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球上具有重要地理意義的五條特殊緯線相比(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橫貫亞非美大陸、串起四大文明古國和全球諸多神秘區域的北緯30°(線),其知名度絲毫不亞於前者。
而重慶正好為北緯30°線所橫穿,其境內的釣魚城被稱為八百多年前覆寫世界歷史的「上帝折鞭處」,不僅正處於北緯30°線上,還處於北緯30°線(中國段)的黃金分割點上,換⽽⾔之,北 緯30°線中國段的黃金分割處就是重慶。
在世界地球日這一天,讓我們換個角度,從北緯30度重新認識重慶。
北緯30°是一條大山大水之線
在中國,北緯30°線橫穿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遊平原三大地形區。
把尺度縮小到四川盆地,這條線則橫穿了盆地內部的成都平原、⽅⼭丘陵以及平⾏嶺谷三大地貌區,更為神奇的是, 它還是整個四川盆地的黃金分割線。
再將視野進⼀步聚焦到重慶市域範圍,北緯30°線依然⾃西向東橫穿了重慶所有地貌區。
在西部方山丘陵區,它貼涪江而過,在合川城區穿嘉陵江;在中部平⾏嶺谷區,它先是在華鎣山分脈處,橫切雲霧、縉雲、中梁、龍王洞四⼭根部,繼⽽向東過銅鑼、明⽉、黃草、蔣家諸⼭後,穿長江⽽過切⽅⽃⼭,最後進⼊盆周⼭地區斜切七曜山而出境,東西橫穿重慶市域。
它串起了重慶最重要的江河——長江、嘉陵江,以及涪江、瓊江、禦臨河、龍河等支流,串起了這世上獨⼀⽆⼆的平⾏嶺景觀,以及⼀眾神奇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
北緯30°是一條見證歷史的人文之線
這條神秘緯線在橫穿重慶的同時,也完整見證著重慶自古至今的⽂明行程。
時間倒回200余萬年前的遠古時代,東亞地區迄今最早的古人類「巫山人」就生活在這裏。進入奴隸社會後,尤其是巴人勢力進入重慶地區後,在相當長的⼀段時間內,今重慶境內北緯30°線及其南北都是巴⼈、巴族、巴國活動的主要區域。
歷史的車輪推進到宋末,北緯30°線成為北方遊牧文明與南方農耕文明交鋒最為激烈的「火線」 ,在數⼗年的時間⾥,宋蒙雙⽅在這條線南北反復拉鋸,⽽戰爭的中⼼正是位處北緯30°線上的釣魚城,以及以南不遠處的重慶府城(今渝中區),重慶歷史上最為震撼動⼈的英雄史詩在這裏上演。
時間過了300多年,來到明朝末年,位於這條線上的⽯柱,出現了⼀位鼎鼎⼤名的⼥⼟司秦良⽟,她也成為正史中唯⼀被列⼊將相列傳的⼥將軍。
這條線還經過了重慶最具特色的兩⼤古鎮,涪江、瓊江交匯處的銅梁安居古鎮因水而興,華鎣⼭分脈處的北碚偏巖古鎮依⼭⽽建,他們也都是重慶江河型和⼭地型古鎮的代表。
北緯30度是一條富饒的物產之線、發展之線
這條以短短的271千米長度橫跨重慶三個地貌區的北緯30°線,也以其沿線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物產和良好的綠⾊發展本底。
這條線穿過的涪陵、豐都的長江河⾕地帶,冬季多霧、濕冷⽽不寒,種出的青菜頭⾁質肥厚、嫩脆、少筋,以最優質的原材料成就了中國榨菜產業的核⼼產區。
這條線穿過的長壽、墊江、豐都的嶺⾕地帶,是重慶及中國同緯度地區優質柚的最集中產區,這條線穿過的⽯柱東部的七曜⼭腹地,是全球最⼤的蒓菜⽣產基地,中國最⼤的黃連產地。
在串起秀美山水、豐厚⼈⽂和優渥物產的同時,北緯30°線還是⼀條串連區域的發展之線。
從四川盆地的尺度來看,北緯30°不僅是盆地的黃金分割線,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範圍的中線,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兩大都市圈,分踞於該線的東南、西北兩個方位,相向而行。
實際上,在⼤多數語境下, 「神秘的北緯30°」並不僅僅是⼀條線,而是泛指北緯30°上下波動5°所覆蓋的範圍, 也就是北緯25°到北緯35°之間的地帶。
而重慶正位於北緯28°10'~32°13'之間,既為北緯30度線所近乎居中橫穿,全域更是完全處於北緯30度帶的核心地帶, 從這個意義上講,雄奇秀美的三峽、武陵⼭、⼤巴⼭、悠遠厚重的巫⽂化、⼤⾜⽯刻也都是北緯30度在重慶開出的神秘之花。
華龍網 首席記者 王瑋/文 重慶市地理資訊和遙感套用中心供圖
特別鳴謝: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