、青島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等重點專案。去年,優必選科技、北京標貝科技總部、陜西雷神智能裝備總部等50余個專案強勢加盟。掛牌1年,園區的產業規模已經突破百億元,產業園的磁場效應逐步顯現。
AI大潮已至,青島要搶占潮頭,還需要依靠不斷完善的生態和專業的園區,吸引更多AI算力平台、演算法模型以及頭部企業。在放大套用層面優勢的同時,也要有針對性招引聚焦基礎層和技術層的專案,不斷平衡和提升產業結構。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
深度賦能,從技術到套用
「人類發明AI,是為了幫助人們去工作,讓人們有時間去寫詩和作畫。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機器人學會了寫詩作畫,人們依舊在工作。」有人曾以此來生動地解釋人工智能產業套用落地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的發展,除了演算法上的原始創新,唯有在一個個具體套用場景中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撬動生產力的躍升,這也正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動的邏輯。
青島產業配套全、套用場景豐富,將大模型與垂直行業結合,正是青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項。目前,青島已經湧現出「奇智孔明AInnoGC」工業大模型、以薩技術天工大模型、海爾智家HomeGPT大模型以及全球首個橡膠輪胎行業大語言模型——賽輪橡鏈雲聊-EcoRubberChat等10余個投入使用並商業化套用的垂直大模型,賦能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
聚焦細分賽道與行業場景,青島的人工智能企業已經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方面形成了規模化的成熟套用。比如以薩技術推出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已經在多地落地。在淄博,透過AI違法預審功能,輔助交警部門單日處理7萬余條交通違法數據、過濾5萬余條無效的廢片數據,大幅提升了稽核效率。
智能家電和新能源汽車作為青島的優勢產業,也是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的重要套用場景。相關產業的頭部企業也在積極入局人工智能領域,比如海爾智家推出HomeGPT大模型,就是利用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先進技術,深度理解和精準匹配使用者需求。從車載智能系統、自動駕駛、充電網絡到智能家居生態、人機互動,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車和家電產品下半場主要的競爭焦點,青島在「人工智能+制造」的融合上空間巨大。
畫面由人工智能生成
算力底座,從設施到資源
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需要超大規模的算力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普惠性的城市算力網絡,可以讓算力服務成為水電一樣的公共生產資源,大幅縮短企業的開發周期,同時節省企業巨額的器材投資。
近年來,青島加快智能算力中心布局,並鼓勵算力中心為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平台提供優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務,提升整體算力算效,目前已初具規模。
去年2月上線營運的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省內首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首期建設100P算力,相當於5萬台高效能電腦算力。上線後,面向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務,算力使用率峰值高達82%。此外,「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計劃於今年第二季度上線營運。屆時,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將形成「雙算力中心」。
2023年可以成為青島算力的一個「豐收」年。中國聯通(青島)智算中心、移動雲青島算力中心、青島雲天元宇宙算力中心相繼啟用上線。今年的2月19日,青島自貿片區2024年重點專案集中開工儀式中,投資約6900萬元的青島自貿片區大數據算力中心建設專案開工……有效聯通和共享這些算力,將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巨大推力。
AI時代對算力的需求永無止境,要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套用,青島須持續完善算力基礎設施和普惠服務,聚合更多算力、研發和套用創新專案。(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國鈺)
責任編輯:嶽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