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海岸衛士」互花米草:想再愛你不容易

2024-03-18科學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在自然界中,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微生物,它們都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間形成復雜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但偶爾會出現入侵者,它們經由自然或人為途徑闖入平穩的生態系中,由於缺乏天敵制約,迅速野蠻生長,最終造成了生態失衡。

互花米草,就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

這種被科學家從國外引入用於保護海岸灘塗的物種,沒想到在短短幾十年間不斷擴張,族群面積持續增長,造成了中國多個濱海濕地本土物種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互花米草也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和【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海南也是互花米草入侵的沿海地區之一。

海口江東邁雅河入海口一帶的互花米草。盧剛 攝

漂洋過海而來

常年在海邊生活或作業的人,對互花米草一定不會陌生。在潮間帶,在灘塗地,常能看到這種大面積茂密的草本植物,莖稈堅韌直立,最高可長到3米,葉子呈長披針形,從根系吸收的鹽分傳輸到葉子,再透過鹽腺排出去,為此葉子表面常分布著粉狀的白色鹽霜。

長在貧瘠海岸灘塗地上的互花米草,擁有極強的生命力。它具有耐淹、耐鹽、耐淤的特點,同時還有強大的繁殖能力,既可以透過種子隨風擴散,利用海水漂流浮動「開疆拓土」,還可以透過根系無性繁殖,種植於海灘上能形成稠密的群落,從而起到促淤、消浪、保灘、護堤等作用。

互花米草的花朵。資料圖

中國海岸線綿長曲折,尤其是浙江、江蘇、福建等東南地區,台風頻發,紅樹植物生長相對緩慢,如何加強消浪固堤一直是海岸治理的難題。1979年,中國科學家從美國引進了互花米草,在南京試種的效果較好,於是以福建省福州市的羅源灣為起點,向全國沿海地區推廣。

剛引入中國的互花米草,被認為是自然界中難得的「海岸衛士」。它的莖稈有發達的通氣組織,可為根系提供氧氣,根系能深紮入1米深的土層之下,即使是在高鹽度的海水中,互花米草也能生長到2米至3米高,群落茂密,抵禦得住狂風暴雨。

同時,互花米草也為許多灘塗生物提供了食物,例如斑尾刺鰕虎魚、鮻、彈塗魚類等都會取食互花米草。此外,互花米草的鮮草也可作為牛、羊、魚、鵝等牲畜的飼料原料,甚至可以作為造紙原料。

擁有如此多的優點,互花米草在引入之初頗受歡迎。在1980年試種成功後,很快就被推廣到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大面積推廣種植。

因為「社恐」,所以「排他」

當初剛進入中國的互花米草,確實發揮出其特有優點,不負眾望地起到了固灘護堤的效果。但時間一長,人們發現,互花米草是一種「社恐」植物,並不喜歡和本地植物「交朋友」,只要有互花米草繁殖的地區,其他植物逐漸就消失了,最終只剩下它自己。

工人在清理海口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內的互花米草。馮爾輝 攝

作為外來物種,互花米草在生物界中缺乏競爭對手,加上強大的適應力和繁殖能力,讓它們的族群擴散逐漸變得不可控起來。互花米草迅速在沿海地區擴散生長,最北從遼寧,最南到海南,全國13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它的身影。

當科學家再次審視這位曾經的「海岸衛士」時,發現它的生態威力太過強大。缺少天敵的互花米草,繁殖擴大後擠占紅樹、海草等植物的生存空間,整個灘塗地帶只生長這一種植物,就會對灘塗的螃蟹、花蛤、海天牛等底棲生物造成影響,進而又進一步影響到依賴底棲生物為食物源的水鳥們。

一環緊扣一環,當其中一環不可控,整個生態系也就此失衡。在40年的自然選擇中,互花米草篩選出更具有生長、繁殖優勢的基因型,這些「超級入侵者」在沿海地區生態界攻城略池,擠壓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部份地區甚至出現近海赤潮,堵塞航道等問題。

人們開始對互花米草展開「絞殺」,以遏制其生長態勢。

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中國首批入侵物種名單。

2020年,互花米草等外來入侵物種災害防治被列入中國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中,沿海地區紛紛開展互花米草治理行動,以保護海岸灘塗生物多樣性。

「請神容易送神難」

近日,在海口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的一處海灘上,鋪蓋著一片片的黑色膜布,膜布下是已經被刈割、挖掘、翻土過的互花米草繁殖地。

在海口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工人清除互花米草後用膜布覆蓋,以杜絕再次繁殖。馮爾輝 攝

「互花米草的根系非常發達,而且紮得很深,僅僅是刈割、挖掘,不能徹底斷絕它的生長,只要有水有陽光,可能很快就長起來。所以我們用膜布覆蓋住這片繁殖地,慢慢漚爛它的根系,它就長不起來了。」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院長鐘才榮說。

2023年,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海南省林業局對全省沿海地區開展互花米草繁殖情況調查摸底,調查到互花米草繁殖區域27.4畝,主要分布在海口江東新區和儋州新英灣的海岸灘塗上,省林業局隨之開展互花米草清理整治專項行動。

經過研究發現,海南東寨港的互花米草與紅樹林混長在潮間帶上,如果用藥劑則會影響紅樹植物生長或汙染水體,用機械也不好大規模開展作業,最後省林業局和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總結以往防治經驗,因地制宜,針對海南的互花米草分布特點,制定「刈割+挖掘+遮陰」和「挖掘+遮陰」的防治策略,力爭斬草除根,徹底除治。

「海南的互花米草繁殖面積還算是比較小的,但是這種植物繁殖能力太強,一旦擴散不可控起來,對沿海生態系會造成損害。」鐘才榮說,海南的互花米草分布面積雖小,但其零星散布於海岸前緣,與紅樹植物混合生長,沿海潮汐大多白天漲潮夜間退潮,給施工作業造成較大不便,防治難度加大。因此,施工作業人員要結合時宜,潮退人進、加班搶點清理、防治互花米草。

目前,海南已完成了27.4畝的互花米草清理防治,轉入管護和生態修復階段。

由於具有極強的入侵力,互花米草在中國沿海地區不斷擴張,破壞生態平衡。治理互花米草,國內外科研人員已探索出物理控制、藥劑治理、生物防治等多項措施。但林業專家也指出,互花米草的生命力太過頑強,各種治理方法都有利有弊,耗時費力,也很難徹底清除。

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誰能想到,科學家遠赴美國請來的「海岸衛士」,如今卻變成「生態殺手」,難以根除。希望這個生態界「超級入侵者」的故事,能給予人類警示,對於引進外來物種要進行全面、長期的科學考察,充分考慮利弊之處,制定科學的推廣繁殖方法,保護好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