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從何處而來?直到最近,大多數歷史學家會給你講述下面的故事:公元1500年與1700年之間的某個時刻,現代科學在歐洲被「發明」出來。按照傳統說法,現代科學史是這樣一段故事:它幾乎只關註達爾文或愛因斯坦這樣的人
,前者是19世紀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的英國博物學家,後者是20世紀提出狹義相對論的德國物理學家。從19世紀的演化論思想到20世紀的宇宙物理學,現代科學是歐洲獨立完成的傑作——歷史學家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這段故事是一個被人們誤解的「迷思」。
科學不是單一歐洲文化的產物
在本書中,我想講述有關現代科學起源的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科學不是單一歐洲文化的產物,相反,現代科學一直仰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和思想匯聚在一起。
哥白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寫作的時候,正值歐洲與亞洲建立新的聯系,大篷車穿梭在絲綢之路上,大型帆船也在穿越印度洋。在哥白尼的科學著作中,他依賴從阿拉伯文及波斯文文獻中借鑒而來的數學技術,其中有很多剛剛被引入歐洲。亞洲和非洲各地也在進行著類似的科學交流。正是在同一時期,鄂圖曼的天文學家跨越地中海,將伊斯蘭教科學知識與借鑒自基督教、猶太教思想家的新思想相融合。在西非廷巴克圖和卡諾的宮廷裏,數學家們研究穿過撒哈拉沙漠遠道而來的阿拉伯文手稿。在東方,北京的天文學家在閱讀拉丁文科學文獻的同時,也在查閱中國經典著作。
在印度,一位富有的王公雇用了印度教徒、穆斯林以及基督教數學家共同編制有史以來最精確的一些天文表。
所有這些指向了理解現代科學史的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本書中,我認為我們需要從全球歷史的一些關鍵時刻的角度來思考現代科學史。我們從15世紀美洲的殖民化開始,一路走到現在。沿著這條路,我們將探索科學史上的重大發展,從16世紀的新天文學到21世紀的遺傳學。在每一個案例中,我都將展示現代科學的發展如何依賴於全球的文化交流。無論我們看向哪個時期,科學史都不能僅以歐洲為中心。
科學世界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
對於這樣一段歷史的訴求從未如此迫切,科學世界的平衡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在科研經費方面的投入已經僅次於美國,並且在過去幾年裏,中國科研人員發表的科學論文是世界上最多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2020年夏天完成了一項無人火星探索發射任務,肯雅與加納的電腦科學家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需要一部新的科學史,一部能夠更好地反映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科學史。而現實是,當歐洲以外的國家對科學所作的貢獻得到承認時,它們通常被算作發生於遙遠的過去,而非「科學革命」與現代科學興起這個故事中的情節。我們聽到很多有關中世紀伊斯蘭科學的「黃金時代」的描述,也就是在大約9世紀和10世紀,當時巴格達的科學思想家首次開發出代數以及其他很多新的數學技術。對於古代中國的科學成就也有類似的強調,比如發明指南針和火藥都是在一千多年前。然而,這些故事只會強化這樣一種敘事方式,即中國和中東等地在現代科學史當中幾乎無所作為。事實上,我們經常會忘記,「黃金時代」的概念最初是在19世紀被發明出來的,其目的是為歐洲帝國的擴張進行辯解。英國與法國的帝國主義宣揚了一種錯誤的觀點,即亞洲和中東的文明自中世紀以來一直在衰落,因此也需要現代化。
這一切的政治意義再清楚不過了。這些歷史學家經歷了「冷戰」最初的幾十年,在那段時間裏,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鬥爭主導了世界政治。他們思考當代世界的角度,是東西方之間的嚴格劃分,然後——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再將其投射到過去。在此期間,科學技術被廣泛地視作政治成功的標誌。因此,現代科學發明於歐洲的這一想法就被當作一個便利的虛構故事。對於西歐和美國的領導人而言,至關重要的是,他們的公民看著自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成為科學和技術進步的推動者。發明這樣一部科學史,也是為了說服世界各地的後殖民國家走資本主義道路,並遠離共產主義。
全球歷史如何塑造現代科學
「冷戰」已經結束,科學史卻依然停留在過去。從通俗歷史到學術文獻,現代科學發明於歐洲的觀點,仍然是現代史上傳播最廣的「迷思」之一,盡管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一點。在本書中,我提供了一部現代科學的新歷史,不僅得到了現有證據的支持,而且能更好地適應我們生活的時代。
我將展示現代科學的發展如何在本質上依賴於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間的思想交流。這一認知在15世紀便是真理,在今天同樣正確。
從阿茲特克的宮殿和鄂圖曼土耳其的天文觀測台,到印度的實驗室和中國的大學,這本書跟蹤了全球現代科學的歷史。不過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並非一本百科全書。我沒有試圖涵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也沒有試圖囊括每一項科學發現。這樣的寫作會事倍功半,閱讀起來也沒有愉悅感。相反,本書的目的是展示全球歷史如何塑造現代科學。出於這個原因,我挑選了世界歷史變化的四個關鍵時期,連線起每一個時期與科學史上一些最重要的發展。透過將科學史置於世界歷史的核心,本書還揭示了現代世界形成的新視角——從帝國的歷史到資本主義的歷史,如果想要理解現代史,我們就需要關註全球科學史。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我認為科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人類活動。現代科學無疑是由更廣泛的世界事件塑造的,但它依然要透過有血有肉的人類努力才能得以實作。這些人雖然生活在各自迥異的時間和地點,但和你我之間並無根本的不同。他們有家庭和社交關系,他們與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狀況作鬥爭,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想更好地理解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在整本書中,我試圖給出科學更貼近人性的一面:鄂圖曼土耳其的一位天文學家在地中海被海盜抓獲,一名非洲奴隸在南美洲的一座種植園裏采集草藥,還有一位墨西哥遺傳學家收集奧運會運動員的血液樣本。他們中的每一個人,盡管如今基本被人們遺忘,卻為現代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就是他們的故事——那些被永載史冊的科學家的故事。
(作者為英國華威大學科技史系副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占士·波斯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