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在衣食無憂的「天堂」裏,它們自相殘殺,然後全員滅亡

2024-10-18科學

1968年7月9日,8只小老鼠走進了一座專為它們打造的「天堂」。

這是一座用高高的金屬板搭建的「圍城」,裏面有無限量供應的食物與水。這裏沒有可怕的天敵,不必擔心傳染病,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不過,一旦進入就再也無法離開。

五十多年前,一位科學家為老鼠建起了無法逃離的「天堂」 | Rat City: Overcrowding and Urban Derangement in the Rodent Universes of John B. Calhoun

老鼠是適應力極強的生物,在自然界,它們總能不斷占領新的棲息地,並在那裏世世代代生存下去——然而,在這座看似舒適的「天堂」中,它們的命運卻截然相反。

「天堂」很快就會變成殘酷的地獄,其中生活的老鼠在短短5年內就全部滅亡——而這一切都是一項科學實驗

建造老鼠「天堂」

在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不斷進行著一項驚人的實驗:創造老鼠的「天堂」,然後親眼看著它們變成地獄。

美國生態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 Douglas Chevalier/The Washington Post

他在封閉的圍欄內建起各種不同構造的「老鼠都市」,為老鼠提供充足的食物,排除一切捕食者與傳染病的侵擾,然後靜靜地觀察它們如何行動。 在這裏,一切資源應有盡有,但唯獨空間是有限的 :隨著老鼠繁殖,「圍城」內會變得越來越擁擠。

卡爾霍恩最初只是想了解老鼠在城市中的行為,好為控制鼠患提供參考。 然而,這些實驗出現了遠超預期的恐怖結果:每一次,「圍城」中的老鼠都會陷入瘋狂的暴力與行為異常,最終導致整個族群走向淪陷 。卡爾霍恩調整設計參數,用不同的大鼠和小鼠反復試驗,但結果卻總是如此。

卡爾霍恩老鼠「圍城」的早期設計之一 | Scientific American

在日漸擁擠的「圍城」中,老鼠的社會徹底崩潰 。正常的求偶儀式消失不見,只剩下暴力而瘋狂的交配;同類之間的爭鬥變得異常血腥,兇狠的老鼠咬斷彼此的尾巴,用門牙讓對方開膛破肚;老鼠母親不再築巢,它們拋棄幼崽,甚至攻擊自己的孩子。在部份實驗中,老鼠幼崽的死亡率甚至飆升到了96%。

老鼠的暴力愈演愈烈,「圍城」內時常可以看到飛濺的鮮血 | 圖蟲創意

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從卡爾霍恩的實驗記錄中,我們可以找到詳細的答案。

第25號宇宙

卡爾霍恩將他建造的老鼠「圍城」命名為帶有不同編號的「宇宙」——在這其中,最著名、觀察最完整的是第25號(Universe 25)。

25號「宇宙」是一塊用金屬板圍起的方形空間,其中設定了256個巢箱。這裏食物、水與築巢材料全部供應充足,可供數千只小鼠同時居住。1968年7月9日,4對健康小鼠入駐了這個「圍城」。在不到5年時間後,這些小鼠的後代就全部滅亡。

卡爾霍恩與「25號宇宙」。這裏的老鼠數量峰值達到了約2200只,但老鼠族群最終走向了滅亡。| Yoichi R. Okamoto

實驗剛開始時,情況看起來並無異常:老鼠們在不同的角落安頓下來,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104天後,第一批幼崽誕生,老鼠數量開始迅速增長。

到了第315天,老鼠的數量增長顯著減慢。 此時,「圍城」內約有600只老鼠,距離理論上能承載的上限還相差很遠,但老鼠的異常已經開始出現

在「圍城」中出生的老鼠後代已經長大,但可供它們占據的領地卻所剩無幾。 在自然界,無法得到領地的老鼠原本應該離開家鄉,到其他地方生活——但在封閉的「圍城」中,它們卻無處可逃

這些「多余」的雄性老鼠聚集到了「圍城」底部的公共空間。它們漸漸脫離了正常的社會活動,只是沈默地擠在一起,並且經常陷入瘋狂的相互攻擊。與此同時,「多余」的雌性則躲進了位置偏僻的高層巢箱當中。

無處可去的老鼠引發了巨大的混亂 | John Calhoun

與此同時,那些占據了有利領地的老鼠生活同樣受到嚴重幹擾。守衛領地的雄性被過多的外來者不斷侵擾,它們筋疲力盡,甚至徹底放棄了自己的職責。養育幼崽的雌性不得不親自應戰,它們因此變得攻擊性過強、行為混亂,進而連累了自己的孩子。老鼠母親開始攻擊自己的孩子,或是在轉移陣地時將它們遺棄,老鼠幼崽的死亡率大幅上升。

