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廣州科學家榮獲突出貢獻獎!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

2024-10-18科學
10月17日上午,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專案(人)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徐義剛院士榮獲突出貢獻獎。記者統計發現,在所有獎項中,由廣州機構或科學家牽頭或參與的總數達169項,占比77.5%。
大會介紹,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累積的財富,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揚科學家精神,引領工程科技創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把自己的追求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事業中去。2023年度突出貢獻獎獲獎者徐義剛院士,勤勉工作,銳意進取,治學嚴謹,為人謙和,富有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從事地幔巖石學及深地科學研究,在大火成巖省與地幔柱、克拉通破壞等深地科學前沿方向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為廣東的科技創新、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對科學的執著和追求、永攀科學高峰的精神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樹立了光輝榜樣。
省科學技術獎是省人民政府為獎勵在推動廣東省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組織所設立的表彰。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總體獲獎率為15%,與2022年度相比,總體獲獎率略有降低,體現了「控制獎勵數量,提高獎勵質素」的科技獎勵改革精神。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賦能產業發展
記者發現,從2023年度獲獎專案看,有一批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突破,體現了廣州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如由廣東工業大學陳新教授牽頭完成的「電子器件高密度封裝的微細陣列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專案,為中國在多芯片高密度互連封裝制造新賽道上搶占發展主導權,發揮了重要的技術引領與支持作用。專案突破系列傳統制造技術束縛,攻克了晶圓窄間距微細分割陣列高質高效劃切、硬脆基板海量密細互連電路陣列高精高效創成、芯片跨層密集互連引線陣列高速高精鍵合等核心制造技術難題,從核心工藝到關鍵裝備,形成了極具國際競爭力的微細陣列制造技術方案,研制的系列高端裝備速度/精度等關鍵指標優於國際品牌,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部份技術實作國際領先。專案成果推動中國電子制造業持續高速發展等作出了重要貢獻,部份技術在全球起到了行業引領作用。近三年,完成單位新增銷售超109億元、新增利潤超14億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素發展
科技進步獎是體現產業技術進步和成果轉化套用的獎項,主要表彰技術創新性突出、經濟社會效益或者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或在推動行業科技進步、科學技術普及、改善民生、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有重大貢獻的創新性科學技術成果。2023年度科技進步獎共有132項獲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4項、二等獎97項,這批獲獎專案成果在轉化套用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據統計,成果轉化套用後在完成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5746.3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706億元,在其他套用單位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823.8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145.4億元,充分展現了廣東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素發展。
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專案(人)中,由企業牽頭完成的有55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41項,科技成果推廣獎5項),占全部獲獎專案的25.2%;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專案總數達143項,占全部獲獎專案的65.6%。
如廣東粵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杜燦陽等人完成的「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管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該專案面對東江因流量銳減導致鹹潮上溯、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城市供水安全受到嚴重挑戰等問題,研究了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管關鍵技術,解決了數據感知、融合與套用難題。開展了從設計、施工到執行全過程系統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解決了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建設面臨的復雜地質條件下高水壓盾構隧洞施工安全風險防控、高壓輸水盾構隧洞復合襯砌施工質素控制、密集交叉穿越大灣區核心城市群敏感環境保護等三大工程建設難題,研發了即時數據感知工藝方法與技術、數據整合與共享技術、多系統數據整合套用等核心技術,解決了引調水工程建設管理難題。研究成果支撐了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提前高質素完工且節約成本超20億元,實作了全部數據深度感知融合匯聚,為工程建設管理提供工程級、標段級和工區級的態勢展示與分析決策支持,形成了長距離深埋引調水工程智慧建設管理技術體系。
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實作新突破
近年來,廣東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主力軍和企業生力軍作用,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瞄準國際科學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對接國家基礎研究重大布局,著眼廣東省優勢特色產業及未來發展關鍵領域,著力實作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始創新成果重大突破。在2023年度218項獲獎專案(人)中,自然科學獎有31項,占比達到14.2%,獎勵數量再創新高。自然科學獎獲獎專案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在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中取得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青年科技人才逐步在科技創新中「挑大梁、當主角」
當前,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廣東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份。2023年度獲獎專案(人)中,45歲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有98人,占比45%,其中一等獎專案13人、二等獎專案61人,青年科技創新獎20人,科技成果推廣獎4人,特別是,青年科技創新獎獲獎人平均年齡在39歲左右。越來越多青年科學家的脫穎而出,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讓尊重科技、尊重人才蔚然成風,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大的廣東力量。
國際國內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廣東堅持開放合作理念,持續深化國際國內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科技成果和人才資源,積極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專案中,港澳地區機構參與的有6項,包括自然科學獎3項、科技進步獎3項。同時,廣東大力吸引聚集國內外創新資源。2023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專案中,有省外單位參與的專案累計89項,占比高達40.8%。此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科技工作者到廣東創新創業,已成為促進廣東科技進步的一支重要生力軍。2023年度評選出的5名科技合作獎獲獎人,在向廣東引進技術、合作研發、培育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一系列的豐碩成果,彰顯廣東對外科技合作開放共贏新格局。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武威 圖/廣東省科技廳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