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有個夢想,就是做一名科學家,去探索宇宙的未知,去探尋星星的奧秘。但遺憾的是,長大了才曉得,原來科學家這條路是超級難走的,並且門檻特別高。
古代社會沒條件也沒上升途徑,大家只能把科舉放首位,人生興趣放其次,這就有了那些半瓶子晃蕩的科學家。現在呢,有很棒的資訊科技支持,還有偉大的中科院目標,所以更多人朝著這方向努力,可真正能進去的人特別少。
就拿我們這期要聊的主人公來說,她是一位特別有名的中國女科學家,可遺憾的是,努力了一輩子,卻被中科院拒絕了4次。最後,沒辦法就當上了美國院士。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一、女科學家的奮鬥】
在中國古代啊,老是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封建時候呢,男性占主導地位,女性想謀求發展可太難了。就說李清照吧,晚年的時候想教一個小女孩學文學,可沒想到被「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一懟,半天都不知道說啥好。
這樣就能看出來,中國古代的女性發展道路又窄又難走。但到了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從建國起就有了男女平等的平台,男性和女性一起努力奮鬥,在科學領域也開始有很多女性加入進來了。
咱們的主角李愛珍就是奮鬥者中的一員。她打小就立下誌向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不過她和咱們不一樣,她不光有理想,還有恒心,最關鍵的是她還有那樣的能力。
李愛珍小時候對科學數碼就特別敏感,考試成績向來名列前茅,每次跟老師交流都能舉一反三。從她對數碼的敏感和敏捷的思維就能看出來,她天生就是當科學家的料。
既然有天賦也有理想,那就得靠時間來積累,然後在未來有所收獲。果然啊,李愛珍沒讓大家失望,很快就考上了復旦大學。
李愛珍進了這所人人羨慕的學府後,她的成長並沒有停止,而是又從一群學霸裏冒了尖兒。上學的時候就被大家看好,還被請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呢。學生時代就這麽有出息,周圍人的羨慕和敬佩,就是對李愛珍的認可。
研究所裏的生活狀態和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以前在大學,又自由,又歡樂,還充滿人情味,可研究所裏只有冷冷清清和埋頭苦幹。不過李愛珍可沒有一點不適應的感覺,相反,她還特別享受這樣的生活呢。面對一個又一個的研究和試驗,她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就因為在這段時間裏有了積澱,她很快就有了大量的實驗經驗,也有了不少積累,還把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當中。在她的努力下,沒幾年,她就當上了技術委員會主任。
【二、外面的世界】
當李愛珍持續研究和深造的時候,時代背景也有了變化。那時不少學者和研究人員受到外部世界的誘惑,好多人出國留學後就不回來了,還有很多人更改了國籍,變成了外國人。
當時周圍人的選擇,也讓李愛珍心裏有過一點動搖,可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她最後對外面的誘惑不再理會。
雖然要抵禦外界的誘惑,可俗話說得好,科學無國界,所以中美科學家之間的交流還是得有的。於是李愛珍就到國外去了,還親眼看到了美國的學術氛圍,見識到了她一直向往的知識和境界。
在美國,她見識到了許多新奇的科學前沿成果,還解開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問題。就在她為之觸動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向她提出一個請求,希望她能留在美國。但李愛珍依舊是那句話,做研究可以,可她不想離開中國。
【三、沖擊中科院】
從美國回來後,李愛珍繼續深入研究,還對科學家的最高學府中科院有了強烈的向往。李愛珍沒什麽別的想法,但作為科學家,要得到大家認可,中科院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第一次被拒絕,讓她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道理。那些出國留學的人並非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一心一意為國家奉獻,不爭名逐利的。
從那以後,她就憑著更大的決心搞研究,又一次向著中科院的大門發起沖擊。但很遺憾,失敗了一回,兩回,三回,不管她怎麽努力,中科院就像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她的理想還是沒能達成。等到第四次申請的時候,她年齡已經不符合要求了,所以只能無奈地放棄了。
不過在那個時候的情況中,她雖然失望過,可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後,她取得的成就進步非常明顯,都讓周圍人側目了。所以,美國又一次抓住機會向她提出請求,當時很失望的李愛珍就接受了美國的請求,最後成了美國的外籍院士。
在那個時候,美國人給的待遇實際上更優厚,生活條件好像也更好。可在李愛珍看來,美國的院士頭銜根本算不上一個夠格的目標,她心裏真正向往的是中科院。她沒資格進中科院,說到底還是自身實力不夠,再說了,她畢竟是個中國人。
當時李愛珍加入美國國籍的時候,很多人都質疑她、指責她。不過李愛珍心態很正,她覺得科學沒有國界,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她去美國就是要好好學習技術,再培養好多留學生,好為祖國出更多的力。中科院雖然是她這輩子都難以實作的夢想,但她也能為這個夢想出份力。
就像後來記者采訪時她講的那樣,以前咱們閉關鎖國,結果就落後了,被人欺負。現在她成了失敗者,就想出去走走,給國人開闊一下眼界,多帶些知識回來。
所以啊,李愛珍接受美國的院士頭銜,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粗暴、自甘墮落。實際上呢,這是在經歷失敗後的重新出發,她就是在愛國主義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人在國外,心裏卻一直念著家鄉,就算沒能實作理想,也想為家鄉出份力,在這一點上還是值得大家肯定的。
【結語】
當科學家可太難了,得有天賦,得有毅力,競爭壓力還特別大。以前咱們可能沒感覺,就覺得中科院特偉大,哪能想到這裏面的競爭壓力超乎想象呢。
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可院士卻沒多少。大家都想成為院士,可競爭壓力實在太大了,院士個個都是頂尖人才。就拿李愛珍來說,她有天賦又刻苦,還得到了美國人認可,卻也沒達到標準。
就是在這麽殘酷的競爭壓力下,我們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絕對頂尖的人才。這些人在各個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甚至能對美國起到威懾作用。不過大家得端正一個態度,在國內要是到不了最高水平,跑到國外去追求更高水平,並且給我們開辟出一條路來,這也是行得通的。
「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這話沒錯。可真正有追求的科學家,是不會被外界影響的,他們內心的執著會使他們心裏裝著祖國,通常來說,科學家叛國這種事不會發生。所以,大家看到那些留學以及接受外國院士之類的新聞時,態度得端正些,別太偏激,可別小瞧了在中國文化熏陶下的科學家。
圖片是從網絡上獲取的,如果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