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丘成桐談AI:幫助數學但不能改變數學

2024-04-29科學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丘成桐談AI:幫助數學但不能改變數學

中新社記者 杜燕 徐婧

數學家、「費斯獎」首位華人得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數學對於推動人工智能(AI)等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而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數學發展,但不可能改變數學。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主題為「創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談到創新,丘成桐認為,創新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跨學科的挑戰就是其一。

2024中關村論壇舉辦期間,丘成桐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科學上的許多重要突破往往源於不同學科的交叉合作。」他回憶起自己第一次進行重要研究時,需要跨越幾何學領域,學習套用數學中的偏微分方程式。這種嘗試在當時遇到不少困難,他花費許多功夫去學習並克服障礙,最終完成了研究。

「其二是研究本身很困難,要在對與錯之間花費功夫去做決斷。」他認為,解決問題是挑戰,也是最有趣的部份。

憑著對數學的熱愛和鉆研,1976年,27歲的丘成桐成功證明了「卡拉比猜想」,這對數學界,乃至物理學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1983年,34歲的丘成桐獲得「費斯獎」,這是世界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他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說,「做學問,從來不因為獎項來影響我」。

在丘成桐看來,基礎學科為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基本規律提供了工具和理論框架。這些學科的深入研究往往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維和嚴密的邏輯推理,「用幾個方程式式‘紙上談兵’,可以解釋宇宙裏邊的很多重要的結構,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然而,基礎學科絕非紙上的空談,對於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完成「卡拉比猜想」之後,許多數學難題迎刃而解,丘成桐樂見,「直到今天,它仍以豐富的內容推動產生新的學問、新的理論。」

如今,中國在套用科學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在他看來,要做好套用科學,沒有基礎科學是做不好的。

「假如要求每一項研究都是為了上市公司的話,那是不可能的。」他稱,發展基礎科學要有長遠眼光,基礎研究出成果至少需要五年至十年,要給予基礎研究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作為享譽國際的數學家,丘成桐不僅「做第一流的學問」,如今更是致力於「培養第一流的學生」。

「沒有好的學者,沒有辦法培養第一流的學生。」2009年,應清華大學邀請,時任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的丘成桐來到清華大學創辦數學科學中心,並擔任主任。隨後,啟動「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擔任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這些年來,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清華大學引進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學者,帶領一批學生做出了第一流的論文。

丘成桐時常被問及「學習數學是否很枯燥?」作為一名數學家,他希望人們發現數學之美。他稱,自己在初中時對數學產生興趣,自認為數學並不枯燥。然而,由於教育方式、人們對數學的誤解等原因,數學的美麗、數學的重要性,沒能引發大眾的「興趣」。

「數學在現代科學中可謂無處不在。」他認為,數學對於未來科學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他談到,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和重重突破,使人們能夠有效地、及時地處理大量數據。未來,數學在數據演變等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方面將會有重要貢獻。

那麽,人工智能會否影響數學?「人工智能對數學有很多好處,可以幫助數學發展,但不可能改變數學。」丘成桐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