幸存的老鼠幼崽在沒有正常社互動動的「荒漠」中長大,它們沒有學會任何成年老鼠應有的行為 。在高墻之內,擠滿小鼠的地板呈現出一種奇怪的沈寂。這些老鼠身體擠在一起,但卻沒有任何交流。

擠在一起的雄性老鼠,它們之間沒有任何社互動動 | Rat City: Overcrowding and Urban Derangement in the Rodent Universes of John B. Calhoun

這一代老鼠的世界變得異常平靜。 它們不爭鬥也不交配,每天吃飽喝足後只是花費數小時時間仔細梳理自己的毛發 。繁殖率下降到了0,現存個體漸漸衰老死亡,老鼠族群已經無法躲過滅亡的命運。

1973年1月8日,25號「宇宙」中的最後一只老鼠死亡。

化身都市傳說

在這些實驗進行的年代,對「人口爆炸」的擔憂正在興起。 擁擠的老鼠迎合了人類對自身未來的悲觀想象,「圍城」實驗因此走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實驗傳播帶來了一些有益的影響:它讓心理學家、建築設計師與城市規劃者開始關註空間對心理健康的作用。在老鼠「圍城」的啟發下,研究者開始分析空間與人類心理的關系,並著手對監獄、精神病院等擁擠空間進行改造。

【綠色食品】(Soylent Green),一部以人口爆炸為主題的驚悚電影。在上世紀60-70年代,類似作品的大量湧現受到了「老鼠圍城」研究的影響 | framerated.co.uk

然而,在大範圍的傳播中,這些實驗內容也逐漸扭曲,最終演變成了恐怖的都市傳說 。大量以「人口過剩」為主題的災難故事由此誕生,「擁擠導致瘋狂」這一聳人聽聞的結論深入人心。一部份人懷著別樣的目的利用這些研究:有人用它來支持對擁擠貧民窟的粗暴清理,也有人借此鼓吹嚴苛的人口控制策略。

無人關註的後續

現在看來,卡爾霍恩的「圍城」實驗遠遠稱不上嚴謹。而且,他還帶頭犯下了將動物實驗過度引申到人的錯誤,這些錯誤最終導致了失控的傳播結果。

不過,與媒體誇張的報道不同,卡爾霍恩其實從不認為人類會像實驗老鼠那樣滅亡 。他一直樂觀地相信,只要調整空間設計並提供適當的社會活動,就能讓高密度的社會健康運轉。

在25號「宇宙」之後,他依然在繼續實驗,試圖為老鼠「圍城」找到避免災難的方法,並希望最終能將發現套用於人類。然而,新聞媒體與科研機構都對這些後續研究失去了興趣。

在25號「宇宙」之後,卡爾霍恩仍在繼續改進實驗設計,但這些後續實驗最終未能完成。|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隨著精神藥物的發展,空間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不再受到關註,卡爾霍恩失去了經費支持。 他過於宏大的研究計劃未能完成,實驗被迫提前結束 。「圍城」被拆除,剩余的老鼠被實施了安樂死。

卡爾霍恩在1986年黯然退休,9年後因病離世。他的名字逐漸被人淡忘,只剩下「擁擠帶來滅亡」的恐怖傳說仍在繼續流傳。

參考文獻

[1] Jon Adams, Edmund Ramsden. Rat City: Overcrowding and Urban Derangement in the Rodent Universes of John B. Calhoun. Melville House, 2024.

[2] Calhoun JB. Death squared: the explosive growth and demise of a mouse population. Proc R Soc Med. 1973 Jan;66(1 Pt 2):80-8.

[3] Ramsden, Edmund & Adams, Jon. (2009). Escaping the Laboratory: The Rodent Experiments of John B. Calhoun & Their Cultural Influence.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 42. 761-792. 10.1353/jsh.0.0156.

[4] https://www.sciencehistory.org/stories/magazine/mouse-heaven-or-mouse-hell/

[5] https://www.the-scientist.com/universe-25-experiment-69941

作者:窗敲雨

編輯:Luna

封面圖來源:John Calhoun

Guokr

六萬年一遇的彗星C/2023 A3(紫金山-阿特拉斯)已經進入最佳觀測期,這可是一次難得的天文盛宴!果殼這次斥巨資把直播間搬到了山頂,即時直播今晚彗星的全貌。還有天文科普達人韓越揚,果殼科學編輯黑jio妹妹,帶著專業的天文望遠鏡為你講述彗星背後的故事。快來預約直播吧!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