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歐內陸國奧地利地緣環境怎麽樣

2024-03-26科學

人沒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國家同樣有自己無法選擇的東西。比如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註定的。沒哪個國家能選擇本國所處的地理環境,但地理環境其實並沒絕對的好壞之分。任何國家的地理環境都是優勢與劣勢共存。關鍵還是在於如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位於中歐的內陸國奧地利與德國、捷克、匈牙利、意大利等國接壤。奧地利國土面積約為8.3萬平方公裏、人口約900萬。

如今的奧地利只是一個小國,但曾幾何時奧地利曾是一個大帝國。全盛時期的奧地利帝國統治著如今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特蘭西瓦尼亞等地。那時奧地利帝國的領土面積約為65萬平方公裏。當時的奧地利與普魯士、俄羅斯、法國、英國並稱為歐洲五大列強。此時的奧地利與普魯士是德意誌地區最強大的兩個邦國。 那時德意誌尚未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而僅僅只是一種地理文化概念。

當時的德意誌地區實際上是由若幹邦國共同組成。1866年奧地利被普魯士打敗後開始脫離德意誌獨立發展。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組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 奧地利皇帝和總理兼任奧匈帝國皇帝和總理,在軍事、財政、外交三大權力的執行上由位於維也納的帝國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構成帝國的兩大主體奧地利和匈牙利則保持高度的自治。奧地利和匈牙利實際上成為了奧匈帝國這個二元制聯盟框架內兩個平等的成員。

由奧地利帝國改組而來的奧匈帝國在國土面積上位居歐洲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和鄂圖曼帝國;人口同樣位居歐洲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和德意誌帝國;機械儀器制造業和鋼鐵軍火工業的發達程度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資源總儲備量和所能動員的總兵力位居歐洲第四,僅次於俄國、德國和法國;農產品種類和原油產量則超過了擁有精致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

奧匈帝國的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截至1913年奧匈帝國的工業產值已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4.4%。當時世界其他七大列強的工業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數據比例分別為:美國35.8%、德國15.7%、英國13.6%、法國6.1%、沙俄8.2%、意大利2.4%、日本2.0%。此時的奧匈帝國是僅次於美、德、英、法、俄的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可這個看似強大的帝國也有著致命的缺陷就是尖銳的國內民族問題。

奧地利帝國之所以改組為奧匈帝國就是為了安撫匈牙利人的民族情緒。盡管隨著奧地利帝國改組成為二元制結構的奧匈帝國使匈牙利這個帝國境內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然而帝國境內還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口加起來超過了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總和,但在政治上卻處於一種無權的地位。尖銳復雜的民族問題使看似強大的奧匈帝國從一開始就潛伏著分裂解體的風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加入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陣營。當1918年同盟國陣營戰敗時奧匈帝國迎來了解體的命運。1918年10月4日奧匈帝國議會的議員宣布所有帝國的民族都享有自決權。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在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後同塞爾維亞合並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並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11月2日匈牙利也宣布脫離二元制帝國。

作為帝國核心區域的奧地利事實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獨立的德意誌奧地利國家臨時國民議會」。除了上述獨立建國的地區之外原屬奧匈帝國的蒂羅爾州並入意大利,伏伊伏丁那並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特蘭西瓦尼亞並入羅馬尼亞,加利西亞並入波蘭。昔日奧地利帝國的領土面積約為65萬平方公裏;1918年以後奧地利只剩下83879平方公裏。奧地利失去了昔日87%左右的領土。

在這一過程中奧地利也失去了全部海岸線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奧匈帝國曾擁有排名世界第八的海軍,但奧地利變成內陸國後海軍力量迅速萎縮。至此奧地利在中歐地區的霸權不復存在。奧地利從此結束了大國行列。沒有出海口是如今奧地利一大明顯的地緣劣勢,但如今奧地利的地緣環境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奧地利雖是一個內陸國,卻擁有便捷的水路交通。流經歐洲10個國家的多瑙河將奧地利與沿線其他國家聯系起來。

多瑙河沿岸建有一百多個碼頭。航運發達的多瑙河是沿岸歐洲各國的運輸大動脈。位於奧地利上遊的德國修建了美茵多瑙運河將多瑙河與萊因河連起來。如此一來奧地利還可以透過多瑙河進入黑海,也可以透過多瑙河、美茵多瑙運河、萊因河進入北海。便捷的水運拉近了奧地利和世界各國的距離從而彌補了奧地利作為內陸國家的不足。除了水運之外奧地利的陸運、空運也極為發達。

奧地利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國土面積並不算很大的奧地利有12.5萬公裏的公路。這其中光是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就有2144公裏。位於歐洲中部的地理位置使奧地利成為了貫穿東西南北歐洲的鐵路交通樞紐。奧地利的航空客運和貨運在歐洲中部也有相對較強的實力。從奧地利出發飛行3小時可到達任何歐洲國家的主要城市。奧地利雖是內陸國,卻並不像其他一些內陸國那樣封閉。

大多數內陸國發展不好主要是因為交通不便影響了與外部市場的聯系。可奧地利卻能充分享受歐洲一體化的紅利。奧地利於1995年加入了歐盟。在歐盟內部貨物、服務、資本、人員是自由流動的。奧地利能很方便地與其他歐盟成員國實作貨物、資金、人員流動,還能借助於其他歐盟成員國的港口出海貿易。因此奧地利完全不存在一般內陸國那種被封閉孤立於國際市場之外的情況。

更何況奧地利家門口的歐洲市場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市場之一。歐洲國家經濟水平、科技水平普遍較為發達。奧地利身處這樣的大環境中能與周邊國家實作良好的區域合作。尤其是奧地利靠近歐盟的領頭羊德國。德國是世界著名的高端制造業強國:德國的精密機床制造業和汽車制造業都非常強悍。特別是德國的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與奧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區,而汽車制造也是奧地利的主要產業。

奧地利基於靠近德國的優勢能與之展開密切的合作。其實靠近德國這點在歷史上曾是奧地利的地緣劣勢。奧地利和德國同屬說德語的日耳曼民族,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英、法由於擔心德奧合並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就在【凡爾賽和約】明確禁止德奧合並。不過德國在實力復蘇之後於1938年3月15日吞並了奧地利,而此時無力制止的英、法只得采取綏靖主義政策。直到二戰後戰勝國再次重申德奧不準合並。

德國從此不再成為奧地利的威脅。這兩個同文同種的國家開始互相合作共謀發展。奧地利除了背靠德國和歐洲市場之外本國的水利、森林、礦產資源還較為豐富:奧地利的石墨、菱鎂礦儲蓄量居世界前列。奧地利石油儲量約為6000萬噸、天然氣儲量約為600億立方米。奧地利森林覆蓋率約為44.7%。這使奧地利的木材蓄積量達到了11.35億立方米。奧地利還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遺跡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旅遊資源。

壯美的阿爾卑斯山脈是登山愛好者和冬季運動愛好者的理想去處;薩爾茨卡默古特與克恩滕境內數百個秀美的湖泊是夏季休閑和水上運動的好地方;大面積的森林和草地牧場提升了國家的綠色主色調;尊尚歷史的人們可以在首都維也納緬懷奧匈帝國的盛世;熱愛音樂的遊客可以探訪莫札特等音樂家的故居或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聆聽音樂會。此外奧地利這個國家還以水晶、巧克力、葡萄酒等特產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