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世紀以前,有種絕無僅有的自然現象會定期出現在北美洲的天空。這種攝人的烏雲往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散去,所留下的只有遭殃的莊稼與幹涸的土地。
這不是遭遇了龍卷風或者暴風雨的襲擊,其實是整群旅鴿所造成的,當時旅鴿不只是一種鳥,而是一種生物風暴,這物種數量之龐大超過絕大多數人的理解能力。當一群旅鴿逼近城鎮的時候,許多村民會以為末日要來了,它的數量曾是以數十億計。
在1831年的【鳥類學傳記】 Ornithological Biograph 中,美國鳥類學家約翰·占士·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描述了他在1813年觀察到的遷徙:
…烏雲籠罩了城市上空,白晝轉成暗夜。人們講話得吼出來,不然就會被如雷的振翅聲所掩蓋。一只鷹試圖在鳥群的後方碰碰運氣,一瞬間它們像激流般聚成緊密的一團,伴隨著雷鳴巨響;這個幾乎實心的鳥群沖向前方,劃出一道道波紋線條⋯⋯日落時我已抵達路易威爾,距離哈登斯堡 55 英裏,這些鴿子還在飛過,數量絲毫不減,如是持續整整 3 天。重見天日的市鎮宛如鬼城。觸目所及處都是鴿子糞,就像融化的雪花一樣。
旅鴿既然有這麽大的族群,這種鳥類看來似乎不可能會滅絕。然而1914年9月1日下午1點,地球上最後一只旅鴿瑪莎去世,這物種隨著她的離去一起消失了。
在此之前,辛辛那堤動物園懸賞 1000 美元為她尋找伴侶,但還是一無所獲。在她孤獨的最後四年裏,瑪莎的行動越來越慢,也愈發不想活動;遊客會向她的籠子裏扔沙子,想讓她移動,瑪莎也一動不動。死後旋即被凍在一塊 300 斤的大冰塊裏,乘特快列車送往千裏之外的史密森尼博物館。館方出動三位專家把她制成標本,內臟也保存了下來。
瑪莎的內臟
它們曾是地球史上最大的鳥類族群,旅鴿占美國鳥類總數的25%~40%。據估計在1860年北美洲有37億只旅鴿,從德州東北角直到哈德森灣南端都是。在單單一棵樹上就可以找到超過100個鳥巢,居住範圍延伸了上百平方英裏。
但僅僅在短短40年間,曾經漫山遍野的物種就完全滅絕了。它們怎麽就這麽滅絕了呢?
旅鴿插畫
旅鴿顧名思義,是一種喜歡旅行的鴿子。它們終年都在北美大陸上不斷尋找食物,尋找築巢的場所。它的體長32厘米,尾長略尖,羽呈藍灰色,胸部深粉紅色。以山毛櫸堅果、橡樹果實、漿果等為食。
不過旅鴿生來不得人緣。它們在旱災饑荒時期出現,宛如天賜,在某種意義上,作為食物的它們備受人們喜歡。但同時它們也討人憎恨,因為它們會挖出剛剛栽下的莊家種子並全部吃掉。
農民、獵人全都想抓鴿子賺點外快。在18世紀和19世紀,旅鴿的各個部份被認為是具有藥用性。它的血液被認為對眼睛有好處,胃壁被研磨成粉之後被用來治療痢疾,甚至糞便也被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包括頭痛、胃痛、嗜睡等疾病。雖然它們的羽毛沒有鵝毛長,但旅鴿的羽毛卻經常用於寢具。旅鴿羽毛做成的床具是十分受歡迎的,以至於當時魁北克省聖哲羅姆的每一個嫁妝都有一張由旅鴿制成的床和枕頭。1822年,紐約州肖托誇縣的一個家庭為了制作這一套床具,在一天內殺死了4000只鴿子。
它們聚成如此龐大的隊伍,以至於在野外隨便張些大網就能抓到很多只。
有時候為了吸引更大一群來靠近布網處,還會放一只旅鴿在中央來吸引它們。它的眼睛會被縫死,以避免看到同類靠近就太早飛走;它腳上會綁繩子,再把它丟到半空重讓它撲騰一陣子翅膀,這能吸引到遷徙重的旅鴿註意,還能叫它們落地。有一夥三個人就靠這招在一年裏抓到超過五萬只。
艾伯特庫珀用盲誘餌旅鴿捕捉
地主們用比較狠的手段對付旅鴿。有時候他們會在田地的作物裏撒上毒物,這樣連人都不能吃了;婦女們鼓勵去幫忙窒息鴿子,因為這個不太費力,方法就是再樹下放幾盎司硫磺再點火,就能夠嗆死上面的鳥。如果這一招再不管用,因為害怕遷入的鳥群會築巢破壞可用農地,就放火燒掉幾千畝的樹林。
被捕捉的旅鴿作為食物以及養豬飼料,由棚車裝載運向美國東部的城市;十八、十九世紀的美國,旅鴿被視為奴隸和傭人的食物。一般以為只有現代消費主義社會裏才有浪費食物的問題,但捕捉旅鴿的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每次都有好幾百只丟到大街上餵蛆。
作家貝內戴歷·亨利·裏沃爾(Bénédict Henry Révoil )在1847年目睹一場狩獵活動後,於1856年表達了旅鴿生存命運的擔憂:
