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西北多座湖泊起死回生,是當地氣候變濕潤了?「人」的因素更關鍵

2024-07-11科學

有沒有發現,自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過去十幾年,西北地區有很多幹涸了數十年的湖泊,正逐漸重現生機?

全城探秘舉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1.台特瑪湖,位於新疆塔裏木盆地東南,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座湖泊逐漸幹涸,最終在1983年徹底幹涸;

台特瑪湖

本世紀初,幹涸了30年的台特瑪湖再次出現遼闊水面, 2017年面積達到511平方公裏,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最大面積, 如今水面也基本維持在100平方公裏左右。

哈拉諾爾湖

2.哈拉諾爾湖,位於甘肅敦煌西北部,也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幹涸, 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在 2017年重現生機,形成面積達到24平方公裏的水面。

青土湖

3.青土湖,位於甘肅民勤縣,1959年徹底幹涸, 隨後在 2010年起死回生,如今季節性水域面積也達到27.65萬平方公裏。

這些湖泊有幾個很明顯的共同點,比如都曾是內陸河流的尾閭湖 ,台特瑪湖曾是塔裏木河的尾閭湖,哈拉諾爾湖曾是疏勒河的尾閭湖,青土湖則是石羊河的尾閭湖;

三座湖泊都是西北地區內陸河的尾閭湖

而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位於中國西北地區;

眾所周知, 西北地區氣候幹燥,大部份區域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並且分布著遼闊的沙漠戈壁;

西北地區植被分布,灰色幾乎都是沙漠

有個數據很有意思:

在很多人印象裏,西北地區有新疆、甘肅、寧夏、陜西以及青海五個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西北五省」,面積約304萬平方公裏,但實際上,更 廣義的西北地區還包括內蒙古,總面積則達到428.4萬平方公裏;

中國沙漠幾乎都集中在廣義上的「西北六省」

如果按照後一個定義,那麽 中國面積高達130.8萬的沙漠戈壁區域,則幾乎全部份布在西北地區,占比超過30%;

由此也能看出西北地區氣候之幹旱。

那麽,上面提到的這幾個湖泊,為何卻在幹涸數十年後又起死回生呢?

最近全城探秘看到不少文章,都把原因歸結為西北地區的氣候變得越來越濕潤了。

中國年降雨量分布,西北相對幹旱

從過去數十年的研究數據來看,確實有一定道理!

1.以西北面積最遼闊的新疆為例: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新疆年均降雨量只有140毫米左右, 但在2011-2018年,這一數據卻超過了180毫米 ,相比50年前增加了43.5毫米,增幅高達30% ;

尤其是2016年,其年降雨量高達247.6毫米 ,創下了196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過去一段時間,西北地區大部份地方氣候都變得更加濕潤了

2.實際上,雖然新疆相比西北其他省份距離海洋更遠,更加深入內陸,但其氣候變濕潤的趨勢反而更加明顯,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新疆的降雨增加趨勢已經持續了差不多40年;

相比之下,近些年, 西北地區東部降雨量也開始有所增加,但從本世紀初至今也不過20多年;

而超過40個氣象觀測站的歷史數據顯示,整個西北的氣候相比以前確實變得更加濕潤了,從1960-1985年,西北地區年降雨量僅100毫米左右,1986-2009年則增加到130毫米以上,2010年以後更是增加到150毫米;

雨水在西北沙漠沖出的痕跡

無疑,這個增幅是相當令人震撼的。

3.未來,西北地區氣候變濕潤的趨勢仍將持續很多年;

根據科學家研究和多個氣候模型的預測,在未來50年,西北地區西部的降雨還有可能會繼續增加 ,也就是說,這片區域的氣候將會變得更加濕潤。

近些年,塔克拉瑪幹沙漠多次發生洪水

不可否認,西北地區很多湖泊重現生機,當地氣候變濕潤、降雨量增量確實是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以下幾點:

第一,西北地區降雨量的增加是相對的,並沒有真正扭轉當地幹旱缺水的情況。

中國年蒸發量地圖,西北地區非常高

由於深居內陸且地表植被稀疏,再加上長時間的日照,西北地區絕大部份區域都很難留住地表水分,年蒸發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

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幾座湖泊所在區域!

