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專家訪談|氣候到底怎麽了?

2024-07-04科學

前段時間,南方暴雨不斷,北方持續高溫,多地超40℃。

北方高溫頻現的原因是什麽?南方暴雨為何下得早、下得久、下得猛?今年夏天會不會比去年更熱?今年下半年,全球可能進入「拉尼娜」狀態,這會對中國氣候造成什麽影響?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訪談專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

新華訪談:最近北方的熱和南方的雨頻頻登上熱搜。廣東的網友說,雨下個不停,廣東進入「萬物皆可發黴」的狀態,往年6月廣東早就炎熱難耐,今年的涼爽很反常。而河北的網友說,「初夏的空氣就熱得吸一口都燙肺」,還有網友說,大自然好像搞了一部空調對著南方吹,把空調外機裝在了北方。今年我們國家的氣候到底怎麽了?是不是不太正常?

巢清塵: 的確是這樣的,網民比喻得非常貼切。首先,全球暖化是一個大背景。其次,去年5月份開始,發生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今年5月,這次事件結束,現在中東太平洋的海溫在不斷地往下走。一般來說,厄爾尼諾對次年的氣候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因此,今年「南澇北旱」的特征非常明顯。黃淮地區的高溫,是因為受到了西風帶暖高壓的影響,降雨相對來說比較少,地面的輻射就非常強烈。高壓比較強,並且持續維持在這個地區,就導致了黃淮地區氣溫偏暖。

新華訪談:今年北方是不是熱得特別早,特別猛?和氣候變遷有關系嗎?

巢清塵: 氣候變遷帶來的最明顯的一個感受就是高溫熱浪明顯增多增強。我們大概統計了最近幾十年中國高溫發生的情況後發現,每年高溫天氣最早出現的時間不斷提前,並且發生頻次增加、綜合強度增強、影響範圍擴大。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家氣候中心就開始對今年的氣候做預測,我們總的結論是,今年的高溫熱浪仍然會非常突出。

新華訪談:2023年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今年會超過去年嗎?

巢清塵: 近9年是1850年有全球氣候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9年。對於中國來說,近8年也是中國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8年。因此,全球氣候變暖的總體趨勢是很明顯的。

新華訪談:高溫如果成為常態,我們應該怎麽來應對?

巢清塵: 短期來說,我們要提前做好預判。比如說,高溫對人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是熱射病,這就需要我們提前準備醫療救治資源。對於個人來說,需要減少戶外作業。長期就涉及到氣候變遷適應的問題。比如,要在整個規劃、城市的設計,以及一些生產生活的布局上做好相應的謀劃。

新華訪談:河南的網友留言說,「去年擔心麥子受潮,今年擔心玉米遭旱」,極端天氣為什麽經常光顧這裏?

巢清塵: 河南處在中部,它既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輸送的海洋水汽的影響,又受到中高緯度的西風帶的顯著作用。這兩股來自南、北的氣流相互博弈,以決定誰將占據主導地位。例如2023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增強,導致輸送水汽偏北,同時配合西風帶氣流的幹擾和冷空氣的侵入,在中國中部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降雨帶,河南因此遭遇連陰雨。今年入夏以來,西風帶占了上風,黃淮等地區主要受到西風帶暖高壓的控制,盛行下沈氣流,少雲少雨,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升溫強烈,在高壓系統異常強大且穩定維持條件下,極易形成持續性高溫天氣。南方和北方的環流因子,它的強度以及持續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就造成河南去年和今年氣候特點不太一樣。

新華訪談:有網友留言說,民間有一種說法是「龍年水大」,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歷史上龍年的天氣是不是也是雨水多?

巢清塵: 並沒有確鑿證據支持「龍年水大」的民間傳言。我們大概做了一些統計,從極端日降雨量這個事件發生的頻次,用這個指標來看,1961年以來,一共有14年極端日降雨指標比較強,除了2012年這一年以外,其他年也都不是龍年。此外,氣候變暖整體來說有利於水汽的增加,一般來說,溫度每上升1攝氏度,大汽中水的含量就會增加7%。所以水汽更增加以後,造成降雨的影響概率可能也會加大。

新華訪談:今年汛期的氣候形勢如何?哪些地方防汛抗旱的形勢比較嚴峻?

