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物理學最難攻克的題是什麽?大統一理論和萬有理論什麽時候實作?

2024-08-13科學

現代物理學的天空仍布滿陰雲,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便是不斷完善現有理論,填補其中的空白。

理論越是先進,我們就越能接近穿透這些烏雲的邊界。

在之前的物理學系列中,我主要是闡述問題,並沒有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目前看來,最有希望的突破是統一電磁力、弱力和強力的大統一理論。

本期影片將使用當前最先進的量子場論,為物理學家們在標準模型的基礎上構建大統一理論提供新的思路。

這篇文章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包括量子電動力學、楊-米爾斯理論、量子色動力學、希格斯機制、對稱性理論、凝聚態超導理論及大爆炸理論等,文章已盡力采用通俗的方式表達,邏輯也已經緊密相連,適合多次閱讀。(由於文章長度過長,將分為三部份釋出)

這是一張展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圖表,可以說是目前人類掌握的最接近萬有理論的模型。

設想一下,宇宙中的自然現象無所不包,變化無常,既有超新星爆炸產生的高能射線,也有黑洞合並時釋放的重力波,還包括DNA合成過程中的胺基酸。但從微觀角度來看,所有這些宇宙現象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透過物質這一媒介展開的。

物質具有兩個最基本的內容:變化內容(力)和質素內容。

因此,宇宙中所有現象都可以用物質、質素和力這三個維度來解釋。

這時候再來看標準模型,正好是解釋這三個維度的理論。

截至2023年,人類已經發現了61種基本粒子,這些粒子都包含在標準模型中,常見的標準模型表中只展示了17種基本粒子,其他的粒子主要是這些粒子的反物質,以及具有不同色荷的誇克和膠子。

因此,其他44種基本粒子並未顯示在這張圖上,主要是因為它們都可以透過圖中這17種基本粒子衍生出來。這就像一個家庭只需要一個代表一樣。

例如,誇克總共有36種,但圖中只顯示了6種,這主要是因為誇克具有「味」和「色」兩種內容。當然,這裏的「味」和「色」與日常生活中的味道和顏色完全不同,這兩種內容對應的是兩種量子數。

誇克有6種「味」,分別是上、下、粲、奇、頂、底。每種「味」有3種色荷,因此在「味」和色荷上的組合就有18種。而每種誇克還有相對的反物質,總共就有36種誇克。

在這張圖中,每個粒子都標註了三個量:質素、電荷和自旋。

首先看看這些粒子的自旋,會發現,這些粒子的自旋只有0、1/2和1(絕對值),這三種自旋值又可以分為整數和半整數兩大類。

圖中左邊的12種基本粒子也稱為費米子,遵守費米-狄拉克統計,簡單來說,費米子的共同特征是它們的自旋為半整數。它們的主要作用是構成物質的結構。

而圖中後面的五種基本粒子的共同點是自旋都為整數。

這些自旋為整數的粒子稱為玻色子,它們遵守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在這五種玻色子中,有四種的自旋為1,這些自旋為1的玻色子又稱為規範玻色子,還有一種尚未被發現的重力子,其自旋為2,也屬於規範玻色子。

規範玻色子的作用僅有一個:它們不參與物質的構成,只負責在費米子之間傳遞力,因此規範玻色子也被稱為傳播子。

現在再看這幅圖,左邊的12種費米子負責構成物質,而右邊的四種玻色子負責力的傳遞。費米子和規範玻色子相互協作,共同造就了物質運動現象。

在標準模型圖的最上方,用希臘數碼一、二、三標註,這些代表一代、二代、三代。「代」指的是這些基本粒子的發現時間,最早發現的費米子稱為一代,以此類推。

你會發現,後一代的粒子雖然質素比前一代高很多,但電荷和自旋都是相同的。因此,費米子之間的代差僅在質素上有所不同。

而粒子質素越大,越容易衰變,存在的時間也就越短。因此,只有第一代費米子質素最小,最穩定,存在時間最長,也最容易被發現。

而第二代和第三代費米子由於質素較大,從產生到衰變只是一瞬間的事情,目前只能在加速器中發現,因此發現它們的時間相對較晚。

下面這兩行費米子統稱為輕子,上面是電子家族,下面是微中子家族,最明顯的區別是是否帶電荷。帶電的是電子家族,不帶電的是微中子家族。

它們被稱為輕子,並不是因為它們的質素輕,而是因為它們不參與強力。

而在標準模型圖的右上方只有一種粒子,也是最晚被發現的,那就是希格斯粒子,於2013年被最終確認,希格斯粒子的自旋為0,是目前唯一被發現的純量玻色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素。

希格斯玻色子為W和Z玻色子、電子家族以及所有誇克賦予質素,而微中子的質素來源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標準模型與大統一理論

如果問你,你的身體質素來自哪裏?