台特瑪湖位於塔裏木盆地東北邊的大缺口附近,原本就是風口, 所在區域內年平均風速達到每秒2.7米,極端最大風速可以達到每秒40米以上;

三座湖泊都位於西北「風口」

而哈拉諾爾湖和青土湖呢,它們都位於河西走廊,南側的阿爾金山、祁連山都是西北-東南走向,缺乏縱向高大山脈,所以也要常年面對強勁的西北風;

因此,三座湖泊所在區域的年蒸發量甚至要高於西北其他很多地方,基本都在3000毫米左右, 也意味著它們的地表水流失更快;

西北地區是中國水分虧損最高的地方

即使過去數十年,西北地區年降雨量大幅增加,但也只有不到200毫米,甚至不到這片區域年蒸發量的1/10,相比三座湖泊所在區域的年蒸發量,更是有著巨大的「缺口」;

這就跟我們經常看到的數學題一樣, 一個水池,一邊往裏註水一邊往外排水,如果池子裏要想蓄水,註水量就要大於排水量才行,否則只會逐漸幹涸 ;

上面提到的湖泊也是同樣的道理;

三座湖泊都位於水分「巨虧」的西北地區

對它們而言,只要區域內年降雨量與年蒸發量之間的巨大「缺口」沒有得到顯著縮小甚至被彌補 ,那麽整片區域內的缺水狀況就無法真正扭轉,它們想單靠「自然」的力量起死回生便也無從談起。

第二,西北地區過去數十年降雨增加,也沒有遏制區域內沙漠擴張的勢頭。

由於蒙古高壓和西風帶的影響,中國西北地區常年刮西北風和東北風,在強勁風力的吹動下,西北地區的很多沙漠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在向外擴張;

而沙漠擴張,也是西北地區湖泊幹涸乃至消失的重要原因;

塔克拉瑪幹南移

比如塔克拉瑪幹沙漠就在不斷南移,當中的個體沙丘南移速度達到每年50-60米,而在過去一千年裏,沙漠整體南移了100公裏左右,台特瑪湖的幹涸,就與其有著密切關系;

巴丹吉林沙漠東擴

巴丹吉林沙漠則在不斷向東移動,移動速度也達到每年3-5米,導致青土湖在數十年前徹底幹涸;

過去數十年,西北地區雖然氣候變得更加濕潤,但只要常年強風以及幹燥的氣候沒有徹底改變,那麽區域內沙漠擴張的長期趨勢就也很難得到扭轉, 尤其是上面提到的 三座湖泊,在上世紀基本上都已經成為沙漠的一部份了;

青土湖曾成為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份

單靠增加的那點降雨量,就能讓擴張了數千年甚至更久的沙漠後退,湖泊重現?

恐怕很難吧。

第三,西北地區增加的降雨,恐怕也很難抵消當地用水需求的增長。

在上面全城探秘提到,西北地區如今的年降雨量達到150毫米左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為100毫米,增加了大約50%;

1964年各省人口

但是,西北地區的人口顯然增速更快, 比如新疆,1964年人口為727萬,如今已經高達2598萬,增加了3.5倍,同一年甘肅人口約1263萬,如今也達到2465.5萬,也增加了將近2倍;

人口增加,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當然也會隨之增加 ,更何況隨著西北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當地的工業、第三產業同樣也會產生龐大的用水需求;

可以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西北地區年降雨量雖然增加了50%,但用水需求肯定遠大於這一數碼, 前者的增加,根本無法抵消後者;

如今依舊幹涸的羅布泊

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內的湖泊,想要單靠氣候濕潤帶來的降雨增加就重現生機,估計也是強「水」所難吧。

在全城探秘看來,台特瑪湖等湖泊之所以能在幹涸數十年後起死回生,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人」;

原因很簡單!

只有「人」,才能在極短時間內改變一座湖泊的命運。

台特瑪湖與大西海子水庫

想想上面提到的三座湖泊,雖然從長期趨勢來看,估計都會逐漸幹涸,但加速了這個過程並「一錘定音」的,還是人為因素:

黨河水庫

台特瑪湖之所以徹底幹涸,是因為大西海子水庫截斷了塔裏木河下遊的河水;

哈拉諾爾湖之所以幹涸,是疏勒河、黨河上遊相繼修建了昌馬水庫、雙塔堡水庫水庫和黨河水庫;

青土湖之所以幹涸,是石羊河上遊修建了紅崖山水庫……

等等!

