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青鳥新知」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

2024-01-12科學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垚仟/文 趙傑 顧聞/攝)1月11日上午,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青鳥新知·與發現者同行」新書分享會在2024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舉行。「青鳥新知」文庫第一批六本圖書的作者分享了各自在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育領域的經歷與感想。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李貞強,鳳凰傳媒總編輯徐海,鳳凰傳媒副總經理袁楠,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傅梅出席本次分享會。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張勁碩主持。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本世紀初,蘇科社推出了一套精品科普圖書「青鳥文叢」。這套文叢共出版了39種,獲得了普遍的肯定與贊賞。2017開始,蘇科社全新升級了「青鳥科普」品牌,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佳作,其中的【嘉卉百年植物科學畫】【山川紀行——臧穆野外日記】等四部圖書連續四年榮獲「年度中國好書」,並問鼎文津圖書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選的優秀科普圖書獎、「典贊·科普中國」等重要獎項。在多個單品圖書取得良好社會效益與影響力的同時,蘇科社的科普圖書出版有了規模化的發展,推動了蘇科版科普圖書在全國科普出版細分市場位居前列。2023年,全新的「青鳥新知」科普文庫重裝登場,以交匯「科學 •人文 •藝術」為特點,聚焦生命科學、天文、古生物三大領域,立足原創與優質引進並舉的策略,著力打造具有「思想 •思考 •啟迪」價值的人文科普產品。「青鳥新知」科普文庫第一輯中的【尋蹤國寶】【歸來的虎嘯】【風中的丹頂鶴】【探秘喀斯特精靈】【守望雪山精靈】是關於中國5種珍稀瀕危旗艦物種保護事業的科學家手記,5本書的作者分別是:「中國大熊貓保護事業第一人」胡錦矗及女兒胡曉,東北虎保護事業三代核心科學家馬逸清、孫海義、劉丹,江蘇鹽城黃海濕地丹頂鶴生態保護衛士呂士成,白頭葉猴的親密夥伴黃乘明,「中國滇金絲猴保護第一人」龍勇誠。他們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開創者和中堅力量。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將野生動物保護與生態保護視為畢生追求的事業,用自己的青春韶華書寫了一個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植物學家劉啟新領銜轉譯了兩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官方授權的植物藝術科普圖書【大自然的戀人】【植物藝術畫的瑰寶】,展示了藝術畫筆下植物與人類波瀾壯闊的物種故事。

△「青鳥新知」科普文庫

「青鳥新知科普文庫並不是一套簡單的科普著作,保護動物、與動物共生是人類的使命,動物始終與人在一起,我們應該改變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鳳凰傳媒總編輯徐海認為,青鳥新知的五本動物保護隨筆展示了中國自然保育事業的科學家精神,五位科學家對於動物的真情熱愛和奮鬥故事不僅非常感人,而且有趣,讓讀者看到科學發現的艱苦、危險和驚喜、樂趣,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才是動物們真正的家,作為人類,守護動物的家園,就是守護人類自己。

△ 徐海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傅梅表示青鳥新知團隊的追求是傳承和創新:傳承本世紀初科普圖書「青鳥文叢」的社會效益與影響力,並透過新媒體矩陣的建設,探索科普出版的新業態、新模式。傅梅介紹道,各位老師在中國自然保育、動植物研究領域深耕多年,透過各位老師的著作,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人與自然交融與共的情感,更可深切感受中國在這三十年間生態文明建設的可喜成果和巨大進步,「青鳥新知將繼續與更多發現者同行,傳播科學新知,做美且有溫度的科普。」

△傅梅

近年來,大熊貓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許多大熊貓成為「網紅」,還擁有自己的粉絲群體。提到大熊貓,不能不提到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中國大熊貓之父」的胡錦矗,他與大熊貓相伴半生,留給世界一個不再瀕危的大熊貓族群。【尋蹤國寶】詳細記述了胡錦矗的人生故事,以鮮活的細節揭示了他所創立的「胡氏方法」背後的故事,以及一次次探索發現的驚喜與不易。胡錦矗為世界首次揭秘了大熊貓在密林裏的「隱士」生活,他的許多研究發現至今仍是最具權威的大熊貓保護科研基礎性資料。胡錦矗的女兒胡曉介紹,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充滿人性溫暖與理想力量的動人故事。

△胡曉

東北虎守護者、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孫海義介紹了他在東北虎研究中鮮為人知的經歷。他與【歸來的虎嘯】的另外兩位作者馬逸清、劉丹都是東北虎保護研究領域的領軍人,他們所帶領的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團隊,長期致力於東北虎的生態研究與保護工作,推動恢復東北虎的獵物鏈和生態廊道與東北虎豹國家森林公園的建立與建設。孫海義表示,盡管在工作生涯中他從未親眼見過東北虎,但看見東北虎的腳印就等於看見了東北虎,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野生東北虎這一瀕危動物在大森林中得以繁衍生息,數量開始逐漸增多。

△孫海義

全世界目前所發現的500多種靈長類動物裏,白頭葉猴是唯一一種由中國人發現並命名的,僅分布於中國廣西崇左喀斯特山區,因其極度瀕危及特殊的生態習性而成為備受關註的明星旗艦物種。黃乘明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致力於研究和保護白頭葉猴前後達20余年。在【探秘喀斯特精靈】中,他向讀者娓娓講述了科學界對白頭葉猴從一無所知到系統研究的過程,展示了這種生活在高溫缺水的喀斯特石山環境中的動物的生存策略和智慧,揭開了它們攀巖越壁、穴居高處的神秘習性。他還記述了在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文明戰略背景下,這種動物從被偷獵、被發現,到被喜愛、被保護的命運變化。

△黃乘明

中國滇金絲猴保護第一人、中國靈長類學會名譽理事長龍勇誠表示,他寫完書稿後曾被其他出版社拒絕,但有幸被蘇科社的編輯發掘,最終得以出版,這是一種緣分,「要感謝青鳥新知」。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瀕危珍稀野生動物,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的雲嶺山脈,是靈長類動物中海拔分布最高者。由於常年生活在雪線附近的冷杉林中,滇金絲猴也被稱為「雪山精靈」。【守望雪山精靈】記載了龍勇誠與滇金絲猴相伴幾十年的奮鬥歷程,講述了他如何與滇金絲猴結緣以及對滇金絲猴進行地理位置調查和族群數量估計的動人科考故事。

△龍勇誠

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研究員呂士成在黃海濕地與鶴為伍近40年,聽得懂「鶴語」,讀得懂鶴舞,與鶴心意相通,是忠實守護丹頂鶴的全職「鶴爸」,在【風中的丹頂鶴】中,他娓娓講述了守護「濕地仙子」的人生故事。呂士成告訴現場的觀眾,他曾經放生過一只雄性的野生丹頂鶴,有一天休息時,他聽到了獨屬於他與丹頂鶴之間溝通的叫聲,原來是這只丹頂鶴帶著「女朋友」回來看望他了。呂士成說他當時特別開心,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成家一樣,為丹頂鶴野外族群的繁衍與壯大做出了屬於這只丹頂鶴的貢獻。

△ 呂士成

(校對 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