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地球噴射巨大光柱,紅色朝下藍色朝上?地球在「抽煙點火」?

2024-01-28科學

1989年,一架太空穿梭機經過澳洲的上空。微光攝影機意外捕捉到外面有一束光柱射向天空。

這道光柱呈現出細錐形,發出淡藍色的光,看起來就像是從地面發射直上太空的。

(捕捉到的藍色噴流)

在此之前,人類還沒有觀測到過這種現象。光柱是什麽?又是從何處產生的呢?

藍色噴流和紅色精靈

30年後,南非的一位攝影師在外取景時,無意間也拍攝到了類似的現象。只不過這次噴流呈現出暗紅色,而且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科學家也知道它究竟是什麽了。

關於它的起因,還得回到上世紀20年代。一個叫韋遜的英國物理學家當時表示,在積雨雲的上層,會出現放電現象, 這叫做中高層大氣放電。

(常規閃電發生在較低空域)

雖然當時做了預言,可直接看到這種現象,已經是幾十年以後了。1989年拍攝到的照片,隨後便被送到了一些大學的研究人員手裏。

此後經過幾年的研究,阿拉斯加大學的科學家,將這種放電而呈現出來的現象稱之為「精靈」。由於當時這種現象還沒有被大規模觀測到,科學家為了避免公眾對這一現象產生誤解,後來又將其稱為 「紅色精靈」或者「藍色噴流」。此外,它還有「紅閃」等名稱。

到上世紀90年代,航拍類的放電現象被播放,公眾才逐漸了解到了這一現象。此後,世界範圍內對這一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相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時至今日,在空間物理、大氣電學和中層大氣領域,圍繞這一現象的研究已經相當的熱門。根據輻射形態特征和發生位置的不同,這一現象在科學界被歸納總結為4大類。

從電離層區域向下發展的,這被稱為紅色精靈或者叫紅閃。如果是從雷暴雲的頂部向上發展的,類似沖破大氣層的光柱,這被稱為藍色噴流或者叫藍激流。

(紅色精靈的彩色照片)

如果發生區域是在低電離層區域,產生現象是由閃電激發所致,這叫做圓環狀放電。如果發生區域是從雲頂向電離層發展的,這就叫做巨大噴流。

根據4種不同的現象可以看出, 紅色精靈和圓環狀放電,發生時的光柱是向下的。 藍色噴流和巨大噴流,其產生的光柱則是向上發展的。

為了便於記憶,可以簡單概括為紅色的模樣是朝下的,藍色的現象是朝上的。

了解了它們的發生區域和特征,其形成的背後機制又是什麽呢?

(藍色噴流)

紅色精靈,被擊穿的空氣介質

從地表向上,大氣會隨著高度的增加,密度也在有規律的降低。等到達距離地面60公裏左右的高度,氣壓很低,空氣密度也相當稀薄。

雖然這裏屬於低氣壓的環境,但是閃電依然會產生。而且,如果是強烈閃電的產生,其形成的電場擾動,會把周圍的空氣介質擊穿。

簡單理解起來,就跟我們日常看到的電擊火花類似。說白了,這也是一種閃電現象,只不過和普通低空區域的閃電比起來,紅色精靈發生的區域比較高,雷暴在高空中更廣闊的空間,產生了進一步的放電。

(國際太空站拍攝到的馬來西亞上空的紅色精靈)

因為發生高度在中高層空域,所以人類在地面肉眼的情況下基本看不到。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科研人員專門組織了一次對紅色精靈的研究。

研究人員利用兩架噴射式飛機,飛到一定的高度後,然後在相距10到75公裏之間的區域進行交叉觀測。很快科研人員就有了收獲,而且利用搭載的相機,拍攝到了紅色精靈的彩色照片。

經過研究發現,紅色精靈整體可以分為3部份。最上方的部份被稱為「頭發」,它分布的高度是在88到95公裏之間的區域。

(智利天文台拍攝到的紅色精靈)

中間的部份為「頭」,它的高度區域是在66到74公裏之間。從頭發到頭這兩部份區域,它整體呈現出來的顏色是紅色的。

最下部份的區域被稱為 「卷須」,它所在區域的分布高度為40到60公裏。從外觀來看,卷須的上半部為紅色,下半部會逐漸變成紫色,最下端則變成藍色。

經過多年的觀測研究,紅色精靈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多樣的。有的整體是圓柱狀,有的看起來像胡蘿蔔,有的看起來像焰火,還有的看起來像跳舞。

(攝影師拍攝到的紅色精靈,可以清晰看到它比常規雲層高出很多)

其形態各異,亮度也不低,但持續的時間並不長,每一次只有幾十毫秒。也就是說,紅色精靈也跟普通閃電一樣,在高空區域一閃即逝。

科學家認為,雖說紅色精靈需要到達一定的高度才能看到,但是並不表明它很少見。相反,紅色精靈出現的頻率很高。

根據研究推測, 全世界每天各處的高空區域,至少會產生幾千個紅色精靈。要想在地面觀測,需要用到低光度觀測器材。

(攝影愛好者在青藏高原捕捉到的一次紅色精靈)