青土湖與紅崖山水庫

而近些年,它們之所以重現生機,同樣與人為因素息息相關:

1.先說台特瑪湖;

它能夠起死回生,是因為就在2001年,總投資107.3億元的【塔裏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得到批復並開始實施 ,幾乎同時,在當地的精準排程下,向塔裏木河下遊的生態輸水工作也隨之展開;

塔裏木河下遊生態補水

從2000年到2023年,經過多達24次生態輸水,累計輸水量超過90億立方米, 台特瑪湖才逐漸恢復,並維持著相對穩定的水域面積;

在人們對用水需求的精準排程下,台特瑪湖附近還形成了223平方公裏的濕地,而整個塔裏木河下遊的生態環境也得到明顯改善,高達2285平方公裏的區域植被得到恢復,河道兩側2公裏範圍內地下水位也從10米回升到2-5米。

台特瑪湖

2.再看哈拉諾爾湖;

2011年,敦煌開始實施【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將雙塔水庫和黨河水庫入庫水量的10%至20%用於下遊河道的生態補水, 尤其是2016年,由於當地汛期降雨量較大,下遊生態補水量達到5000萬立方米;

哈拉諾爾湖與疏勒河

由此,幹涸數十年的哈拉諾爾湖重新匯聚出一片水域,並在2017年增加到24平方公裏左右;

而到了2019年,哈拉諾爾湖的湖水甚至向下遊溢位,沿著幹涸近300年的疏勒河故道流入了140公裏之外的哈拉齊湖。

3.最後看看青土湖;

民勤縣青土湖之所以在2010年重現生機,則與有名的景電工程有關;

景點工程分為三期,其中景電三期又被被稱為景電二期延伸向民勤調水工程 ,工程於1995年開工,透過一條長達83.4公裏的暗渠將黃河水輸送到民勤縣,2001年正式投入執行;

景電三期工程

對青土湖來說,景點工程有多重要?

2022年,石羊河在民勤縣蔡旗斷面過站的總徑流為3.3億立方米,其中景電工程調水1億立方米,占比將近1/3 ,而在隨後的2023年,景電工程向民勤調水量更是達到1.46億立方米,占石羊河蔡旗斷面向下輸水量的的54%;

景電工程調水

有了充沛的輸水補給,不僅青土湖起死回生,其附近區域的地下水位也回升了1.15米,並在周邊形成了面積127平方公裏的濕地。

可以說,青土湖2010年重現以及附近生態環境的改善,景點工程都居功至偉。

青土湖水面遼闊,植被豐茂

整體而言,西北地區多個湖泊在幹涸多年之後重現生機,區域內氣候變濕潤的因素確實不可忽視;

但全城探秘認為,「人」的因素顯然更加重要;

在當地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不變,且用水需求遠大於自然降雨增加的情況下, 也只有透過人們的科學排程,才能「輾轉騰挪」出足夠的水量,從而為這些湖泊的恢復生機創造條件。

今天西北地區的氣候變遷趨勢跟漢唐時期很像

此外,全城探秘還看到了一種說法,西北地區近些年氣候變得暖濕,與中國歷史上的周秦漢唐等強盛時期類似,認為這是我們又一次的「國運」到來;

說實話,乍一聽確實很鼓舞人心, 但全城探秘想說的是,氣候也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發展,但真正的「國運」,都是「人」努力奮鬥、拼出來的;

漢武帝北征匈奴路線

漢武帝的開疆擴土、隋唐時期的勵精圖治等等,才是強漢盛唐得以出現的根本!

今天的我們也一樣,我們的「國運」,我們的強大,同樣跟氣候的變化沒啥關系,需要我們用一雙手去幹,用一步步的腳踏實地,努力前行……

疏勒河下遊的胡楊林,風景優美

只要這樣,我們的「國運」和未來,就會像如今的台特瑪湖、哈拉諾爾湖以及青土湖一樣,生機勃勃,美好似錦;

加油!

(部份圖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浮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