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為什麽科學家一直探索太空,卻不研究深海?深海有多恐怖?

2024-07-21科學

「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毛主席 曾對中國 航天潛水 發展寄予了厚望。

幾十年之後中國偉大的 航天工程 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然而人們卻很少看到中國有關潛水作業的訊息。

正在工作的潛水器

為什麽科學家好像一直在探索太空,卻不研究深海? 深海的恐怖之處 ,究竟在哪裏?其實研究海洋對人類的好處良多。

海洋的好處

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 海洋的面積 占據了70%,在這70的%海洋當中,水資源占據了地球的97%。

擁有如此規模以及 水量 的海洋,對人類的益處也十分明顯。

首先在海洋當中擁有豐富的 漁業資源 ,能夠滿足人們對海洋生物的飲食需求。

深海魚群

大量的魚類匯聚,在大海當中形成了獨特的 生態圈 ,這些生態圈的形成對於生物學家的研究有著巨大的幫助。

而且根據目前主流的理論,地球上所有生物的 發源地 ,都是海洋,在深海當中埋藏著生物前進演化的秘密。

其次海洋作為水量聚集的場所,在 幹旱 的時候,蒸發時產生大量的水蒸氣並且在高空凝結形成降雨。

這些降雨通常出現在 沿海地區 ,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天然淡水資源,有利於旱雨兩季的水量調節。

海洋水汽凝結降雨

最後大海還能夠吸收地球當中的 二氧化碳 ,透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生物性碳酸鈣的降沈與溶解,降低地球當中的溫室氣體。

如此多功能的海洋, 可探索性 即便趕不上太空,但是仍舊值得人類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探索工作。

海洋到底有多恐怖,才會讓人們「望而不前」?

幽暗無光

外太空當中並 不存在氧氣 ,在沒有大氣的保護之下,幾百度的高溫足以將人炙烤成肉幹。

神秘的外太空

同樣的,看似平靜的海面,實則 危機四伏 ,恐怖的海洋深處,似乎幾乎是人類禁忌的場所。

在電影【黑海奪金】當中,導演透過細致的場景布置,為觀眾展示了處於深海之下的恐怖。

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在 漆黑幽暗 的場所當中,觀眾不由得會產生無助和恐懼感。

雖然是電影,其實,在真正的深海之下也是如此,根據專業的儀器測量,光線所能到達海洋的最深距離是 1000米

海底的光線

超過一千米,除了自然光之外,人類的視線當中將會是一片漆黑。

而且1000米也只不過是陽光照射的最深距離,在大部份的海洋地區,700米左右的距離便不會接受到陽光的照射。

黑暗的區域 當中,人們想要進行觀測工作只能透過人工光照進行,但是無論如何,人工光照的範圍有限,相當限制海洋工作的進展。

人們長期處於黑暗的水底工作,也會讓 心理 產生一定的傷害,這種是源自人類本能的恐懼。

想象出來的東西最可怕

這種恐懼來自人類的祖先,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一些大型肉食動物會選擇出來狩獵,這個時候黑夜當中,沒有眼睛優勢的人類便成為了的 狩獵物件

祖先們在黑漆漆的深夜當中狼狽逃竄,對於黑夜的恐懼,也就刻在人類的 基因 裏, 遺傳 了下來。

且不說在海洋深處是否存在一些 恐怖的生 物,光是人類自己的想象,就已經足以讓一些心態不好的人神經崩潰。

深海恐懼癥傷不起

恐怖壓強

海底的黑暗可能不少人都 不太了解 ,但是海底的壓強相信人們都 不陌生

目前為止,人類潛水的 極限距離 是332米,在沒有器材的情況下,人類潛水的最深深度為115米。

對於普通的人而言,可能在水下40米左右的深度就已經難以承受水的壓強。

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水每深100米,就增加10個大氣壓強,由於大氣壓強與承受力的力量單位不同,無法精準計算,不過粗略還是可以得出1個大氣壓強相當於 10kg 每平方厘米的力。

