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008年,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卻當眾說:我是美國的科學家

2024-01-31科學

2008年,中國科學家錢學森的親侄子錢永健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無數國人為之歡呼雀躍。

但沒過多久,國內關於他的風評卻急轉直下,一些不好的聲音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而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的那一句:「 我是美國的科學家。

到底為什麽,錢永健會有這樣的言論?科學真的有國界嗎?

獲得諾貝爾獎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對外宣布: 下村修 馬丁·查爾菲 錢永健 三人因發現和套用綠色熒光蛋白而 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當這個訊息傳回國內時,許多人歡呼雀躍,這位華裔也算是為華人長了臉。

隨後,錢永健的身份便被扒了出來: 他竟然是錢學森的侄子!

要知道,當年錢學森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了中國,面對艱苦的環境也毫不在意,一心為祖國。

大家都猜測,既然錢永健是錢學森的侄子,那麽他會不會效仿自己的叔叔,回國為國效力呢?

2009年,關於大眾的這個疑問終於有了答案,並且這個答案讓一些人不那麽的滿意。

錢永健受邀來到 香港中文大學 ,接受該學校授予的榮譽理學博士稱號。

事後,有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問道:「 您覺得中國和您有聯系嗎?還是說,中國對您來說,只是一個和其他國家沒什麽區別的國家?

錢永健直接張口回答道:

我和中國有著許多聯系,比如我身上的DNA來自中國,我的許多親戚也都生活在中國,我在美國出生成長,不太會說中文,我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

一個人的身份並不是由血統或者出身就能決定的,開放的社會和自由的環境才是培育科學家的必要要件。希望我的獲獎能夠激勵更多中國年輕人從事科研工作。

錢永健的這番話,很快就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無數的國人都知道錢永健否認了自己是中國人,一些關於他的爭論鋪天蓋地而來。

畢竟有他叔叔錢學森珠玉在前,如今猛一聽到他的這番話,在情感上難免會有些令人難以接受。

但錢永健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話,與他本人以及他父親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聯。

出身名門

錢永健的父親是錢學榘,與錢學森是堂兄弟關系,兩人自幼 一同長大,一同學習 ,人生經歷極為相似。

當時,錢學榘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貧困,但錢學森家的條件卻稍微好一些,見到同宗宗族的孩子讀書有困難,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便決定 出錢資助他學習

而錢學榘也並沒有讓大家失望,在學校時憋著一股氣,刻苦學習,希望將來能夠報效祖國,報答大伯的恩情。

1934年,錢學榘以 全校第一的成績從上海交大畢業 ,之後又找了一份在清華當助教的工作。

錢均夫得知後找到他說:「 你堂哥去了美國麻省理工留學,你想要在清華教學也挺好,但是想要報效國家最好還是多學些先進的知識,你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錢學森大錢學榘3歲,1年前從上海交大畢業後便作為公費留學生來到了美國,就讀於麻省理工航空系。

錢學榘便決定跟隨堂哥的腳步,也考入了麻省理工的航空系, 一門兄弟就讀於美國名校的同一個專業 ,在當時也成為一樁美談。

到這時可以發現,兩個人的人生經歷十分的相似,但後來兩人的選擇就大不相同了,他們的人生也有了不同的走向。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錢學森曾經勸說錢學榘一起回國,為國效力,但卻遭到了拒絕。

因為錢學榘早在1939年時收到國民黨邀請, 滿懷熱血回到了國內 ,希望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國家效力,趕跑日本侵略者。

回國後,錢學榘獲得了國民黨授予的上校軍銜,並來到貴州造飛機。他信心滿滿,懷揣著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的夢想,投入到工作當中,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剛出社會的錢學榘還是太天真。

國民黨內部腐朽不堪,尤其是那些軍官們,都只顧著將錢往自己口袋裏撈,於是經過他們的層層貪汙,國民政府撥下來的專案經費到錢學榘手裏越來越少,而這些專案又十分燒錢,沒有經費該怎麽研究呢?

錢學榘多次向國民黨政府反映,卻從未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總是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他。

心灰意冷之下,錢學榘在 1944年舉家回到美國 ,從此以後再也沒提過回國效力的話。

後來錢學森選擇回國,錢學榘則選擇了留在美國,兄弟二人從此相隔萬裏,也很少再有交流了。

錢學森在美國的威

逼利誘下始終堅持回國,為中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直接將實力提升了一個大台階,獲得了「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兩彈元勛」等等稱號。

而錢學榘雖然不像錢學森一樣名留青史,但在美國也成為了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擁有不少的航空專利。

錢學榘一共有三個孩子,大兒子錢永佑出生在他回國工作那一時期,後來成為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曾任史丹福大學生理系主任,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二兒子錢永樂1950年出生在紐約,後來獲得了電腦界著名的「圖靈獎」。

幼子錢永健1952年出生在紐約,後來在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專心潛修學術,忠於科學研究

