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曉萬物】全球野生植株僅存5株,「地球獨生子」天目鐵木34年來首次在省外開花

2024-03-25科學

在杭州臨安的天目山上,有一種神奇的珍稀樹種——天目鐵木。它僅分布於臨安區天目山,全世界野生植株僅存5株,因此被稱為「地球獨生子」,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近日,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在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局的工作群裏傳開了——遠在2000公裏外的昆明植物園研究員發來圖文影片,他們在1990年從天目山引種的天目鐵木迎來首次開花。

這場守候30多年的綻放,標誌著天目鐵木在浙江大地之外的遷地保護迎來了歷史性突破。

在昆明植物園開花的天目鐵木。圖源:浙江日報·潮新聞

年紀最大的天目鐵木已有三百多歲

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天目鐵木,但一定聽說過它的「親戚」們——樺木科大家族的足跡遍布北半球,樺木族的白樺、榿木等是做家具或入藥的上好木材;榛族裏的榛子們,更是吃貨們不可錯過的美味堅果。

和「親戚」生活的熱鬧繁榮相比,鐵木一家卻低調得多。天目鐵木屬於榛族鐵木屬,這是樺木科裏「人數」第二少的小家庭。

天目鐵木是在1925年10月由植物學家秦仁昌先生首次在西天目山采集到標本,1927年由植物學家陳煥鏞先生命名為天目鐵木。

天目鐵木又名小葉穗子榆、芮氏鐵木、浙西鐵木,它不僅是中國特有種,而且是該屬分布於中國東部的唯一種類,生於海拔 400-500 米的林中。

天目鐵木樹形高大,木質堅硬,株高20米左右,胸高直徑達50厘米以上。樹皮深褐色,縱裂;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葉緣有不規則的銳齒;雌雄花序均為葇荑花序,花單性、同株,雄花序6月初開始出現,次年4月初開花,雌花序4月份隨著當年新枝上的混合芽展出;結翅果,小堅果紅褐色,9月份開始成熟,到次年1、2月份全部掉落。

如今,在臨安天目山僅存的5株天目鐵木野生植株,年紀最大的已有三百多歲,其余四株則生長在其西邊,樹齡在60~100歲之間。

昆明植物園於1990年從杭州植物園引種2株天目鐵木小苗,引種時的苗高約25厘米。苗木在苗圃養護恢復後,定植於金縷梅園,其中1株死亡,1株生長狀況差。2017年,將金縷梅園的天目鐵木移栽到極小族群野生植物專類園。經園區工作人員科學管護,目前生長良好,樹高8.42米,胸徑9.8厘米,冠幅7.5米×4.8米。

「昆明的這株天目鐵木時隔三十多年才開花,雖然晚於我省遷地植株的開花年齡,但標誌著其在昆明的遷地保護已獲得成功。」浙江省林科院研究員李因剛說。

胸徑是評判樹木生長情況的一項基礎數據,即樹幹在離地面1.3米高處的直徑。生長於昆明植物園的這株天目鐵木,30「歲」了胸徑10厘米左右,相比該樹種在浙江同年齡段植株的最高紀錄胸徑35.2厘米,差距不小。

但無論怎樣,遠離故土,這株「晚熟」的天目鐵木在今年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遷地保護「足跡」遍布三大氣候帶六個省市

讓一株珍稀樹種遠赴千裏之外,在並不一定能適應的環境中生長……這一看似不合常理的做法背後,卻是研究人員為保護該樹種而作出的種種努力的一個縮影。

天目鐵木瀕危的原因有氣候變遷、人類活動幹擾、病蟲害等外部因素導致族群規模小,光適應範圍窄、授粉時間短、結實率低、種子孱弱、遺傳多樣性水平低等內部因素導致自然更新困難。

據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局保護站站長吳晗星介紹,過去幾十年,天目山保護區不僅在科研上持續開展有性和無性繁育研究,繁殖了大量苗木,減緩了天目鐵木原始基因型的瀕危狀態,還在空間上堅持「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一體推進。

2018年以來,天目山保護區在聯合浙江省林科院、華東師範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的基礎上,已擴繁天目鐵木苗木超過3000株,減緩了原生株基因型的瀕危狀態。

南至海南、雲南、廣東,近如湖北、上海,北至山東……近年來,在多方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天目鐵木的遷地保護「足跡」遍布三大氣候帶、6個省市的8個地方。

全國天目鐵木遷地保護點。圖源:浙江日報·潮新聞

關於天目鐵木的保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遷地保護指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出原地,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昆明植物園的這株天目鐵木,正是遷地保護的植株之一。

「我們已成功解決了天目鐵木的天然更新難題,並成功實作原生株基因型的異地保存,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物種保育奠定了基礎。」但吳晗星也坦言,天目鐵木有效族群仍然偏小,解除其瀕危狀態尚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作為多年生高大喬木,對其生長、適應力等的監測往往數十年起步,科研人員如何坐住這把「冷板凳」?

種苗繁育、遷地保護等都需要長期穩定的試驗場地,如何找到更多的可用於開展長期試驗的林區?

系統開展遷地保護涉及全國聯動,如何在全國建立長期的共同管護機制,保證遷地試驗不走樣……

在李因剛看來,這些都是天目鐵木等珍稀瀕危植物保護之路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未來,希望原生株基因型能有更多的異地保存,能有5000株乃至上萬株天目鐵木苗木繁育出來,更高遺傳多樣性的子代透過人工措施創制出來,從根本上解除天目鐵木的瀕危狀態。這是所有天目鐵木保育人員更為長遠的期待。」李因剛說。

來源:透視社綜合人民日報、浙江日報·潮新聞、錢江晚報、大象新聞報道責編/制作:李煦、廖明娟(實習)

校對:李旭穎

稽核:龔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