海溝的壓強更大,一旦落入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物體在液體當中同一平面各個部位所承受的力 相等 ,潛水員在100米海洋的深處,身體周圍都要承受來自還要 100kg 的力量

此時的潛水員如果沒有專業的保護措施,身體就像是要被 擠爛 了一般,連擡腳的動作都十分吃力。

大海的最深處是位於馬利安納海溝,深度在 11000米 左右,這個深度,即便是將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 倒栽下去,仍舊還有3000米的空缺。

馬利安納海溝

11000米的深處海洋,相當於每平方厘米都要承受11000kg力的重量,就算不在馬納利亞海溝工作,要探索其他大洋的海底,那也要承受6000米深度的壓強。

可見,進行海底工作必須擁有 專業的 抗壓器材

1960年,瑞士的 「泰利雅斯特」 號在潛入到9000米處的地方突然聽到奇怪的聲音,潛水員心神一定,立馬檢視了潛水艇的狀況。

海下潛艇

沒想到到潛水艇的 玻璃 居然 開裂了 ,在這近萬裏的海水當中,一旦潛水器出現泄漏,整個潛水艇很快就會被重壓擠扁。

一位經驗老到的潛水員讓大家不要慌張,繼續前進,最後大家小心駕駛著潛水艇完成了 10900米 的探索任務。

等到了岸上之後,老道的潛水雙腿發軟, 後怕 一下子就上來了,但是只想完成任何,自己也沒想這麽多。

中國自主研發的潛水器 海鬥號 ,已經能夠下潛到10767米的深處進行工作,海鬥號不用人工駕駛,可 遠距離 操控。

海鬥一號是中國優秀工業能力的展示

等潛水員到達海底之後才發現,真正的海底世界是一片孤寂的,因為幾乎沒有生物能夠承受住海底的壓強,生活在其中有一些 單細胞生物

大部份的生物都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 有光層 ,有光層藻類植物豐富,可供給大部份魚類的食物。

海洋中的肉食魚類也更喜歡這些 魚群聚集 的地方,絕大多數的魚類都不願意去深海處冰冷且無光的場所。

抹香鯨就能夠潛入到水底3000米左右的海域當中,這裏也有著它們最愛食用的 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

海水的腐蝕

難以想象的是,如此多的物種生活在海洋當中,海水居然會有 腐蝕性 ,而且海水本身就是強腐蝕介質,對金屬等材質效果極為明顯。

由於海水是良好的導電介質,金屬在海水的浸泡下,腐蝕速率極快,這種腐蝕的方式被稱為是 電化學腐蝕

海水腐蝕金屬

除開電化學腐蝕外,生物腐蝕也是海洋當中重要的腐蝕作用,海洋當中的 微生物 附著在 金屬 上,在生物新陳代謝的加速作用下,生物腐蝕的速度僅次於電化學腐蝕。

海水當中 富氧、高鹽 都是導致金屬等人造物被腐蝕的重要因素。

在海洋探索的材料上,人們通常都會考慮海水的侵蝕作用,然後對合成專用的材料以及專業的拼接技術。

化學合成材料

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研發出了多種 抗腐蝕 的材質,解決了長期抗腐蝕能力的問題。

人類的探索

海洋雖然恐怖,但人類對於海洋探索的腳步 從未停止 過。

距今4000年前的地中海地區,埃及的一些居民已經擁有一定的 海洋知識 ,公元8世紀挪威人曾經穿越過大西洋。

16世紀初, 麥哲倫 帶領著船隊航行,成功利用海洋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

近代英國的 「挑戰者」 號開啟了海洋學的開端,在挑戰者號的引領下,多個國家開始將目光放向深海當中,潛水事業也逐漸興盛。

探險家麥哲倫

現代海洋的 探索技術 已經十分成熟,各國之間相互合作,共同致力於海洋的研究工作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社會的航天事業更加符合 時代趨勢 ,人類側重點也就轉移到太空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