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名小卒到"北鬥女神":揭秘她走紅的背後故事
在2016年的一個普普通通的科普論壇上,一位叫徐穎的女科研工作者走上了講台。
徐穎在演講中脫口而出:"雷電和恐怖片更般配哦,那麽雷電和什麽不般配呢?沒錯,就是衛星發射。"這話一出,台下觀眾哄堂大笑。
徐穎僅用幾句話,就將復雜的北鬥導航系統解釋得簡單明了,還帶有一些小幽默。
這位既有顏值又有才華的女科學家的演講影片釋出後,播放量已破2000萬!眾多網友紛紛被其魅力所折服,"北鬥女神"的美譽也因此而聲名遠播。
不要以為徐穎做科普是為了出名。她的心中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北鬥系統的重要性。畢竟,一開始有很多人認為北鬥只是一個"山寨版GPS"。
但是,徐穎的態度堅決,她表示:"讓產品來說話,用最後的效能來打臉"。
面對"女神"的稱號,徐穎卻優雅地婉拒了。她表示:"我不喜歡這個稱呼,感覺過於網紅化。您能否幫我改為'北鬥青年科研工作者'?"徐穎還幽默地調侃道:"趁現在我還能用'青年'這兩個字。
再過兩年,我們就要叫她'北鬥中年科研工作者'了。她的這波自黑操作,更是讓人對她的好感度倍增。
徐穎走紅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顏值和才華,更重要的是她能把深奧的科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她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了北鬥系統的重要性。
這難道不是科普的真正目的嗎?讓科學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讓更多人喜歡上科學。
徐穎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魅力源自於對事業的熱愛和專註。她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什麽是真正的"網紅"——不是靠臉吃飯,而是用實力說話。
四川農村到中科院博導的逆襲之路:天才少女的奮鬥史
徐穎的人生經歷,無疑是一本精彩的人生教科書。1983年,她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山村。當其他孩子還在唱兒歌的時候,4歲的徐穎已經坐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室裏了。
別擔心,她這麽小就上學肯定能跟上進度的,要知道徐穎一直都是班裏年紀最小,成績最好的學霸。
徐穎的父母采取的是"放養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她,父親是農技站的技術員,而母親是一名數學老師。處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徐穎既能感受到踏實的生活,又能享受到自由的成長空間。
多年後,當女兒挑起國家專案的重任時,媽媽對她的囑咐僅僅是「註意身體健康」。這份從容不迫的淡定,不得不讓人稱贊她的風度。
16歲的時候,徐穎考上了大學,是的,就是16歲!別人還在為高考焦頭爛額的時候,她已經在北京資訊工程學院悠閑自得地學習生活了。
徐穎表示,她選擇通訊專業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聽到「21世紀是通訊的世紀」這句話。然而,這個看似隨意的決定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2004年,徐穎考入了北理工,讀研究生。在一個巧合的機會中,她有幸進入了北鬥課題組。從那時起,她與北鬥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天才少女開始了她在北鬥征程的旅程。
經過6年的苦讀,26歲的徐穎就拿到了博士學位。這個速度簡直太驚人了,猶如開掛一般!然而,她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努力。
再經過6年,即32歲的徐穎,便成為了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所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一般來說,想要成為博導,至少需要達到40歲以上的年齡。
徐穎回憶起那段時光,感慨萬分地說道:"那段時間很清苦,但卻很快樂。因為年輕是一個不斷得到的過程,你可以明確感受到自己在走上坡路。
徐穎的故事揭示,天賦固然重要,但努力和堅持更為關鍵。從四川小山村到中科院博導,她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努力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的真諦。
在科研道路上的從菜鳥到行業翹楚,用盡全力的奮鬥
徐穎的成功並非輕而易舉。剛進入實驗室時,她可是遇到了很多挫折。她對研究方法不熟悉,計算數據總是出現問題,這讓整個團隊的進度都受到了影響。
徐穎因此心裏特別難受。
然而,我們的徐穎卻不是輕言放棄的人,她選擇了更加拼命的工作方式。往往天還沒亮就已經抵達實驗室,一直忙碌到淩晨才回宿舍。
當我累得不行的時候,我直接在實驗室裏打個盹兒。
整整六年,徐穎都在拼命工作。每天天還沒亮,她就去實驗室,一直到淩晨才回去睡。有時候累了,她就直接在實驗室過夜。
這種奮鬥的精神真的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導師的鼓勵和自身的堅持下,徐穎成功從菜鳥華麗轉身為研究組的頂梁柱。如今,她已累計申請了28項發明專利,並行表了24篇SCI論文。
然而徐穎並未滿足於此,她說:"我還稱不上科學家,充其量就是個工程師。"想到孫家棟院士也自稱"工程師",徐穎忍不住自嘲說:"那我連工程師都算不上了。
這份謙遜不禁讓人為她點贊。
徐穎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努力和堅持。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只要有足夠的拼搏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年輕人,我告訴你,別總是把註意力放在別人的成功上,感到羨慕和嫉妒,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徐穎能夠成功,並不是靠天賦,而是她那一股毫不放棄的拼勁。
