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John:中國就像我的家,希望一百歲時還能站在交大講台

2024-06-25科學
6月24日,來自美國的約翰愛德華霍普克羅夫特(Hopcroft)教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近5年來,這位85歲的外籍院士每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工作和生活時長超過半年,不論師生都直接叫他「John」。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
「人才在全世界是平均分布的,中國擁有大量的人才,他們需要更好的教育機會。我希望能幫助更多年輕人實作他們的夢想。」自十多年前到訪上海交大開始,這位圖靈獎得主便與中國高等教育與科研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9年5月16日,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左一)在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高峰會上發言。 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與中國學者研究社交網絡理論建樹頗豐】
一甲子前,霍普克羅夫特從史丹福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電腦系任教。1967年,他接受康奈爾大學的教職,參與建設電腦科學與工程系,歷任該系主任和工學院院長等職。如今,他擔任上海交通大學存取講席教授,也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作為世界著名理論電腦科學家,霍普克羅夫特提出了一種被稱為「演算法的最壞情況漸進分析法」,首次對演算法效率和優劣的判斷建立客觀準則,成為評估演算法效能的「金標準」。1986年,他憑借「在演算法及數據結構設計和分析方面取得的奠基性成就」獲得電腦科學研究的最高榮譽——「圖靈獎」。
同時,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他創立了理論電腦科學研究學科,撰寫的【演算法設計與分析】和【形式語言及其與自動機的關系】等著作成為早期經典教材,其培養過博士生包括3位圖靈獎得主、8位元美國和加拿大等國院士等。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電腦科學中心成立。
2011年,受上海交通大學時任校長張傑院士邀請,霍普克羅夫特開始擔任電腦科學方向首席教授、校長特別顧問等職,自此開啟了與中國電腦科學研究與教育的深度合作。近年來,他與中國學者在社交網絡理論研究方面建樹頗豐。他們共同定義了社區、隱藏社區、社區核心等一系列基本概念,成為分析大規模復雜社交網絡的重要工具。在神經網絡的分析方面,他與中國學者合作提出神經網絡中層表征相似性的度量方式。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交大約翰·霍普克羅夫特電腦科學中心2017年成立至今,已從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頂尖高校引進36名青年學者。截至目前,這群青年學者已有8人獲批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在全球電腦科學專業CS Rankings排名榜上,該中心助力上海交通大學理論電腦學科方向位列亞洲第一(2020-2024年)。
John Hopcroft教授為學生授課。
【倡導「101計劃」不間斷親授20門次課程】
依托在上海交大的工作經驗,霍普克羅夫特積極參與推動全國電腦科學教學改革。2021年12月,「電腦領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計劃」(101計劃)在他的倡導和發起下正式啟動,與圖靈獎得主Manuel Blum、Silvio Micali等專家委員會委員,共同指導實施電腦領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該計劃旨在針對12門電腦專業核心課程,組成頂尖師資團隊,對課程的內容、講授方式、實踐平台進行全面最佳化,引領帶動高校電腦人才培養質素的整體提升。
在霍普克羅夫特的設計和規劃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33所高校共同協作,在12個核心課程組的400余位教師共同參與下,「101計劃」階段性成果【高等學校電腦類專業人才培養戰略研究報告暨核心課程體系】(「101計劃」白皮書)去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101計劃」目前已成為集中全國優勢力量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工程,並已在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套用推廣,引領效應日益凸顯。
John Hopcroft與學生交流。
對於交大電腦學子,「轉身遇見大師」成為一種日常。自打紮根中國校園,霍普克羅夫特親自參與拔尖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並親自撰寫課程講義,每年給上海交大致遠學院拔尖學生開設電腦課程,不間斷授課20門次,長達684學時,培養了近600名拔尖創新人才。而且,還編寫了兩本教材無償出版。
同時,他促進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頂尖高校開展教育合作,邀請20余位全球知名學者為本科生開設42門次的前沿課程。其中,多位圖靈獎得主、沃爾夫獎得主給本科生做學術報告,分享學科前沿和人生感悟。在他的推動下,學院選派近200名本科生在康奈爾大學進行1到6個月的修課與實習,並將合作輻射到數學、化學等方向。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在課堂上。
「大一剛入學,我就參加了霍普克羅夫特教授的座談會,他喜歡和我們面對面聊天,」致遠學院2021級約翰·霍普克羅夫特班學生張天宇說,老教授還常常耐心教導他們如何規劃自己的學術生涯,「讓我們不僅要學習如何套用現有的技術和理論,更要勇於探究它們背後的原理和更為廣泛的可能性,有勇氣和信心去探索科研領域的‘未至之境’!」
「中國就像我的家,希望我100歲時還能站在交大講台上,幫助更多年輕人實作他們的夢想」,這是美國教授John與中國上海交大的深厚情緣,更是他的中國教育之夢。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