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82億公裏外的星際飛船,傳回新發現:重新整理我們對太陽系外緣的認知

2024-08-06科學

導語: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人類就開始了一步又一步的太空探索之旅。

前有前蘇聯的「人造衛星一號」,後有美國的「水手10號」以及一系列「先鋒號」、「探險者號」,逐漸深入了更遙遠的太空。

在這些探測器中有好多個發射的目標是太陽系內的星體,但還有一些則發往太陽系的邊緣甚至更遠的區域。

其中,就包括了冥王星以及冥王星的「鄰居們」,也就是冥王星所處的凱伯帶。

新視野號的發射。

這些發往太陽系邊緣的探測器中就有一名叫做「新視野號」的探測器。

「新視野號」的發射標誌著人類對冥王星以及其身為鄰居的凱伯帶的首次詳細探測。

當年,發射「新視野號」的訊息一經釋出,便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這不僅是因為冥王星距離地球太過遙遠,想要成功到達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是因為在「新視野號」發射前,人們對冥王星的了解非常有限,許多許多都還是空中的。

而發射了「新視野號」之後,人們都知道這是一艘前方探索的船,只能靠它本身完成了。

所以,許多科學家都非常期待「新視野號」能給他們帶來更多關於冥王星的發現。

被大家熟知的「新視野號」是NASA於2006年發射的探測器,以冥王星及其衛星為主要目標。

它於2006年1月19日從佛羅裏達州發射升空,歷時9年半的時間,最終在2015年成功抵達冥王星。

在飛向冥王星的旅程中,新視野號一直處於太空深處,沒有太多的資訊傳回地球。

NASA科學家們也因此懸著一顆心,生怕「新視野號」在飛往冥王星的路上遭遇事故。

但好在,通訊沒有出什麽狀況。

NASA透過維護良好的通訊系統一直和「新視野號」保持著聯系。

隨著新視野號的飛行距離逐漸縮短,人們也越來越期待著它能夠傳回關於冥王星更多的線索。

2014年1月,新視野號終於向冥王星發起了進攻。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冥王星被逐漸放大,顯示出了它那些美麗細致的地表特征。

這段時間裏,科學家們準確地預測到了新視野號經過冥王星的時間。

這一天,實屬重要的一天。

人們都聚集在NASA的生命之窗前,期待著新視野號傳回來的數據。

就在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太空船終於傳回了關於冥王星第一手的數據。

科研小組們都過於興奮了。

因為,從新視野號傳回來的數據中,他們發現了冥王星巨大而又細膩的地質特征以及奇異的大氣層特征。

從冥王星表面傳來的照片顯示,它表面有巨大的山脈、平坦的冰原,還有復雜的雲層。

人們曾經以為冥王星是一個死氣沈沈的星球,但現在看來,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世界。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的時候,其速為5.8萬公裏/時。

這個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記錄。

在飛掠冥王星後不久,新視野號探測器便離開了冥王星,並透過木星的重力成功加速到了21.219公裏/秒。

隨後,新視野號並沒有停止其探索的步伐,而是繼續前往凱伯帶。

2019年,在凱伯帶中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阿羅科斯。

新視野號探測器成功地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首次近距離觀察,並傳回了關於阿羅科斯的大量科學數據,這些數據為地球上人類研究早期太陽系的聚合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新視野號」發現新奇。

然而,新視野號並沒有就此停下來。

當它飛向太陽系的邊緣時,科學家們就期待著關於凱伯帶的更多驚喜。

2015年,在飛掠冥王星之後,新視野號探測器就進入了廣袤的凱伯帶。

人們想象著新視野號也許有一天能發現冥王星以外的許多新的小行星。

但不幸的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新視野號並沒有發現任何新行星的存在。

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裏,新視野號在凱伯帶探測中一直沒有新行星的訊息。

但事實並非如此。

凱伯帶內有著許多小行星的存在。

雖然數量上沒有冥王星那麽多,但數量上也不少。

在對這些小行星進行觀察的時候,新視野號就發現它們的顏色不夠亮,就跟冥王星並不一樣。

但這並不能說明小行星們就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它們很有可能就是早期太陽系遺留的物質。

根據地外行星發現專案的經驗,人們知道凱伯帶內可能有著大量的小行星。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正在尋找這些小行星的線索,這就意味著它們對人類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新視野號在經過了冥王星後並沒有發現新行星的訊息,並不能讓人們感到沮喪。

它的成功也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針對深空探測器進行合作。

如果把全球的科研資源都聚合到一起,或許會有更加完美的深空探測計劃。

當這些科學家們實作了自己的計劃,他們又會找到新的目標進行探索。

在新的目標實作之後,他們又會繼續尋找新的目標。

這樣,世界就會處於一種積極的探索狀態中。

此外,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發現還將可能開辟出全新的太空殖民模式,進而推動人類的前進之路。

凱伯帶的秘密。

但是,新視野號的發現卻讓人們對凱伯帶的理解產生了許多疑問。

比如,凱伯帶的邊界在哪?

這個問題至今仍無定論。

許多科學家認為,凱伯帶的邊界應該在50天文單位左右。

但新視野號的數據顯示,凱伯帶的邊界可能更遠,甚至超過80天文單位。

這無疑讓人們對太陽系的構成和演化產生了更多的思考。

人們想知道,凱伯帶到底是太陽系的邊緣,還是一部份?

如果凱伯帶只是太陽系的一部份,那麽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的形成又與它有何關系?

這些問題都亟待解答。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終於在1977年發射了第一艘冥王星探測船——「先鋒。」

然而,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糊資金不足,「先鋒號」並沒有能夠讓人們對冥王星有更多的了解。

直到2006年,美國再次決定發射一艘新號的冥王星探測船,命名為「新視野號」。

這次的發射完全不同於上次。

新視野號是一艘功能強大的探測器,配備了更多先進的技術。

新視野號於2006年1月19日正式發射升空,歷經九年之後在2015年飛掠冥王星並開始探索凱伯帶。

新視野號成功飛掠冥王星的第一時間就讓人們欣喜不已。

初步成果顯示,冥王星上好幾個區域非常亮,但是大部份地區卻有著許多五顏六色的小斑點,就像是被塗鴉了一樣。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小斑點就是氮冰和氨水的混合物。

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新視野號在飛掠冥王星之後成功進入了凱伯帶。

2017年,新視野號成功經過了距太陽系更遠的一顆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14 MU69」,數據分析顯示,它由兩顆大小差不多的物體組成。

這次觀察讓科學家們對太陽系的形成有了新的認識。

因為,如果早期太陽系的行星就是這樣聚集起來的,那麽,這就意味著太陽系的形成過程相當復雜。

所以,2014 MU69堪稱棱鏡的好例子。

事實上,科學家們對新視野號傳回的關於2014 MU69的數據分析發現,它們有著許多奇怪的特征。

結語

這些特征讓人們對太陽系的形成有了新的認識,也進一步揭示了凱伯帶的復雜性。

最重要的是,這些特征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和演化歷史。

隨著新視野號在凱伯帶探測的深入,人們發現,這個區域有著更高的塵埃密度和分布更廣泛的特征。

這打破了人們曾經認為凱伯帶是一個相對空曠的區域的觀點。

這種出乎意料的發現讓科學家們對凱伯帶的形成和演化過程產生了更深入的思考,並暗示著凱伯帶的復雜性遠超過人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