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名家論壇」走進龜山公園,地質學者為市民講述龜山的億萬年歷史

2024-07-07科學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張熙 劉一儒 李亞茹

在龜山,一塊平平無奇的石頭,也許就隱藏著億萬年前地球的歷史奧秘。7月6日下午,武漢「名家論壇」走進武漢龜山公園,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顧松竹為市民帶來講座【龜山的「前世今生」——從巖石解密地球的歷史】。透過一塊塊巖石,顧松竹為市民揭秘龜山的地質史,「爆料」地質學家的工作日常。

「龜蛇」為什麽能鎖大江?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宏圖偉業,在地質學家眼裏,則是滿滿的地質學知識點。

顧松竹介紹,龜山和蛇山主要由堅硬的石英砂巖構成,不易被江水沖刷破壞。在三億多年前,經過了漫長的風化、侵蝕、搬運之後,組成砂巖的物質沈積。然後又不斷被新的物質掩埋,這些物質越來越厚,所遭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於是經過壓實、膠結等地質過程,就變成了石英砂巖。後來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還經過了擠壓變形,形成了今天龜山上的傾斜砂巖層,逐漸透過風化和侵蝕暴露到地表,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龜山。簡單來講,就是松散的泥沙+壓力+時間+「膠水」=砂巖,這正是地球自然演變的生動寫照。

講座中,顧松竹展示了手繪版武漢市地質旅遊圖,從巖石種類來看,武漢市區的山基本都由石英砂巖構成,江灘、東湖、天興洲、光谷一帶的山丘等都是地質旅遊的好去處。

地質學家是做什麽的?

地質學家們肩負著研究地球、獲取資源、保護弓境和減輕自然災害的重任。他們的工作不僅限於學術研究,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顧松竹介紹,人類需要的資源很多由地質學家來尋找,以鉛筆為例,橡皮、筆帽、漆和顏料、筆芯則分別由石油、銅和鋅、各種礦產、黏土和石墨制作而成。從全球暖化到環境汙染,再到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地質學家們也努力尋找解決地球可持續發展相關難題的答案。

地質學家如何解決問題?

在揭開地球神秘面紗的科學征程中,地質學家們遵循著一套嚴密的科學探索流程。面對大自然展現的種種地質奇觀,他們首先細致觀察現象,然後提出問題,接著構建假設,進行預測並檢驗。這一「觀察—假設—預測—檢驗」的迴圈過程,正是科學探索的精髓所在。

顧松竹以一塊石板上側臥的動物骨架為例,向市民詳細解釋這一科學探索過程。在面對這具骨架時,地質學家們會提出幾種可驗證的假設:這具骨架是因為生物死亡後被覆蓋而形成的?是生物試圖鉆入巖石卻未能逃脫而死?還是在石板上拼接而成?對於每一種假設,地質學家都會預測可能伴隨的現象:骨架可能因壓力而變形、巖石上可能留有生物鉆入的痕跡,或者存在拼接的跡象。隨後,他們將重返現場,進行更為深入的觀察。如果發現骨架呈現壓扁狀態,而沒有發現鉆孔或拼接的痕跡,這就驗證了假設之一——生物死亡後被埋藏的情況。透過這樣的科學方法,地質學家們能夠逐步解開地球歷史的層層迷霧,為我們揭示出一個個引人入勝的自然故事。

「人類正在創造地質歷史,也正在劇烈地改造地球。」顧松竹呼籲,雖然地球本身不需要拯救,但人類需要采取行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為深入發掘傳播龜山歷史文化,生動講好武漢城市故事,下半年,武漢圖書館將攜手武漢市龜山風景管理處,在【龜山誌】出版之際舉辦「龜山文化」系列講座。該系列講座將帶領市民穿梭於龜山的悠久歷史、深入龜山的每一個角落,探尋那些往昔歲月裏的傳說故事,領略龜山獨有的文化韻味。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