北鬥系統的中流砥柱:從質疑聲中崛起
北鬥系統在被人談論時,總是會受到各種質疑。有人說它是山寨版的GPS,還有人認為投資上百億是在"打水漂"。面對這些質疑,徐穎的回應非常硬氣:"用產品來說話,讓最後的效能來打臉。
沒想到,北鬥系統在2008年汶川地震央顯露了它的真正價值,災區發出的第一條訊息就是透過北鬥終端機傳輸的。
這一刻,北鬥系統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它的重要性。
疫情期間,武漢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北鬥系統又立大功。這次它對這些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持,讓人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
徐穎深知,北鬥系統要真正發揮作用,除了技術,還需要讓更多人了解和使用。她指出,「並非用不起,而是不敢用、不想用,才是制約北鬥發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她投身到科普工作中,並表現得非常積極。
在一次科普講座中,徐穎不忘給男大學生提供一些追女生的小技巧:"追求女生可以嘗試換一種表白方式,不再采用宿舍樓下擺玫瑰花這種傳統的、看起來有些'土'的方法。
你可以將想說的話轉換為摩斯密碼,然後將其放入衛星上。當衛星經過地球上某個特定位置時,會向她的手機發送摩斯密碼。
這樣,她不僅可以收到你的話語,還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顆衛星為你亮起的燈光。
徐穎對於科普事業的貢獻也得到了業界的認可,2019年,她榮獲"科普中國形象大使"稱號。
徐穎的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質疑往往是一個展現個人實力和證明價值的好機會。她與北鬥系統一起,用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功案例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價值。
此外,她還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接納這項先進技術。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些成功打破性別藩籬的優秀女性榜樣,她們在面對質疑時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是激勵和啟發了更多的人。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徐穎經歷了不少性別歧視。
徐穎有次面試時,面試官直接對她說:"女生不適合做科研,還是工作好。" 面對這樣的言論,徐穎立即反駁道:"沒有不適合做科研的性別,只有不適合做科研的人。
徐穎並未將自己的話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在科研領域,她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導,她的發明專利高達28項,發表的SCI論文有24篇。
這樣的成績單展示出來,不知道多少人會感到自愧不如。
當被問及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時,徐穎以其一貫的犀利風格回答道:「好像從來沒有人問一個男科學家這種問題,但女生卻總是被問及。
徐穎曾鼓勵更多女生投身科研,她表示"科研界是一個特別容易打破性別的天花板的行業,大家都用成果說話"。這話說得非常對!在科研領域,重要的並不是性別,而是你的能力和成果。
徐穎的故事給所有女性樹立了一個優秀的榜樣:只要夠優秀,沒有什麽可以阻擋前進的步伐。她用行動告訴我們,不要被所謂的"性別限制"束縛住手腳,大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徐穎讓人不得不想起那句名言:不要問這個世界能給你什麽,而要問你能給這個世界什麽。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姐妹們,聽好了!別被那些老觀念給束縛了。
未來可期:科普使命與科研理想的雙重追求
現年40歲的徐穎,事業正處於巔峰時期。然而,她並未因此停下腳步,而是依然在科研和科普兩方面持續奮鬥。
左手科研,右手科普,徐穎這是要當科學界的全能選手啊!她說:"當你站在太空的角度思考問題,很多事情好像就不值得討論了。
你看著星空,對'女孩子不適合當科學家'這樣的話一點都不屑於反駁。你只會覺得星空多廣闊啊!每一個人在她面前都是平等的。
在徐穎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去追逐星辰大海的夢想,而不僅僅是留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的掙紮。甚至連那些來自偏遠農村的孩子們,也開始立誌成為一名太空人,在宇宙的高度尋找自己的未來。
讓每個人心中都種下科學的種子,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科普效果嗎?
徐穎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夢想,並為之奮鬥,就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她用實際行動證明,女性不僅可以在科研領域取得顯著成績,還能成為他人的榜樣。
未來的道路上,我們期待看到徐穎在科研領域取得更多突破,也期待她能繼續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喜歡上科學。
朋友們,一起來為徐穎加油!同時也為所有追逐夢想的人加油!記住,星空很大,只要你有勇氣追逐,一定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