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023新增院士 | 同濟童小華院士:甘於長年坐冷板凳,一心埋頭做學問

2024-01-22科學

圖說:童小華 采訪物件供圖

6年前,身為同濟大學測繪與地理資訊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童小華,領銜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資訊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專案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為當年上海地區唯一的一等獎。那時,他幾乎「躲」開了所有媒體的鏡頭。昨天,當他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人們同樣找不到他。而熟悉他的同行則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因為「童教授素來很低調」。

樸素、沈穩、內斂……和生活中的童小華性格形成對比的,恰是他在學術思維上的活躍與機敏。「童小華老師是同濟人的優秀代表,甘於長年坐冷板凳,一心埋頭做學問。」校黨委書記楊賢金說。如今,童小華又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的殊榮。

歷史定格在了這一刻:在距離月球表面100米處,「嫦娥三號」著陸器懸停,基於多波束激光三維成像,在不足一秒時間內即掃描獲取月球表面地形影像,從而保障「嫦娥三號」成功避開月球表面的石頭、坑窪等障礙物,在平坦地形處安全著陸。而為此關鍵任務中「著陸避障激光系統極短成像時間下實作量測級探測精度」提供可信度理論方法支撐的,正是童小華團隊。

童小華是同濟培養的院士,在同濟大學接連讀完本、碩、博,畢業後留校。「從學生時起,他就一直是最勤奮、最用功的那一個」,程效軍教授曾是童小華大學4年的班主任,可以說是看著他一步步奮鬥、成長的。程老師介紹說,當時工作非常好找,同學們本科畢業大多去房地產公司就業,唯有童小華選擇保研,安守書齋。

從讀博時起,童小華就開始瞄準「空間數據的精度」這一國際前沿方向,20年來一直潛心深耕這一研究領域,從數據的精度誤差,到數據的不確定性,再到數據的可信度,在相關理論與技術方面不斷獲得發展和進步。他帶領團隊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測繪遙感地理空間數據質素控制的理論技術與方法,並將它們從地面上的套用擴充套件到中國的航天事業。

創新的基礎在於人才。童小華將「教書育人」視為自己為師之天職,對「人才培養」格外頂真:每周課題組的學術例會雷打不動。他堅持為本科生上課,均為全英文課。他不輕易調課,為不影響正常授課,他經常乘頭班航班外出參加學術活動,趕最晚一班航班返滬。

學生們說:「童老師是實幹家,是一步步踏踏實實做出來的。」「他本來就很聰明、有天賦,偏偏他還比別人更努力。」 「老師既能把握研究的大方向,對治學的細節方面又十分嚴謹,還特別富有科研的抱負與激情。」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