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科羅廖夫的磨難——中國人上天入地那些事兒(18)

2024-02-10科學

上回我們說到,科羅廖夫和吉洪拉沃夫確定了目標,要向宇宙進軍,征服火星。

1934年,在列寧格勒召開了第一次全蘇同溫層研究會。會上,科羅廖夫和吉洪拉沃夫送出了套用火箭飛行裝置研究同溫層的報告。在報告當中,他們論述了用火箭把人送上太空這一重要論題。同年,科羅廖夫出版了專著【大氣層中的火箭飛行】。在書中他強調了彈道火箭的重要性,探討了使用火箭達到科學目的的可能性。

然而此時,戰爭的烏雲開始籠罩著歐洲,如何強化國防就成為了蘇聯科學家的工作重點,科羅廖夫他們不得不暫停飛向宇宙的腳步,轉而研究火箭在軍事領域當中的用途。

1936年到1938年間,科羅廖夫研制成功了217型帶翼固體火箭,212型液體遠端火箭。

但不久之後,科羅廖夫迎來他的至暗時刻。

1938年6月27日,31歲的科羅廖夫被捕入獄,來到西伯利亞的金礦當苦役犯。在勞改營中,科羅廖夫念念不忘的不是個人境遇,而是國家的利益,是他為之奮鬥的火箭事業。他在書信中寫道:現在的形勢是,敵對國的飛機完全可能打擊中國的任何目標。要想讓蘇聯飛機在飛行速度和高度上勝出,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建造火箭飛機。

為了營救科羅廖夫,家人和朋友們四處奔。著名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盡管自己還是在押之身,但他做出了極大努力,堅持將科羅廖夫調到設計局工作。最終,科羅廖夫來到了圖波列夫的麾下,研究火箭發動機。

在20世紀40年代,火箭與導彈技術飛速進步的背後,意味著航天的啟蒙時刻很快就要到來了。

1897年,齊奧爾科夫斯基推匯出了著名的火箭運動方程式式。隨後,科學家們發現,想要把人造衛星成功地推向太空,必須要有強大的發射速度。而火箭方程式式恰恰證明了火箭可以實作高速飛行。由此,科羅廖夫等科學家想到了用火箭把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中。然而,戰爭的進行使得科羅廖夫他們不得不暫停衛星技術的研究,轉而研究火箭在軍事領域的用途。

二戰結束之後,強化國防成為了蘇聯的當務之急。1946年5月13日。蘇聯部長會議作出了決議,要發展蘇聯的火箭工業,成立88號火箭技術研究所。科羅廖夫被任命為總設計師,這個決議不僅決定了科羅廖夫的未來命運,在11年後為蘇聯開啟了通向宇宙的大門。在他的領導之下,蘇聯人很快就設計出了仿V2的P1火箭。

1950年,該型火箭裝備部隊。1950年12月4日,蘇聯關於對射程為5000至10000千米的液體火箭研制要求的專案獲得批準,由科羅廖夫擔任總設計師。在他的帶領之下,1952年研制出了射程600千米的P2火箭,

1953年推出了飛行距離可達1200千米的P5火箭。

那麽,科羅廖夫何時將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呢?下回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