你可能會感到困惑,下意識地回答說,我本身就有質素。

那麽你本身的質素又從哪裏來呢?

當然,這需要從微觀層面分析,人體的質素來源於構成人體的所有

原子的質素總和。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而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的質素幾乎相同,但是它們是電子質素的1836倍。因此,原子的質素99.9%都來自原子核。

而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由誇克組成,大多數人可能認為質子或中子的質素來自其中誇克質素的總和,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以質子為例,質子含有兩個上誇克和一個下誇克,這三個誇克的總能量只有9.4Mev,而質子的總能量為938Mev,

因此,誇克質素之和只占質子質素的1%,其他99%的質素來自於膠子產生的強力結合能。關於這種結合能產生的額外質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文章接下來將進行討論。

而誇克本身的質素則來源於希格斯機制!

在我之前的影片中,我經常提到基本粒子本質上就是波,這種波可以延伸至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波上有一個波包,波包的位置就是我們說的粒子所在的位置。但波包的概念也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說法。

根據量子場論的描述,波的概念被量子場所取代。每一種基本粒子本質上都對應一個自己的量子場,例如光子場(電磁場)、電子場、誇克場等。

粒子只是自己的量子場中的一個激發狀態,電子場激發出電子,光子場激發出光子,誇克場激發出誇克。

標準模型中的所有基本粒子都對應著自己的量子場,這些場遍布整個宇宙。在一般情況下,這些量子場處於基態,即能量最低的狀態。由於能量不足,通常不會激發出有質素的粒子。

但需要註意的是,處於基態的量子場中會不斷產生正反虛粒子對,這些粒子對的能量是從真空中借來的,它們很快就會湮滅並將能量返還給真空。這就是所謂的量子漲落,雖然每種量子場中不斷產生虛粒子對,但它們很快就會湮滅,最終量子場的真空期望能量仍為0。

因此,不要被量子場中的量子漲落所迷惑,這種看似免費的能量並沒有實際用處。

量子場想要在不借助外部能量的情況下激發粒子,就需要從外界獲得能量。

這種能量必須透過與其他量子場的相互作用來獲取。

而大部份粒子會與希格斯場發生相互作用,即透過希格斯場獲取能量。例如,誇克場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後,會吸收能量,從而激發出誇克。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能量的吸收是間斷的,不是連續的。也就是說,誇克場與希格斯場的作用時,吸收的能量只能滿足激發整數個誇克所需的能量,假設一個誇克的能量為A,則誇克場吸收的能量只能是1A、2A、3A,不可能存在0.5A或1.68A這種能量值。

因為量子場激發的粒子都是基本粒子,每一種基本粒子的能量都是一種基本單位。如果存在非整數的能量值,那麽所謂的「基本粒子」就一定還存在內部結構。

正是由於誇克場與希格斯場的作用,誇克獲得了能量,而能量又等同於質素,因此誇克就具有了質素。但並不是所有基本粒子都會與希格斯場發生作用。例如,光子場和膠子場就沒有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因此它們沒有固有質素。

而希格斯機制賦予基本粒子質素的原因,正是大統一理論的線索之一。

之前已經討論過,粒子只是各自量子場的激發狀態,盡管量子場會產生量子漲落,似乎創造了能量,但這是無效能量。

如果測量某個量子場所有可能出現的能量值,最後得出的真空期望值就為0,因此,每一種量子場的期望值最初都為0,你可以直接理解為量子場最初的能量為0,期望值為0意味著,量子場要激發出具有靜止質素的粒子,就需要與其他量子場相互作用來獲取能量。

如果所有量子場的期望值都為0,那麽量子場就無法從任何其他量子場中獲取能量。

這就像那61種基本粒子都是窮光蛋,如果想要借錢花(激發有質素的粒子),就必須依靠一個有錢的金主。這時候希格斯場就扮演了這個金主的角色。

那麽為什麽希格斯場可以擁有能量呢?它的能量從哪裏來?

希格斯場內建能量,這要求希格斯場的期望不能為0。而量子場的真空期望值是否為0則取決於對稱性是否破缺。

在微觀世界中,對稱性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這種概念本質上無法用二維影像展現出來。例如,強力的SU3對稱性涉及到8個維度,這根本無法透過科普影片呈現。

一般情況下,科普影片中的對稱性都是透過一些對稱圖案來比喻。

但需要註意,這種科普絕對不代表真實情況,例如生活中三原色混合成白色也是一種對稱性。嚴格來說,對稱性就是物理內容遵循一種還原和合成的一致性。

這種抽象概念無法具象展示,因此影片中的圖案比喻也是妥協後的無奈之舉。

所以接下來討論的對稱性,你只需大概理解其意即可,絕對不是動畫中演繹的那樣,千萬不要對號入座。

對於基本粒子內在的對稱性來說,可以想象幾乎所有基本粒子都處於圖形的中間,這是符合對稱

性的狀態。

而只有希格斯粒子會偏離中心,這就導致希格斯場的對稱性自發破壞,類似於「結構決定性質」。對稱性一旦被破壞,在性質上就會導致希格斯場的期望值不為0,這就使得希格斯場擁有了能量。因此,其他量子場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時就會獲得能量,能量轉化為質素,從而激發出具有質素的粒子。

