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地球距離火星2億公裏,若太空人想登陸火星,需多長時間到達?

2024-07-10科學

月球和火星是我們對宇宙了解最多的兩顆天體。隨著人類即將重返月球,未來很可能將火星作為下一個探險目標。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關於登陸火星的一些事宜。

關於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歷史。

火星與地球在許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例如火星的自轉周期是24小時37分23秒,只比地球的自轉周期長41分鐘。

就像地球一樣,火星的軸傾斜使它也經歷四季的變換。地球擁有月亮,而火星則擁有兩顆自然衛星。

因為地球和火星有諸多相似之處,許多科學家推測火星可能曾經孕育生命或現在仍有生命存在。

因此,火星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首要目標。

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就開始向火星發送探測器。截至2008年,總共發射了38個探測器,不過成功率僅為一半。

在這一半成功的探測器中,有五個探測器在接近火星的高空中飛過,七個成為了圍繞火星執行的衛星,另外七個成功著陸在火星表面。

這些探測器逐步揭開了覆蓋在火星上的神秘面紗,揭示了一些關於火星的小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最近幾年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活動又增加了。

從2008年到2013年的短短五年裏,人類又向火星發射了五個探測器,但只有一個成功。

因此,盡管科技進步提高了探索成功的概率,運氣仍然是一個重要因素。

那麽人類探索火星主要研究什麽呢?

主要是水資源的資訊。

為什麽是水?有兩個原因:首先,科學家們認為火星可能曾經或現在存在生命,火星上是否有水是關鍵證據之一。

其次,如果說載人登月是深空探索的第一步,那麽載人登陸火星就是人類離開太陽系的起點。

因此,在火星上建立基地成為必然選擇,而水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

水不僅可供飲用,還可以分解提供氧氣和氫氣。

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約35億年前火星曾有大量河流和湖泊,但由於火星的重力較小,水容易達到逃逸速度並流失到太空中,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

這一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

火星缺少偶極磁場的保護。

當太陽偶爾釋放太陽風時,這些風會撞擊火星表面的水,將其分解為氫離子和陽離子。

在這種撞擊下,兩種離子獲得能量,加速逃離火星的重力束縛,逃入太空。

這使得現在的火星變得荒涼和孤獨,類似於沒有生命的沙漠地帶。

科學家現在把研究焦點放在火星的地下水和水冰上。

雖然無法阻止水的逸散,但由於火星曾經擁有水源,地下水和水冰成了主要的水源。

目前軌域飛行器已經在火星的次表層下探測到了水冰和凍土層。

除了研究水資源,人類還希望獲取火星的土壤和巖石樣本。

這些樣本就像是記錄火星歷史的黑匣子,記錄著火星歷史上的許多變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類只能透過分析火星隕石來了解火星。

盡管國際隕石命名委員會已經記錄了57000塊隕石,其中只有159塊來自火星。

這些火星隕石只能提供有限的資訊,要想深入了解火星,還得依靠未來火星樣本返回地球後的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美國已經開始準備火星樣本回歸的工作,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再推遲,中國可能成為第一個獲取火星樣本的國家。

這也特許以視為一種「彎道超車」的勝利。

人們非常期待從返回的樣本中發現一些新的資訊。

那麽,旅行到遙遠的火星需要多長時間呢?

火星距離太陽約為2億2790萬公裏,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2倍。這意味著火星繞太陽一圈的時間比地球的一年要長,需要687天。火星的軌域是橢圓形的,有明顯的近日點和遠日點,這導致火星表面的溫差非常大,最高可達160度。

因此,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也會隨之變化。

在最近的時候,兩者之間的距離約為5500萬公裏,而在最遠時,距離可以超過4億公裏。

因此,選擇合適的發射時間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已經有多個探測器成功發射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條最佳軌域。

這條軌域允許飛船以最小的初始速度出發,從而節省燃料。

那麽如何找到這條最佳軌域呢?

可以透過兩種方法來確定。首先,找到一條稱為霍曼軌域的路徑。這是一條外切地球公轉軌域並內切火星公轉軌域的橢圓軌域,被稱為雙切式橢圓軌域。

霍曼軌域的好處是節能,因為進入這條軌域的飛船可以以較低的速度飛行,但缺點是飛行時間較長。這條軌域是由名為霍曼的奧地利科學家在1925年提出的,適用於飛往太陽系內任何行星。

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在地球與火星之間,是否存在多條可行的軌域路線?

實際上,登陸火星的最佳路線是唯一的,需要第二種方法來確定。

第二種方法考慮到地球和火星都圍繞太陽執行,它們之間的位置會不斷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有周期性的,每次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時,它們和太陽會形成一直線,這種配置稱為火星沖日。

在這種配置下,地球上看到的火星會非常亮,因為當太陽落下時,火星將從東方升起;當太陽升起時,火星則從西方落下。

利用這個時機發射進入霍曼軌域,將形成從地球到火星的最佳軌域路線。這種最佳時間每隔約779天或782天出現一次,大約每兩年一次。

盡管火星相沖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不是固定的,但這個周期性的最近距離提供了一個發射視窗。例如,2003年8月27日,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達到了近6萬年來的最近,約為5575.8萬公裏。

然而,到了2012年的一次火星沖日,兩者之間的距離又達到了1億公裏。

如果將這段旅程想象成在一條直線高速公路上駕車,那麽這條路程若開車需要228年才能完成。但如果使用飛船,並在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時出發,大約只需要57天即可到達;如果在最遠時出發,則需要208天。

當然,這些都是在理想狀態下的估計,實際的飛行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

在前往火星的路途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不僅僅是燃料問題。確保飛船有足夠的燃料抵達火星是基本保證,但如果需要變軌或處理其他緊急情況,僅靠保障性燃料可能還不夠。

為此,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多種方案,包括使用不同來源的燃料進行發動機輪換。這包括將太陽能轉換為電力、使用離子推進技術,甚至考慮利用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作為燃料。

這意味著一台發動機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燃料作為動力源。這聽起來很有挑戰性。

此外,還有食物問題。火星飛船的空間有限,如何處理載人登陸火星時的食物供應?

在太空中進行種植可能是一個解決方案,但這又需要較大的空間,而且在有限的空間內是否能產出足夠的食物仍是一個問題。

還有器材故障如何處理?飛船的空間有限,不可能攜帶足夠的備件來應對可能出現的故障。

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3D印表機,但特殊材料的問題是否能透過3D打印解決還是一個未知數。

最重要的還是對人的心理影響。在狹小的空間中長時間生活,可能導致恐懼、孤獨、厭倦和無聊,這對任務的成功至關重要。

因此,在出發前,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充分的準備是必須的。

登陸火星不僅需要太空人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同樣重要。

最後是輻射問題。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太空人將面臨大量的宇宙輻射,如何有效防護也是前期準備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