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對地球上的很多事情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畢竟有了科學這一強大的工具,許多曾經讓我們感到恐懼的事情都已經變得不再可怕。
不過,地球也有很多我們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例如人類目前還無法探索地核。
此前,有科學家表示,地球內部正在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地球核心出現反轉。這會對人類產生什麽影響呢?
【異變的地核】
地核就是地球的核心,由鐵等高密度物質構成,它是地球存在的基礎。
地核溫度非常高,大約在 4000 到 6000 攝氏度之間,這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當。
不僅如此,地核的環境還異常高壓。雖然內部的鐵元素處於液態,但物質的密度卻極高,達到了每立方厘米 10 克。
打個比方,地殼的平均密度大概是每立方厘米 2.8 克,人類在地下作業時已經夠困難了,更別說去挖地核了,目前還沒有這項技術。
大家平時看的地心題材電影,那都是瞎編的,根本不存在。
早在上世紀,就有美國專家提出地球核心正在異變,不過當時的地核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然而,有一批科學家認為地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保爾·理查茲博士利用地震波、磁場和地球自轉之間的關系,對地球進行了全面體檢。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的轉速差異,導致了科裏奧利力的產生。
由於旋轉運動體系的作用,物體在慣性的影響下會出現相對的偏移,這就是科裏奧利力。
季風是指在高低氣壓的作用下,風沿著氣壓帶移動,但由於科裏奧利力的影響,風的執行軌跡發生了偏離,形成了季節性的風。
由於地核不同層級的轉速差異,地核產生的科裏奧利力出現了偏差,並且越變越大,最終導致地核開始反向轉動。
楊翼博士和宋曉東教授是北京大學的,他們將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這是一本具有權威性的世界性雜誌,該雜誌聯合發表的論文顯示,地核在 2009 年就出現了反向轉動的趨勢,而且現在這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這樣的反向轉動,會給地球未來帶來什麽影響呢?
【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磁場會影響到地球的磁極,而磁極正朝著南方移動,甚至會穿過中國的領土,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磁場紊亂,地球遭殃。
眾所周知,地球的環境如此舒適宜人,地磁功不可沒。
比如,太陽會時不時地刮太陽風,估計很多人在電影【流浪地球 2】裏領教過太陽風的厲害。
它的破壞力,一般來說比 12 級台風還大,難以用自然災害等級衡量。
如果沒有磁場的保護,地球表面的建築物會被太陽風瞬間摧毀,大氣也會變得一團糟。
地球的磁場就像一個盾牌,保護著地球免受太陽風的侵害。當太陽風遇到地球磁場時,它會像遇到一堵墻一樣,自動改變方向,繞過地球繼續前行。
在地球上,我們也能直接觀察到太陽風的存在,比如在極地地區,極光就是太陽風吹拂的最好證明。
不僅如此,地球磁場可以保護地球上的人們免受宇宙射線的傷害,它就像一個天然的「防護服」。
當地球磁場發生偏轉時,會出現一段磁場停滯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磁場處於「休眠」狀態,不會產生作用。
如果人們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直接暴露在惡劣的宇宙環境中,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文明可能會在千年的時間裏不斷衰落,最終走向淪陷。
不過,地核會不會反轉導致地球磁場減弱,現在還說不準。
科學家們對地球磁場的形成機制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
科學家們對於地震成因的解釋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地球內部的液態金屬流動所致,有的則認為是地磁和電流相互作用的結果。
如果地磁的形成和地核變化無關,那麽地磁消失這個問題我們暫時可以不擔心。
但磁極倒轉是必然的,雖然周期長達幾十萬年,但它終究會來。
如果大家還是不清楚地磁消失會給地球帶來哪些影響,那可以看看火星,這就是沒有地磁保護之後,地球可能會變成的樣子。
在未來,由於太陽風和各種宇宙災害的影響,地球表面的大部份動植物可能會滅絕,屆時,地球表面將變得異常幹燥,海洋也會逐漸消失,地球可能會變成第二個火星。
【重力的變化】
牛頓萬有重力定律指出,兩個物體之間的重力與它們的質素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然而,物體的轉動角度和轉動速度等因素也會影響它們之間的重力。
現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運轉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發生變化,這種平衡就有可能被打破。
科學家猜測,地球內部轉動可能會導致地球重力減小,從而使月球逐漸遠離我們。
隨著地球的公轉,它會逐漸靠近太陽,但太陽重力作用的減弱會對此進行抵消,因此,從我們目前的角度來看,這種變化並不明顯。
但是,如果將這個時間尺度延長到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就會變得非常顯著。
因此,我們必須保護地球,它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
【優越的人類家園】
宇宙中可能很難找到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地球的誕生是非常幸運的,這可能超乎大家的想象。
地球磁場很有意思,科學家還沒有徹底搞清楚為啥只有地球磁場這麽特殊。
地球不僅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而且還是這個宜居帶的中心,這使得地球在水資源的形成和儲存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地球的大氣恰到好處,過厚或過薄都會影響表面溫度。
此外,地球在早期形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有機物和由特殊條件產生的水分子。
我們的太陽系恒星是顆不冷不熱的黃矮星,在它的重力作用下,地球轉動形成四季,這對表面生物來說非常舒適。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這顆與眾不同的星球,人類能在這樣的星球上誕生,何其有幸!
- 文字:1. 覆寫後的文章與原文的相似度要盡可能低;2. 不添加任何不必要的內容或修改原意;3. 簡潔、口語化且不超過原文字數;4. 段落結構化清晰,中間加過渡詞;5. 正文沒有錯別字;6. 正文邏輯通順;7. 配圖和文章要匹配;8. 標題不要惡意曲解。覆寫後的文章:參考資料,可不能瞎搞。這玩意兒很重要,得好好選。
固體地球物理學:地球構造、重力學與地磁學 孟令順、杜曉娟 著 地質出版社 2013 年出版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年出版的【中國地球物理學學科史】
劉南威著的【自然地理學】由科學出版社於 2000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