由於光子場沒有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因此光子沒有獲得質素,這意味著光子場(電磁場)無需借助外部能量,就可以自由地激發出光子,因此光子的激發成本為零。

講到這裏,正好可以科普一下超導現象。

我們知道,電子在電路中運動會產生能量損失。

這種損耗主要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電阻,這可以透過極低的溫度來解決。

另一種能量損失是由於電磁場激發出光子,從而輻射掉部份能量。

對於第二種能量損耗來說,假設存在一種類似希格斯場的機制,能夠賦予光子以質素,那麽電磁場就不會輕易地激發出光子,因為一旦光子擁有了靜質素,激發它就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門檻。在某些情況下,電磁場就不會向外輻射能量了。

而賦予光子質素的場就是所謂的庫珀玻色場,這也是BCS超導理論所研究的內容!

希格斯機制與大統一理論

現在我們知道,電磁力、弱力和強力都來源於一種高度統一的對稱性。這種對稱性源自於楊-米爾斯理論,該理論基於SUn(n)群論的規範場論,由楊振寧和米爾斯於1954年提出。

現在我們知道,除了重力之外,其他三種力在對稱性上都是高度統一的。

但這種對稱性要求傳播子的質素也必須為0,質素非零就會破壞這種對稱性。

然而,負責傳遞弱力的W和Z玻色子卻具有質素,這嚴重破壞了規範場論的對稱性。

在發現希格斯機制之前,物理學家無法解釋W和Z玻色子的質素來源。

此外,弱力與電磁力的表現形式也截然不同。電磁力是一種明顯的長程力。

而弱力的傳播範圍僅有質子的千分之一,其作用範圍甚至無法突破原子核。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傳遞弱力的傳播子具有靜止質素。

根據不確定性原理,傳播子存在的時間△t符合以下公式:

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Gamma為勞侖茲因子,C為光速,M為傳播子的質素。代入W和Z玻色子的靜止質素,就會發現它們存在的時間極短,結合它們的速度,就能計算出W和Z玻色子的作用範圍在10^-18米左右,大約相當於一個質子長度的千分之一。

因此,在當時,如果無法解釋W和Z玻色子的質素來源,電弱統一就難以實作。

如果想在規範場理論的框架下繼續統一電弱力,就必須假設W和Z玻色子本來是不帶質素的,它們的質素是後天其他因素導致的。

因此,尋找給W和Z玻色子賦予質素的額外機制成了當務之急。

直到1967年,希格斯機制被提出後三年,拜因貝魯克、格拉肖以及阿杜首次將希格斯機制套用於解決弱電統一過程中W和Z玻色子的質素問題,最終完成了電弱理論。

電弱理論的成功也標誌著標準模型的一次重大勝利。

在標準模型中,我們已經知道電磁力和弱力本質上是同一種力,之所以表現形式完全不同,只是因為希格斯機制在起作用。

只有當希格斯機制失效時,W和Z玻色子就無法獲得質素,弱力和電磁力在表現形式上必然完全相同。這時,弱力的傳播子也將變為光速,並像電磁力那樣在宇宙中無限傳遞。

而希格斯機制的本質是由於對稱性自發破壞,導致希格斯場的真空期望值不為0,從而獲得能量。如果想讓希格斯機制失效,就需要保持希格斯場的對稱性不被破壞。

希格斯場的對稱性是否破壞完全取決於溫度。在宇宙初期,溫度極高,希格斯機制就無法破壞,這時希格斯機制就會失效。因此,在溫度極高時,弱力的傳播子就無法透過希格斯機制獲得質素,弱力和電磁力就會完全相同。

讓希格斯機制失效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讓弱力和電磁力統一的臨界溫度下的能量值為100GeV。

目前人類最強大的粒子對撞機完全可以產生這一量級的能量,因此在粒子對撞機中,我們可以模擬出弱力和電磁力的合並。

如今,電磁力和弱力已經統一成為電弱理論,如果電弱理論再與強力統一,那就將升級為大統一理論。

因此,接下來標準模型需要完成的是強力的統一。統一強力的思路與電弱力的統一過程相同。

首先,強力的傳播子是膠子,靜止質素為0,以光速運動。這兩點與電磁力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強力的傳播子被限制在誇克之間,無法脫離誇克。這就是所謂的誇克禁閉效應。此外,誇克之間的距離越遠,強力越強,距離越近,強力反而越弱,因此誇克之間的距離越近反而變得越自由。這種現象稱為漸近自由。