巢清塵: 現在整個氣候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以後,氣候系統就不太穩定了,打破了原來慣有的一些規律。今年汛期,整個東部可能要高度重視大的強降雨,區域性的一些水浸過程會比較多,包括很多的流域可能也會面臨水浸影響。現在的防禦重點主要是在南方,到了7月中旬,隨著雨帶的北漂,從華北到東北要更加關註會不會發生更多區域性的水浸事件。同時,高溫熱浪仍然是會大面積地影響中國。現在判斷今年汛期的台風個數跟常年比是略少的,但強度可能會偏強,同時還會有一些台風會北上。相對來說,北方地區防洪抗旱的基礎能力要弱,我覺得還是要高度重視。

新華訪談:大家會感覺現在極端天氣這麽多,比如,內陸城市出現了龍卷風,沙漠裏都在發洪水,就像是地球生氣了一樣,地球變得不可控了,還能恢復到以前嗎?可逆嗎?

巢清塵: 從國際研究的角度來說,大家很關註氣候臨界點的問題。目前大概全球有18個氣候的臨界系統,一旦到達了某一個閾值,它可能就不可逆了。比如說,珊瑚礁白化。實際上珊瑚礁是對溫度最敏感的一個系統,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跟工業革命比超過了1.5攝氏度到2攝氏度之間,珊瑚礁就會消亡,就到了不可逆的狀態。比如,還有北極海冰、北大西洋溫鹽環流,亞馬遜熱帶雨林,這些都屬於對氣候非常敏感的系統。【巴黎協定】提出來要將這個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內,力爭1.5攝氏度這麽一個目標,實際就與剛才說的這些敏感系統有很大關聯。盡可能控制在它的範圍下,就不會帶來不可逆的、災難性的後果。

新華訪談:您在研究中是否找到了中國氣候變遷的新規律?

巢清塵: 透過這一系列的研究和評估,還是發現一些規律。比如說,在農業方面,中國的溫度帶是在不斷地往西往北移動,過去在某些地區只能種一季稻,可能現在可以種雙季稻。再比如說陜西的蘋果,原來主要是在陜南種植,現在實際上它可以到陜北種植了,蘋果適於種植的區範圍擴大了。積溫帶西擴北移,對北方一些地區農作物的種植是有利的。

新華訪談:世界氣象組織釋出公告稱,厄爾尼諾現象已經結束,拉尼娜或將登場。這兩個現象會對我們國家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巢清塵: 我們預計大概在夏末初秋可能會進入一次拉尼娜的過程。對中國的影響一般都是發生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開始的次年,影響也會更大。拉尼娜一般會帶來北方夏季的降雨,特別是東北降雨偏多的情況,但是拉尼娜對冬季的影響,要看高緯度的冷渦是怎麽發展的。中高緯度環流系統的影響,對冬季的氣候的影響更顯著。

新華訪談:送走偏暖,迎來偏冷,會不會對全球暖化能夠有一些降溫的作用?

巢清塵: 離我們最近的拉尼娜事件,發生在2021年至2023年,雖然海溫在變冷,但全球整體氣溫仍在持續上升,並且上升振幅甚至抵消了海洋降溫的影響。

新華訪談:人類能控制住這樣劇烈變化的氣候嗎?

巢清塵: 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造成了溫室效應的增加,帶來了氣候變暖,這是主要原因。自然因素,比如說太陽活動,以及其他一些自然因素,它起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未來的一段時間,溫度還會不斷上升,之後它可能會持續持平。系統的變化是緩慢的,它是有慣性的,即使我們現在實作近零排放,它的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我們比較有信心,因為大家對保護地球已經形成了共識,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變革性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有信心提前實作目標,邁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