…如果這個世界在一個世紀之前還沒有結束,我打賭...鳥類學的業余愛好者除了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外,不會再找到野生旅鴿。
1881 捕捉旅鴿的幾種方式
到了1870年,旅鴿從一種食物轉變為一種娛樂專案的工具。1871年,一名彈藥賣方在比賽期間提供16噸(32,000磅)彈藥。在1870年到1881年之間,紐約州運動員協會宣傳在錦標賽裏打死了約九萬只鳥。有時獵人甚至不需要瞄準,隨意向天空射擊,就會有許多鴿子應聲倒下。
1875,路易斯安那州北部的冬季運動:射擊旅鴿
大約在此時,少數人士開始發表反對意見,主要是因為這種運動的殘忍性,而不是擔心對這種鳥有絕種的威脅。亨利伯格在1866年成立美國愛護動物協會(ASPCA),並利用他的地位促成立法禁止在紐約設陷捕鳥,只讓錦標賽渡河到紐澤西繼續進行捕鳥。
直到三十年後的1897年,密西根才成為第一個立法禁止殺旅鴿的州,但是州立已經沒有野旅鴿了。到了19世紀末,旅鴿已經被不停地無情濫捕整整三百年(1534年歐洲人第一次發現旅鴿)。在這段時間裏,法律鼓勵地主放幹沼澤的水轉化成農地,結果旅鴿棲息地被破壞,成鳥在逃避捕殺時棄雛鳥於不顧。
最後一只野生旅鴿被認為是在1900年3月24日在俄亥俄州派克縣附近槍殺的,當時一只野生雌性旅鴿被一名叫Press Clay Southworth的男孩用BB槍殺死。這個男孩沒有認出這只鳥是一只旅鴿,但是他的父母認出了它,並將它寄給了一名標本分類專家。
直到1909年的美國鳥類學家協會大會中才有人呼籲發起保護行動,已經遲了四十年。那之後的十年裏只有少數幾只旅鴿在野外看到。在1910年,美國鳥類學家聯盟發起3000美元的懸賞,誰發現了一窩旅鴿即可獲得獎勵,那時的3000美元相當於2015年的76990美元。
為了不讓旅鴿的絕種成為現實,在早些時候就有人嘗試人工飼養旅鴿,但是收效甚微。在19世紀8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卓思惠特曼(Charles O. Whitman)教授從野外搶救回來幾只旅鴿,嘗試人工飼養和繁殖它們,但是經過幾代後,鴿子的數量越來越少。1898年,惠特曼教授將僅有的幾只旅鴿贈給辛辛那堤動物園,希望能透過動物園專業人員的飼養,保留下這個珍貴的物種。悲劇最後還是來了,最後剩下的一對旅鴿在留下一個幼雛和幾個未孵化出來的蛋後,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給它們的其中一只幼雛起了一個名字叫「瑪莎」。
1898年,辛辛那堤動物園裏人工飼養的旅鴿
2014年是旅鴿瑪莎過世的100年祭日,為了紀念她逝世一百周年,史密斯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將瑪莎的遺體放回了博物館一層展覽,該展覽的標題為「曾有數十億的它們 」 Once There Were Billions。 數量再多又怎樣,在人類向前邁進的步伐面前簡直比螻蟻還卑微。
旅鴿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狩獵,棲息地的迅速喪失以及依靠遷徙的獨特生活方式。屠殺般的狩獵模式以及森林砍伐對於旅鴿來說堪稱閃電戰。隨著族群規模地不斷縮小,旅鴿的數量減少到繁殖物種所需的閾值以下。
【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在分析了新的數據後提出了不同觀點。論文作者葛瑪·梅利(Gemma G.R.Murray)和她的同事指出,旅鴿的龐大數量使其易受攻擊。鳥類能更快地適應它們的環境,並在族群中迅速傳播這些變化,但這也使得它們在基因上是相似的。當一個新的威脅,例如獵人出現和棲息地喪失時,旅鴿突然發現自己的生理和行為已無法阻止數量下降。旅鴿群 「從超級大國變成了超級小國,以至於它們沒有時間去適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缺乏適應這種新生活方式的多樣性。
僅從自然角度考慮,這個滅絕對人類確實沒多少影響。我們已經作過那麽多的死,再多作一點兒也無妨;就算所有這些積累起來讓人類完蛋了,除了我們自己又有誰在乎?地球還不是照樣圍著太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