因此,現在統一強力的唯一問題就是讓強力的傳播子突破誇克的限制,變成與電磁力一樣的長程力。

我們知道,構成質子和中子的通常是三個誇克,這三個誇克由膠子以光速運動的形式結合在一起,主要起到色荷中和的作用。

每個誇克帶有不同的色荷,誇克的色荷可以理解為紅、綠、藍,誇克總共有36種,其組合方式眾多,但無論如何組合,都必須保持色中和,就像三原色混合成白色一樣。色荷只是誇克的一種抽象概念,誇克本身並無顏色,只是這種組合方式與三原色類似,因此進行了這樣的比喻。

誇克色荷中和有兩種形式,但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證是白色,例如,三個誇克組合時,它們必須分別是紅、綠、藍。如果兩個誇克組合在一起,那麽另一個必須是反色,即反物質。例如,紅誇克可以與反紅誇克中和,這樣也可以形成白色。

除了誇克帶色荷外,膠子也帶色荷,膠子的色荷在誇克之間不斷傳遞,負責維持色荷平衡。

需要註意的是,真實的色荷平衡是一個動態過程,遠比我所描述的三原色更為復雜。大家只需了解基本概念,便於理解即可。

色荷的概念在研究誇克的運動現象時極為重要,因此研究誇克的理論也被稱為量子色動力學。

由於色荷平衡的需要,膠子被困在誇克之間。而誇克無法單獨脫離出來,也可以理解為,脫離膠子的誇克無法找到色中和物件,因此只能束縛在一起。

如果持有「大力出奇跡」的理念,不斷加大能量撞擊誇克,應該能將膠子撞出來。

事實上,確實可以透過撞擊將膠子撞出來,但撞開誇克的能量必須達到恰好可以形成新的誇克的水平。因此,撞擊的結果就是,誇克被撞開了,但這些能量瞬間就會形成正-反誇克對,這兩個誇克的顏色正好是正-反色組合,膠子又在新的正-反誇克對中傳遞強力。

這種新形成的正反誇克對就是介子。

這時你可能會問,正反誇克在一起難道不會湮滅嗎?

其實,在一般情況下,正反物質相遇肯定會湮滅。

但在介子中的正反誇克不會湮滅,這主要涉及到手性對稱性,類似於左右手的對稱。

假設正誇克的手性為左手性,那麽反誇克的手性就是右手性。如果手性對稱成立,則正反誇克會湮滅。但一旦手性遭到破壞,正反誇克就不會湮滅,而膠子會因為色中和的需要,將正反誇克拉攏在一起,從而在誇克間產生結合能。

實際上,誇克的手性對稱破壞不僅存在於正反誇克對構成的介子中,還存在於質子和中子中,這種手性自發對稱破壞就在誇克間產生了結合能,這種結合能也構成了質子和中子質素的99%。

因此,在由可見物質構成的宇宙中,由希格斯機制對稱性破壞創造的質素僅占總質素的1%。而剩下99%的質素則由手性破壞引起。

事實上,膠子無法脫離誇克,色中和只是表面原因,本質原因是手性破壞創造的結合能束縛了膠子。

根據標準模型的預測,手性對稱性破壞與否仍然取決於溫度。

目前的預測認為,如果能量達到10^15GeV以上,則手性對稱性不會被破壞,那麽誇克間就不會被膠子拉攏,誇克禁閉和漸進自由就會失效,膠子將以光速的形式沖出原子,這樣一來,強力就變成長程力了,當然,能達到這樣的溫度,原子也就不存在了。

而要完成這樣的實驗,所需的能量是目前最強大的粒子對撞機的一千億倍。

如果沒有其他實驗方式來驗證大統一理論,這種實驗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至於重力,我們先得找到重力子。假設找到了重力子,如果要驗證電磁力、弱力、強力和重力的統一性,所需的能量將達到10^19GeV,這一能量也是普朗克能量。

其實,構建能達到普朗克能量的對撞機並不難,只需要將加速器的直徑做到1000億光年即可。

如果標準模型沒有問題的話,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直接完成萬有理論了!

事實上,四種作用力的統一主要是尋找它們的內在一致性。

這種一致性似乎都取決於能量,能量越高,四種作用力越趨向於相同。

只有在達到能量的極限時,所有基本粒子以及所有作用力都會趨於統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爆炸理論還是相當可靠的。

宇宙大爆炸之初,溫度極高,萬物歸一。

隨著溫度的降低,各種對稱性開始自發破壞,從而導致基本粒子出現差異,並分化出不同的作用力。

因此,根據大爆炸理論的逆向推理,人類完成萬有理論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

但這仍然只是一種猜測,自然規律的神奇之處在於,用過往的理論預測未來,往往會發現更多的未知項,最終的結果往往與預期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