在晴朗的夜晚,將光學器材對準天上的雷暴系統上空區域,接下來就能靜靜的等待精靈的現身了。至於最終能不能捕捉到,完全看運氣。

紅色精靈還相對常見,對比之下藍色噴流和巨型噴流等現象,想要觀測和記錄的難度就更高了。

藍色噴流,有點害羞

如果說紅色精靈聽起來像個調皮的孩子,藍色噴流就像一個害羞的大姑娘。它發生的區域是在雷暴雲的頂部,且產生的放電現象,是向更高處的平流層的。所以這樣一來,觀測它的難度,就要比形態向下發展的紅色精靈高多了。

根據此前的研究,藍色噴流形成後, 向上發展的速度相對較慢,每秒在100公裏左右。其向上發展或者說噴射的高度,最終能夠達到40到50公裏。其整體是圓錐形的,持續的時間在200到300毫秒之間。

為了專門捕捉這一現象,美國的科研人員在組織研究時,也專門出動了高空飛機。飛行器上搭載了攝影機等光學器材,只等藍色噴流現身。

在上世紀90年代的集中研究期間, 科研人員一共捕捉到了56例藍色噴流現象。其中,有34例還是被兩架高空飛機同時拍攝到的。

經過交叉研究發現,觀測到的藍色噴流,其始發高度在17.7公裏的空域,而後向上噴射的高度達到了37.2公裏。最大的噴射速度達到了每秒112公裏,持續的時間為200到300毫秒之間。

(阿根廷捕捉到的巨大噴流)

此外,巨大噴流的特征表現,和藍色噴流的表現是相似的。它也是從雷暴雲的頂部向上延伸,高度可以達到70到90公裏,其延伸的區域可以達到電離層的下端。

巨大噴流曾被影片捕捉到過,彼時拍攝的距離遠在200公裏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巨大噴流的現象,多發生在熱帶區域的海上雷暴雲之上。相比於藍色噴流,它被觀測和拍攝到的次數更少。

(巨大噴流)

統計顯示, 從2004年到2012年,世界各處監測到的紅色精靈現象有1954例,藍色噴流有3799例,巨大噴流卻只有92例。

有人可能會疑惑,不是說藍色噴流很「害羞」嗎,怎麽監測到的次數反倒多呢?那是因為相關的監測,是利用外太空的衛星捕捉到的,所以相比於地球內部的監測器材,處於外太空的衛星自然就能更多捕捉到向上噴射的藍色噴流了。

與天氣條件有哪些關聯

不管是藍色噴流還是紅色精靈,背後都是高空區域的放電現象,既然是放電現象,跟天氣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科學家認為,要產生這種現象,需要強度很高的閃電才行。閃電所產生的能量,足以支撐其在高空區域產生二次放電現象。

所儲存的靜電,位於對流層雷暴中電荷分層中,透過閃電放電耦合,進而將這種現象呈現在中高層空域。所以,只要瞬態電場的能量足夠大,就能產生這種奇異的現象。

而雷暴本身又是多樣性的,它攜帶有大量的能量,同時也攜帶有足夠多的雨水。所以雷暴的對流活動發展到一定的強度, 既會出現放電現象,也可能會伴隨著暴雨、龍卷風和冰雹。

所以總結來看, 奇特現象的背後,也跟災害性的天氣有密切關聯。 目前,高空衛星或者空間站可以清晰的觀測閃電,也可以辨識災害性天氣影響到的區域。

也就是說,只要捕捉到紅色精靈或者藍色噴流,那在雲層的下方,也有很大的概率正在醞釀一場猛烈的暴風雨。

結語:那些被捕捉到的巨大噴流

2001年,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科研人員捕捉到了一個巨大噴流。這個巨大噴流發生在海洋上空一塊積雨雲的頂端,它向上噴射的高度達到了驚人的70公裏。

其瞬間爆發的速度很快,達到了每秒50000米,緊接著又分成兩股噴流,速度更是達到了每秒16萬米到25萬米。

瞬時爆發的能量很大,但持續的時間卻連一秒都不到。當噴射到電離層的高度後,該噴流消失。

2010年,國內的科研人員在黃海空域,也捕捉到了巨大噴流。其發生地同樣位於雷暴的上方。噴流發生後,向上噴射的高度達到了89公裏。

除了觀測到該現象之外,很多科學家都認為, 多年來高海拔地區飛行器無緣無故發生故障,可能就跟噴流或者紅色精靈的放電現象有關。

綜合來看,該現象的背後就是中高空域的放電現象,產生類別多變,發生的地點則囊括了地球上的任何一處空域。從本質上看, 閃電是如何產生的,該現象就是如何產生,只不過其蘊含的能量更大一些罷了。

參考資料:

【專家揭秘罕見的「幽靈閃電」】 中國氣象局 2019年3月4日
【中高層大氣瞬態發光事件(TLEs)及可能的影響】 地球科學進展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