錢永健小時候身體很差,患有哮喘,當家裏兩個哥哥在外面與小夥伴一起奔跑打鬧時,錢永健只能安靜地待在室內。

為了打發時間,他開始接觸到化學,總是在地下室擺弄一些瓶瓶罐罐,以此來打發時間。

錢永健曾說:「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也喜歡美麗的顏色。8歲那年,爸媽送給我一盒化學工具箱,我把不同的化學物質混合成漂亮的紫色,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實驗。

但後來他開始覺得這些試驗實在是太小兒科了,十分乏味,對於做實驗也興致缺缺。

直到他偶然間在一本書中見到了許多更加「有意思」的試驗,立刻來了興致,並且逐漸沈迷其中。

錢學榘夫婦見兒子興致勃勃,也十分支持他,對於兒子想要的化學儀器以及各種用品,總是盡可能地滿足。

有一次他與哥哥們一起用火藥制造出一個手榴彈,但是在試爆時出了點意外,把桌子炸了個大洞,弄得滿屋子都是煙,但好在人都沒有受傷。

錢學榘夫婦嚴厲地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安全教育,但卻並沒有因此就剝奪他做實驗的樂趣。

就這樣,錢永健在家裏小小的實驗室進行了無數次的試驗,透過親自動手滿足自己的好奇。

1967年,錢永健參加了俄亥俄大學舉辦的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夏季研究計劃」,第一次真正的在正規實驗室裏做研究。

這年冬天,錢永健開始著手準備參加明年的習武科學天才獎競賽。

這個獎項在美國十分出名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參賽的選手大都是高中生,,促進對這些天才青年的培養與教育,並激發美國青年對科學研究技能與知識的興趣。

在以往的冠軍得主中,共有6位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因此也還有著「少年諾貝爾獎」之稱。

錢永健當時沒能找到更加合適的課題,便將1967年暑假時做的研究,整理成報告交了上去,憑借「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的專案獲得「西屋科學天才獎」第一名。

總之,錢永健的天賦早已顯露無疑,而最初都只源於他對色彩的著迷。

同年,錢永健又獲得了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並進入哈佛就讀,此時的他只有16歲。

進入大學後,錢永健發現化學系與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樣,於是他決定不學化學了,開始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所學課程,最終選擇了神經生物學領域,此後的40年內,他一直在此領域內辛勤耕耘。

1972年,錢永健從哈佛大學畢業,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馬歇爾獎學金,他決定用這筆錢去劍橋大學讀研。

進入劍橋後,錢永健師從李察·阿德賴恩,開始研究起人類最復雜的器官——大腦。

1980年,錢永健發明出了一種染料分子,可以檢測鈣離子的濃度,也可以追蹤人體中的鈣離子,這種套用在當時十分受歡迎,而錢永健也憑借這一發明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後,錢永健繼續進行著研究,1994年,錢永健從熒光水母中獲得了一定的靈感,又結合前輩村修與沙爾菲的研究,改變了熒光蛋白的胺基酸排序,讓熒光蛋白能夠發出不同的顏色,並且讓發光的時間更長、也讓亮度更亮。

這樣一來,研究人員就能詳細地觀察一些細菌或者其他細胞的遺傳資訊,甚至還能透過這個方法觀察到有害細菌、癌細胞等的生長狀況。

所以錢永健總是強調自己並非熒光蛋白的發明者,他只是完成了整個研究的「最後一步」罷了。

在2008年,錢永健與村修和沙爾菲三人因為這個專案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因為他錢學森侄子的身份,不少人拿他們兩個人作比較,當聽到錢永健說自己是美國的科學家後,不少人便開始對他進行批判與抗議。

有人認為,錢永健明明血液裏流的是中國人的血,他的祖宗是中國人,他憑什麽要否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但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錢永健說的也沒有錯,他在美國出生,在美國長大,接受的是美國的教育,他覺得自己是美國人這無可厚非。

錢永健還曾說過,自己的中文很不好,甚至稱得上的完全不會說,日常交流使用最多的還是英語,連自己的名字寫起來都歪歪扭扭。

有一次,與錢永健同一實驗室的兩位華裔同事用中文互相交流,他們都說非常想念國內的枇杷,想起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在一旁的錢永健卻一頭霧水,他忍不住插話說:「 琵琶是一種樂器,怎麽能吃呢?

那兩位同事聽完後捧腹大笑,給他詳細地介紹了「枇杷」這種熱帶水果。

透過上面的這則故事,我們不難發現,錢永健對於中國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但我們也不應該過分地指責他,科學家雖然有國界,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他的研究成果是在為全人類做出貢獻,受益的是全世界的人類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有人曾經向錢永健發出提問:未來會選擇什麽樣的研究方向。

錢永健給出的回答是:「 將來應該會為了能攻克癌癥而努力,希望自己能夠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為他的父親錢學榘就是因為癌癥去世的,從確診胰臟癌到去世,中間只隔了6個月不到的時間。

可惜的是,錢永健攻克癌癥的願望還沒有實作,64歲的他在2016年8月24日去世了,世界上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就此隕落。

他的一生為生命科學界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和財富, 值得我們敬仰,也同樣值得我們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