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在農村築巢的燕子,每年都要遷徙5萬公裏?它們到底飛去了哪裏?

2024-04-02科學

燕子每年會來回飛行5萬公裏,冒著隨時死亡的危險,來到你家屋檐下築巢。

它們的小小身體,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飛過這麽遠的距離?其他候鳥都是向南飛,它們為何要往北繞路,執著於前往非洲?

想起燕子,你或許總是會想起「小燕子穿花衣」的歌,明明是黑白色的燕子,為什麽都說它「穿花衣」?

穿花衣的天氣預報員

燕子的黑白配色,這其實只是人類直觀的視覺感受罷了,燕子的羽毛顏色其實是很豐富的。

它的前額、喉嚨等部位是栗色或者棕栗色的,胸部有花斑,背部是一種帶有金屬質感的藍黑色。

翅膀上的羽毛和尾巴上的羽毛為黑褐色,帶有淡淡的藍色,尾翼上還點綴著花紋。

對了,尾巴分叉如剪刀一般,是人們對燕子最直白的印象。

燕子羽毛的這些華麗顏色,是由黑色素和類蘿蔔素所構成的。

它的顏色這麽豐富,而我們看到的只有黑背白腹,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在空中飛行迅速,常處於背光的狀態,匆匆一瞥,就只能看見黑白的身影一閃而過。

燕科家族中還有一種腹部有縱紋,背後腰部為黃色,像是帶了條金色的腰帶的燕子,叫做金腰燕。

金腰燕體型與家燕相似,也是長著剪刀般的尾巴。

二者在建巢方面,有很大的區別。

家燕所建的巢穴,側面粘在墻上,上方開口,像個碗一樣。金腰燕的巢則是粘在天花板上,開口在側面,呈精美的口瓶狀。

家燕巢穴

金腰雀巢穴

人們覺得家燕建的巢沒有金腰燕完美,因此將金腰燕稱之為「巧燕」,家燕稱之為「拙燕」。

巧拙之分,只是人的主觀評判,對於燕子來說,怎麽舒服怎麽來

二者的巢穴雖然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選址都是在人類的屋檐下。

【資治通鑒】曾經寫過這樣的句子:「春燕歸,巢於林木。」不是單純說燕子在林子裏築巢的現象,而是描寫戰爭的慘烈。

公元451年,魏宋之間發生戰爭,導致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百姓無家可歸,燕子歸來也尋不得去處,只得到林中築巢。

這裏只是借用燕子不歸舊巢來渲染戰爭的殘酷,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很難考證。

【資治通鑒】獨選燕子來描寫,足以說明燕子建巢對於人類屋檐的依賴。當然,在人類沒有大面積建造房屋,還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的時候,家燕的住所,大多是建在山崖上的。

人類與燕子很早之前就達成了和諧共生的關系。

在人類生活的地方,濕泥、幹草等建築材料有很多,人們樂意為燕子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認為燕子是一種代表祥瑞的鳥。

有句俗語「燕子不進苦寒門,燕子不落無福之地」,表達了人們對希望得到吉祥的願景,以及對燕子的喜愛。

燕子以一些蚊子蒼蠅以及其他的害蟲為食,能有效控制害蟲的數量,算是對人類「房東」的一種報答。

另外,燕子還為沒有電視觀看天氣預報的古人,提供了天氣預測的參考,「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就是當時觀察入微的古人的一種天氣預測產物。

大雨到來之前,空氣會變得潮濕,將空中飛著的小蟲翅膀打濕,導致它們不能高飛,只能沿著地面緩慢飛行或爬行。

另外,下雨之前空氣會變得較為稀薄,一些敏感的半高空昆蟲,會向地面聚集,一些蟄伏在土裏的昆蟲也會因為空氣稀薄感到不舒服,爬出來透氣。

因此,下大雨之前,接近地面或地面上會有很多的昆蟲,豐富的食物吸引著燕子貼近地面飛行進行捕獵。

同時,大氣的氣流也會因大雨的來臨變得紊亂,這使得燕子很難在高空穩定地飛行。

所以它們選擇在低空忽高忽低地翻飛著,捕食著雨所饋贈的食物。

橫跨亞非的燕子

燕子是一種有著雙國籍的鳥,秋去春來的遷徙,是它們每年必做的事。

每年的9月份左右,中國漸漸轉入了秋季,燕子們開始集群向著南方遷徙。

科學家對燕子進行衛星追蹤和鳥類標誌法標記,發現燕子這一遷徙路程,超乎了人們的想象。

它們先是北上蒙古國,接著橫跨亞洲大陸進入中東地區,最後跨過波斯灣、紅海以及阿拉伯半島,來到了南非落腳。

到來年2月春來,它們又動身返回中國。這一旅途的單向路程,就已超過2.5萬公裏

從中國北京到達南非,也就12000公裏的直線距離,但是這樣一繞,路程直接延長了一倍還多,是燕子不認識路嗎?

