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南美大毒梟去世後,留下4頭「兇猛巨獸」,成世界最大入侵動物?

2024-02-07科學

南美的毒販 在世界上都「赫赫有名」,其中有一位大毒梟,被槍殺之後 還給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留下了一個世上罕見的大麻煩。

他曾經建了個全是猛獸的動物園,裏面有4頭從非洲運來的河馬, 就是這4頭河馬,掀起了一場哥倫比亞的「入侵危機」。

河馬危機該如何解決?為何在非洲的河馬就不會泛濫?

毒梟與河馬

本篇要講的毒梟名叫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 ,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早在童年時期,他就會拆偷來的汽車零件賣,表現出了不凡的犯罪天賦。

毒梟本人

到上世紀70年代,可卡因貿易開始在哥倫比亞流行起來,這種罪惡的交易引起了埃斯科瓦爾的興趣,他組建起麥德林集團,開始了販毒的生意。

靠著這種傷天害理的非法生意,埃斯科瓦爾很快賺得盆滿缽滿,成功擠進【福布斯】雜誌第一期的140位億萬富翁排行榜中。

隨著財富的積累,他也產生了有錢人的煩惱,如何將這些錢花掉。

為了消耗資產,埃斯科瓦爾開發貧困社區,興建住宅、學校、醫院足球場。還買下了20平方公裏的莊園,莊園中有他收藏的汽車、飛機跑道,以及 一個私人動物園 ,園內有各種珍禽異獸。

毒梟的動物園大門

本期的主角河馬,就是埃斯科瓦爾從遙遠的非洲非法引進的。 1993年,埃斯科瓦爾在與警方的激戰中中彈而死,當時引進的4頭河馬也埋下了日後在哥倫比亞的隱患。

埃斯科瓦爾死後,莊園裏的動物被本土的動物園收養,只有這4頭河馬無人問津,只能暫時留在莊園裏。

莊園旁邊有條納雷河,這條河是馬格達萊納河的支流,馬格達萊納河是哥倫比亞最大的河流,養育了沿岸的許多人口,無形中也為河馬提供了舒適的環境。

對於河馬來說, 哥倫比亞與它們的老家非洲有著天壤之別 。非洲旱雨季分明,在旱季時候降雨減少。

而河馬長時間離開水,皮膚就會開裂,它們需要大量的水來滋潤皮膚。所以在旱季的非洲,一個小小的水塘,往往生活著許多河馬,爭奪著彌足珍貴的水源。

一些河馬離開水源地進行長途旅行, 如果長時間找不到新的水源,就會脫水而死 。這樣的殘酷環境雖然對河馬極不友好, 但能有效限制河馬的數量。

在非洲因幹旱死亡的河馬

河馬雖然看起來人畜無害,卻是 非洲最危險的動物之一 ,它們會時不時攻擊靠近的鄰居鱷魚,將鱷魚咬住扔出去,甚至直接將其咬死。

河馬身上的皮膚也很厚實,有很強的防禦力,它們不但體型大,速度也很快,在遇到危險時會快速逃到水裏躲避,許多猛獸都拿它沒辦法。

河馬逼退犀牛

有些獅子成群可能會將遠離河的河馬獵殺,但如果河馬逃到水中,它們也沒轍。

如果僅依靠天敵來制約,很難維持物種平衡, 這種旱季時的殘酷篩選,恰好彌補天敵制約的不足,有效控制了河馬的數量,不至於在非洲大陸泛濫。

但是,哥倫比亞不僅有相對穩定降雨量,還有河邊豐富的水草作為食物,在這樣舒適的環境裏,當年埃斯科瓦爾留下的 一雄三雌四頭河馬 ,開始瘋狂繁衍後代。

在當地適宜的環境下,河馬的交配效率也明顯提高。在非洲,河馬7-9歲才開始繁殖下一代, 到了哥倫比亞的河馬,3歲就能夠進行繁殖。

雖然一胎產一個幼崽並沒有變化,但是這種至少早6年的生殖, 使得河馬的數量迅速增長。

在非洲,河馬雖然不是很好惹,但也有獅子、鱷魚等猛獸制約,未成年的小河馬也經常被捕獵,但到了哥倫比亞,河馬再沒有天敵的制約,導致河馬的數量增長一發不可收拾。

這些無拘無束的河馬向馬格達納河進發,白天在河裏休息,晚上上岸覓食,一個夜晚能行進3-5公裏。

河馬看起來緩慢笨重,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它們在非洲可是最危險的動物之一,每年大約有500人要被河馬攻擊致死。

這些河馬在哥倫比亞的泛濫成災 ,勢必給當地帶來嚴重的災難。

河馬成災

在毒梟埃斯科瓦爾死亡十年以後,當年的4頭河馬,成功在馬格達萊納河流域 發展到了100頭以上。

河馬不僅大量啃食水草,而且拉得也多,大量的糞便為河流增添了許多營養物質,導致藻類瘋狂生長。藻類一多,河裏的許多水生生物就會缺氧死亡。

河馬的入侵,還會擠占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導致其他生物沒有了適宜的生活環境而死亡。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態學家莊拿芬·舒林的一個建模分析, 這些河馬一旦填滿了瑪格萊納河周圍的棲息地,將會使1000-2000只動物死亡。

