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回顧:1.5萬個星系,7500萬億個外星世界,外星人或是難以回避的事實

2024-07-01科學

前言‍

宇宙 用它廣闊無比的空間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神秘和無窮魅力,網絡上常用井底之蛙來諷刺一些見花似霧的人,但殊不知在宇宙看來,人類的動作也像這些看不清萬物大小、眼界不敢完全放開的人。

宇宙很大,哪怕是以光的速度在虛空行走, 人的壽命也不足以走完宇宙的長度 。即便到不了,我們也想要看看它的神秘在哪裏。

望遠鏡 被發明出來投入觀察開始,也有著400年的歷史了,這四個世紀的時間裏,看到了人類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小到生命組成的DNA、大到太陽一樣的恒星,人類的貪戀是永無止境的,還想要看到夜晚閃爍的星星,所以發明了更多觀察的工具,也看到了更多......

天文觀測

2018年8月16日,在著名宇宙望遠鏡哈勃望遠鏡公布的一張影像中,被發現包含了1.5萬個星系,這顯然是十分讓人震驚的。

1.5萬個星系、7500萬億個外星世界?‍

早前人類在大氣層安放 哈勃望遠鏡 後,觀察的目標從太陽系轉換到了宇宙本身,透過可見光的預測對比,我們看到了很多銀河系外的星球,這些存在於 獵戶座、仙女座 的星系本身帶有很多奇幻的色彩。

而透過哈勃望遠鏡的幫助,我們看到了它們的運動、組成結構,也看到了它們的色彩在什麽地方。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

自從有了哈勃望遠鏡後,人類用可見光預測和其他的方式探索出 宇宙的可觀測範圍是930億光年 (該範圍是人類能探索的極限,不排除未來能否觀看到其他宇宙)。

因為星系間的距離太過遙遠,所以我們在地球還能夠能看見的模樣是只有沙子般大小,同時,它們必須本身能釋放光和熱,我們才能在地球上用肉眼看見。

而為了觀察到更多,哈勃望遠鏡聯合其他三座天文台,同時觀察一個大範圍的區域,哈伯以 可見光 進行探索,其他的天文台則以 紫外線波段 來觀察遺落的星體,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觀測到的星系數量越來越多,最終匯聚在一張照片上。

照片包含了很多星系

這張照片正是我們上文提到的那張影像,其上所觀察到的星系超過 1.5萬個 ,如果按照銀河系的恒星計算,每個星系平均有 5000億顆恒星 ,這也就意味著照片上的恒星就有 7500萬億 個, 這可能就是這張照片中「外星世界」的數量。

這個數碼是宇宙的星系總數嗎?‍

而照片裏的數碼讓人感到驚訝的同時,一些人不免會有疑問,這個會不會是宇宙所有的星系呢?

當然不是了。 哈伯在退休之初合作拍攝的這張照片並不是宇宙的真貌,這只是其中一個星座的一部份。 根據哈勃望遠鏡團隊的聲明,他們所拍攝的是 Ursa Major星座的一角 ,想要完整地拍下星座星系數量,暫時還做不到(該星系其實是大熊星座,北鬥七星也在該星系範圍)。

Ursa Major星座

Ursa Major星座裏離我們最近的「天璇」是 62光年 ,整個Ursa Major星座離地球也不過是在 100光年 範圍內,而已知可觀測宇宙直徑是930億光年,可想而知,在宇宙深處還存在著什麽樣的風景。

不可回避的事實‍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在獲取照片和相關資料研究後表明, 宇宙中或許真的存在著地外文明。 每一顆在夜晚閃閃發光的星星,其本質都是和太陽系的太陽是一樣的,都是恒星。也就是說,還有數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在圍繞著旋轉, 僅僅是Ursa Major星座就有這麽多的恒星與行星, 即便誕生生命的概率很低,但或許真的可能存在外星人。

太陽系行星圍繞恒星轉動

哈伯探索的記錄裏,很多恒星和它的行星都有著11億年的誕生痕跡。也就是說, 這些恒星誕生的時間不長 ,如果按照地球單細胞的生長速度,那麽生命初始的單細胞等應該也成功孕育,雖然誕生的概率不大,但如果真的能觀察到有單細胞的存在,那麽這個 年輕的恒星內就真的有可能擁有誕生生命的資本。

我們能發現新的生命嗎?‍

那麽我們是否真的能夠發現地外生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生命需要的幾個條件。

  • 人類和其他的動植物生存的星球在太陽系內是處於宜居帶正中間的,而宜居帶是指光照不高也不強的區域。如今太陽系宜居帶一共有三個星球, 火星、地球、金星 ,除了地球外,剩下兩顆都在宜居帶的邊緣,光照會產生較重的影響。

    宜居帶

    比如離得最近的 水星 ,它離太陽只有 5791萬千米 ,按理說,陽光應該很充足,但確實充足過了頭。據悉,水星的光照比地球高了 6倍-10倍 ,白天的溫度是 426攝氏度 ,夜間的溫度是 零下173攝氏度 ,這樣的溫度對於任何一個地球生命來說,都不可能活得下來。

    而溫度方面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則是 距離過近 ,太陽的潮汐力死死拉住水星,當水星繞日公轉兩次後就會繞自軸而行三次。整個太陽系,只有水星有這樣的「待遇」,同時公轉一周只需要 87.97天 ,意味著水星有季節的話, 連作物都結不了果。

