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諾獎時間」即將於台北時間 10 月 7 日拉開帷幕,這無疑是科學界的一場盛會。而今年, 因發現 cGAS(環狀鳥苷酸-腺苷酸合酶),於 9 月剛榮獲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陳誌堅, 成為了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備受全球關註。
拉斯克獎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中國科學家屠呦呦 2011 年因發現青蒿素斬獲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4 年後榮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 mRNA 疫苗作出突破性貢獻的卡塔林·卡裏科和德魯·維斯曼 2021 年獲得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獎,2 年後也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收入囊中。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獲得拉斯克獎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影響力。比如,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相當比例的拉斯克獎獲得者後續都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拉斯克獎的評選範圍相對較窄,更側重於醫學領域的特定方面。
而諾貝爾獎則是全球科學界最具聲望和影響力的獎項之一,涵蓋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學等多個領域。諾貝爾獎的評選更加綜合和全面,對於獲獎者的成就要求極高。
專家指出, cGAS 的發現為免疫學和疾病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它讓我們對細胞如何感知病毒感染以及啟動免疫反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往的研究中,類似的重大發現都為醫學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可以說,每年的諾獎都是科學界的一次狂歡,也是對科研工作者的巨大激勵。 我們期待著今年的諾獎能夠再次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增添璀璨的光芒,也祝願華人科學家陳誌堅能夠在這一科學盛宴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