河馬的泛濫,除了危及本土生物的生存,對當地居民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這些河馬穿過當地的村莊大肆破壞, 河馬傷人 的事件也經常在新聞上出現。

要知道這些能達3噸重的大家夥,能輕易將鱷魚咬死,將犀牛拖下水溺死,它們若是與赤手空拳的人類發生沖突,簡直是降維打擊。

官方也註意到了這些河馬的危害, 2009年7月 ,一頭名叫佩佩的河馬就在官方授意下, 被十幾名士兵擊殺。

佩佩毀壞莊稼、殺死農場的牛,將其擊殺原本是 為民除害 的舉動,沒想到佩佩被獵殺的照片經媒體公布後,民眾不但不支持,而且 紛紛表示抗議,譴責政府的做法。

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是因為在民眾的眼中,河馬只是一種食草動物,並沒有什麽危害,一些小孩甚至將小河馬當寵物飼養。

跟成年河馬比起來,人的手實在太小了

許多居民還把河馬當做吉祥物,一些地方甚至舉辦河馬節來表達對它們的喜愛。

動畫作品等宣傳,使得民眾更堅信這種動物是很可愛的,即便政府費力宣傳,仍舊不見成效。

另一方面, 河馬還受到法律的保護。

雖然河馬在哥倫比亞泛濫成災,但 在世界範圍內 ,因為戰爭、盜獵以及棲息地的喪失等因素, 河馬族群已經到了瀕危的地步

為了保護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5500萬年的古老生物,河馬已經被【華盛頓公約】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列為保護動物

當地政府用獵殺來控制河馬數量的計劃,明顯是觸犯了動物保護組織的條律。 遠在美國的執法人員聽聞此事,立刻來到哥倫比亞制止了當地政府制定的獵殺計劃。

有了法律的保護,河馬繁殖更加沒了約束。 到2014年,哥倫比亞的河馬數量估計為90-120頭 ,活動範圍已經蔓延到了相鄰的省市。

當時有科學家預計,河馬繼續擴散,數量在10年內將會達到150頭。 今年哥倫比亞境內的河馬數量已經達到181-215頭 ,遠遠超出了當時的預計。

隨著河馬數量在哥倫比亞境內不斷增加,傷人事件也越來越頻繁, 最接近致命的一次事件發生在2021年。

當時有一名男子在河邊垂釣,河馬突然向他撲過去,用嘴攻擊他的頭部,然後咬住了該男子,將其甩出兩米遠。 最後男子手臂被咬傷,勉強撿回一條命。

河馬對河邊的人進行攻擊,倒也不全是壞事,一些非法炸魚、毒魚的人被河馬嚇走,反而保護了河流的生態。

不過功過並不能相抵,河馬的問題一直是哥倫比亞的一個痛點。 作為地球上生態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河馬的入侵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哥倫比亞環境部也利用了這一點, 在2022年宣布河馬為「入侵物種」 ,希望利用保護當地生態的名義,能打消民眾的抵觸情緒。

河馬的控制措施

在此之前,面對泛濫成災又打不得碰不得的河馬,哥倫比亞政府並不是聽之任之,而是利用對河馬絕育的方法進行控制。

對河馬的絕育有物理絕育和化學絕育兩種方式 ,物理絕育就是對它們做絕育手術。

比起乖巧的貓狗,對一個具備很強攻擊力的龐然大物進行絕育,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河馬白天都在水裏休息,只有晚上才會到岸邊,人們便是在這個時候采取行動。

工作人員先用麻醉槍將它們麻醉,然後在進行手術。這個麻醉過程就是一大難點,因為河馬皮膚太厚,很難麻醉針很難穿透。

鎮靜藥物的劑量也很關鍵,如果太少導致藥物不起作用,可能會造成人員的傷亡,如果劑量太多,又會造成河馬一睡不醒。

比起物理絕育,後來發明的 化學絕育 就省事多了,它們直接將一種 避孕疫苗打進河馬體內 ,這種疫苗能使河馬的免疫系統產生針對促性腺激素的激素抗體,使河馬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從而影響河馬的性生活和繁殖。

這種避孕方式在2021年首次對24頭河馬實施。 在今年,新一輪的河馬絕育計劃再次被哥倫比亞政府啟動。

除了絕育,哥倫比亞還采用出口的方式來對河馬進行控制,他們將河馬捕獲以後出口到其他國家。

其中一位印度買家的60頭河馬訂單,解了哥倫比亞的燃眉之急,墨西哥的一處動物園也願意收養一些河馬。

絕育與出口 ,是在不殺害河馬的情況下,較為有效控制河馬的措施,但實行的化學絕育只能讓河馬短期不再繁殖後代,出口也並非長久之計。

因此,哥倫比亞環境部門也表示,他們會根據絕育和出口的河馬數量, 決定是否要對這些河馬進行捕殺。

雖然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因為河馬遇害,但河馬的入侵,已經嚴重危害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對物種的保護應當權衡利弊,當它們成為一種災害時,就不能再將它們當寶了。

哥倫比亞道路上的河馬

這場聲勢浩大的生物入侵,最開始只是四頭被遺棄的河馬,如果當時妥善處理,也就不會這麽多麻煩。

如果在開始做到盡職盡責,就不會出現後續的一系列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