實際上,燕子根據地球的磁場來確定方向,不可能不認識路,它們選擇這樣的遷徙路線,其實是因為它們的耐力不夠,不能直接橫跨印度洋和大西洋直達非洲。

它們之所以還要向北飛到蒙古再向南,是為了避開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且這段途中食物稀少,不利於能量補給,才會不辭辛勞選擇從蒙古繞路。

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燕子在南遷之前,會充分地進食,提前積累足夠的體力。準備充分後,飛到電線桿和房檐上聚集,之後集群的燕子有秩序地朝著南方進發。

這樣的一支空中大軍在空中排成「人」字飛行,能夠有效減小空氣的阻力,減少體力的消耗。還能在遭遇天敵時起到一點震懾作用。

要飛越這麽長的距離,除了靠著團隊協作,自身的條件也是很關鍵的。

燕子的體重比同類別的鳥要輕50%左右,它們的身體為流線型,翅膀能提供強大的飛行動力,尾巴可以靈活地控制方向。

這些硬性條件,為燕子提供了每小時100到150公裏的飛行速度,這樣的速度只有遊隼等少數猛禽能相比的。

遊隼

燕子還是一種休息時間較短的鳥,除了睡覺和尋找水源,它們能在空中捕食、交配、甚至是懸停餵養幼崽。

靠著這種不停歇的空中飛行能力,燕子一天能飛700公裏以上,對於其他鳥類來說遙不可及的非洲,對它們來說只是一場普通的旅行。

燕子的非洲之旅

同樣是越冬,其他的候鳥只是朝著溫暖的東南亞飛去,燕子卻執著於跨越幾萬公裏,當然不是躲避冬日嚴寒這麽簡單。

一種普遍的說法是,燕子的祖先源於非洲南部,隨著氣候的變化以及大陸漂移重組,開始向亞洲、美洲和歐洲擴散。

南非有著全球最溫暖的冬季,且食物豐富,有利於提高燕子在冬季的存活率,但是夏季的南非太過炎熱,不利於燕子繁衍和育雛。

所以燕子選擇飛往亞洲東北部繁衍後代,冬季時再回故鄉,以此形成了固定的遷徙路線。

這一趟跨越萬裏的「回家」之旅,充滿著許多的危險。

燕子在自然界的可不是什麽猛禽,它們有許多的天敵,在長途飛行的途中,很可能遭到天敵襲擊,或是發生意外而死。

燕子夫妻:一只燕子意外死亡後,另外一只燕子停止遷徙,在死亡的伴侶身邊悲痛鳴叫

即使安全到達非洲,同樣有許多猛獸準備將它們做成美餐,非洲虎魚就是其中一種。

非洲虎魚是長著巨大牙齒的掠食者,它們生活在非洲的河流和湖泊中,善從水中躍起捕捉低空飛行的鳥。

非洲虎魚

鯊魚、水虎魚、鰻魚、梭子魚等都有捕鳥記錄,但它們捕捉的都是漂浮或靜止在吃水線的鳥。

像水虎魚這樣直接躍起捕捉飛著的鳥,是很少見的。

這樣的捕鳥方式雖然有更多獲取食物的機會,卻是很危險的行為,它們躍出水面後,很容易成為魚鷹的目標。

非洲虎魚每天20次躍出水面試圖捕捉飛燕,沒吃到燕子反被魚鷹吃,是常有的事。

成為非洲漁鷹獵物的非洲虎魚

明知有危險,還總是瘋狂嘗試,有科學家認為,這跟它所處的環境缺乏食物有關。

燕子門貼著水面低空飛行,試圖尋找水裏食物的時候。殊不知已經成為了非洲虎魚的食物。

除了猛獸,非洲的人們也在燕子到來之前,早早地架好網,準備著將遠道而來的客人一網打盡,配以熱情的火和美味的調料以示歡迎。

雖然燕子在中國被視為祥瑞的鳥,很少有人會打燕子來吃,但生存現狀也不樂觀。

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各種農藥的使用,一方面使得昆蟲數量減少,燕子也隨著食物的減少數量開始下降,另一方面,農藥也間接毒害了燕子。

所以燕子在中國也處於危險的境地,目前燕子被列入中國三有保護動物行列,對其捕捉或者進行傷害,都是違法行為。

我們應該保護這些益鳥,不要到以後,我們判斷春天到了,依靠的只是行事曆上的時間,而不是滿山花開,滿苑鳥鳴。

參考資料:

【1】【燕子每年去南方越冬是錯的?飛行數萬裏,橫跨半個地球到南非過冬】趣味科學官

【2】【非洲虎魚能夠躍出水面捕食空中飛行的燕子】神秘的地球

【3】【[科普中國]-燕子——神奇的「天氣預報員」】

【4】【小燕子,穿花衣——什麽?燕子不都是黑白的嗎??】果殼網

【5】【燕子越冬的「南方」竟然是非洲?!】三歲小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