    水星

    再比如離得最遠的 海王星 ,離太陽有 450400萬千米 ,意味著光從太陽出發到達海王星需要 250分鐘 的時間,光到地球也才 8分鐘 左右,若不是因為海王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表面匯聚了大量的甲烷和氨凝固成固體,它的溫度就是最低的。

    據悉,它的表面溫度是 零下183攝氏度 (表面溫度尚未平衡,該數值只做參考),即便有著甲烷等可以加熱的氣體,但因為距離太陽太遠,它的溫度都起不來,這樣的溫度別說讓地球的生命來了,就是最能耐寒的過來都會被動成冰塊。

    所以, 光照是生命的第一要素。

    海王星

  • 水源

  •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植物等,都是需要按時飲水來維持身體的機能平衡,人體需要的 鹽、蛋白質、營養 等都是需要溶解於水才能被人體吸收。

    而水在人體內可以起到運輸作用,幫助運輸身體各部份需要的營養素,同時能潤滑嘴巴、喉嚨等,最大的一點就是維持細胞的結構。

    可以說,如果沒有水,處於宜居帶都沒用,人類不喝水熬不過三天,小型動物不喝水熬不過一周,沒有水源的話,星球誕生生命的可能無限接近零。

    人體水的含量

  • 氧氣

  • 氧氣在生命的演變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大部份生命是把氧氣當作能量來吸收的。 體內細胞需要氧氣才能存活,同時,氧氣還是身體新陳代謝的主要元素,在氧氣吸入肺部時,由紅細胞帶氧氣前往心臟,隨後在排除二氧化碳,人體在沒有氧氣的支持下,心臟跳動最多堅持三分鐘(正常人類)。

    所以在探索新生命時,空氣含量一定會首先做一個對比,沒有太陽,就人造一個,沒有水就想辦法分解元素物質,但空氣裏沒有氧氣的占比,那麽這顆星球就沒有作用了。

    正常的空氣含量裏,元素占據比例裏, 氧氣占比21% ,才能支持人體生存,而如果氧氣含量達到 50%、70% ,除卻氧中毒外,身體還會變得額外巨大。

    空氣中氧氣含量

    石炭紀時期的含量最高,直接達到了 45% ,而那個時候生長幾年期的 針葉林樹木 就能達到30米高的程度,而那個時候的大陸99%的區域都是生長這樣的植物,氧氣的吐納加倍,所以 當時的昆蟲和兩棲動物長得特別巨大 ,三米長的蜈蚣、一米多的蜻蜓,這些都是含氧量高昂的產品。

    而之前說過,人體包括動植物是把氧氣當作能量來吸收的。所以在尋找星球時, 紫外線探測會優先檢視星球的大氣層組成部份。

    這些都是生命成長所需要的資源、能量。但起源可沒有誰能給出答案,生命細胞可能是本地自有,數十億年前的火山爆發讓這些細胞開始形成;也可能是隕石撞擊地球的那段時間攜帶過來與原生的元素反應形成的。

    細胞

    這些都沒有人能夠給出完整的邏輯和證據出來,所以說,地球生命出現得太過巧合: 適宜的宜居帶,剛剛好的光源、富含大量的水分巖石星、氧氣的存量、外太空威脅基本上都被木星和月亮引去 ,這一切真的很巧合,所以外星的生命會不會真的存在?值得我們尋找。

    外星生命會以什麽方式存在?‍

    「既然地球的生命不可復制,那麽我們不知道的那些星球,會不會存在著和我們不一樣的模式?」 在有人提出生命需要的條件時,立馬就有人質疑,質疑者提供了自己的幾個觀點。

    地球生命

  • 生命形態

  • 人類包含動物而言,都是屬於物質生命,身體結構由各類元素組成,哪怕是目前人類建造的機器人也是元素身體。

    那麽 外星人如果存在,會不會是以其他的形態生活著? 比如 以意識流形態進行資訊傳遞、以集合體為主的意識形態 ,這些模式和物質生命最大的區別在於不需要身體便可進行交流,那麽按照地球的環境標準來判斷地外星球有沒有生命就是一個錯誤的方式。

    外星人構想圖

  • 所需要的物質

  • 人類需要氧氣來傳遞身體內部的細胞運動,氧氣含量超標會出現氧中毒,說明氧氣對人體有好處也有壞處,那如果對於地外生物而言, 氧氣正好是有毒氣體呢

    所以在排查宇宙中的星球時,簡析空氣是必要的,但不能因為沒有氧氣就認為該星球沒有生命跡象。

    或許等以後科技能力升級後,我們可以透過大氣直接觀看星球地表上的結構,如果有建築或者痕跡,就能證明有 生命跡象的存在 ,我們也可以透過該星球確認它擁有生命時的物質有什麽。

    地外文明

    至於現在,科技沒有進步的情況下,還是以現有生命成長需要的物質來決定該星球有沒有地微生物了,而且同時還可以為人類未來移民保留星球選項!

    結語‍

    我們不知道宇宙會不會有其他的生命存在,也不確定地球是不是唯一可以誕生生命跡象的星球,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即便沒有盟友,哪怕前進的道路只有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會放棄探索世界,宇宙的精彩,要讓我們的後代也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