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滇池的秘密:「臭水湖」凈化30年,四條魚扛起「保水」大旗?

2024-07-16科學

導語

「臭水湖」的美譽一時無兩,在遠古年代,這片湖泊還是「滇中海」,可是如今它的形象卻一天比一天差,滇池的水質問題一直以來都不容忽視,眼看著昆明市越來越美麗,就是這一塊擔子始終沒能好好背起來,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滇池的水質如此糟糕呢?

而且滇池的水質雖然一直不好,但是卻有著十分驚人的魚產力,甚至還有人直呼,這裏的魚產力完全可以和洞庭湖相提並論,那麽既然如此為什麽滇池的水質問題還一直得不到好的改善呢?

而滇池的水質又為何會如此神奇的魚產力呢?

滇池為何變「臭水湖」?

「臭水湖」這個名字一出現,就可以知道滇池的水質問題是有多嚴重了,而它之所以會變成如今這個模樣,都是因為自然地勢和人為活動的影響導致的。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滇池連線著滇中大地的五個水系,這就註定了它一出生就是個富營養的水庫,其實世界上大部份的水庫都是富養分的,但是為什麽能有這麽多的富養分呢?

這還得感謝黃河的滋養,黃河在這一塊土地上的沈澱物一直是當地農民最好的肥料,雖然它的泥沙多,但是這些泥沙卻是最為細膩的,不僅肥沃了土地,還富饒了各種生物。

而滇池就承載了黃河中這些泥沙,它的水深和寬度都是最大的,這樣的地勢讓滇池幾乎可以和海相媲美,而且它的平均水深有了「臭水湖」這個名字之後,可以說滇池的水質一天比一天差,直到現在的滇池可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之後,才慢慢的好轉過來。

在滇池的四周修建了一個又一個的工業園之後,導致滇池的水質直線下滑,因為這樣的環境,魚類真的很難在汙水中生存,更不用說繁衍了,而滇池的水質偏堿性的特點,對於水中的魚類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再加上滇池的水質問題始終沒有好的治理措施,越來越嚴重的藍藻讓水中的氧氣一天比一天少,這樣的環境,也就註定了水中的魚類越來越少,即使有一些能夠存活下來,但是也是體型更小、生長周期更長的品種。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越來越少的魚類,也就越來越容易死亡,即使是有人專門養護滇池的魚類,但是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讓滇池的魚類數量翻番。

四條「大龍」,三把「保護傘」。

在2014年的時候,滇池的魚類數量終於有了一個小小的爆發,一天之內,就有200萬多斤的魚兒出現在漁民的網中,這個數碼簡直是讓人瞠目結舌!

這麽多的魚兒,不得不讓人感嘆滇池的魚產力可真是太驚人了,而這次的「爆發」也讓大家看到了滇池保護魚類的一線希望,那麽滇池到底一共有多少的魚類呢?

如果說滇池的水質一直不好的話,那麽滇池的魚類資源卻是相當豐富的,根據專家的考證,滇池一共有魚類132種,其中18種是珍稀的「國寶」級魚類資源。

只要是雲南一帶的人,絕對對滇池的「四大龍王」耳熟能詳,它們分別是魯氏大口魚、滇鯰、滇鰍、鯽魚,這些魚類每一種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絕活兒」。

首先是魯氏大口魚,這種魚是專門吃藍藻的,而且吃掉藍藻之後,還能夠將其轉化為魚肉,所以在滇池中,它可以說是非常受歡迎的「清潔大將」,而且還有著非常珍貴的魚卵資源。

再說說滇鯰,這種魚類在滇池中的數量是最多的,而且它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這樣的魚類在雲南一帶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食材。

而滇鰍的營養價值一直以來都不是很高,但是它卻更加神奇,因為滇鰍居然還有鮮明的「生物鐘」,每年的10月份,滇鰍都會成群結隊的往滇中海的部份水域遊動。

這樣的行為讓人們可以很準確的判斷到什麽時候該下網捕撈滇鰍,而鯽魚的優點就是它的「功力」非常厲害,它可以說是滇池中的「守護神」,只要鯽魚還在滇池中,這裏的藍藻數量就不會爆發。

而且鯽魚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本領,就是它可以吃掉滇池中的螺螄,這種螺螄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汙染源」,只要它一出現,就代表著滇池的水質又要下降。

如果沒有螺螄,滇池的水質還可以再好一點,再好一點,那麽滇池的水質好了,就會有更多的藍藻,藍藻帶來的「不良後果」就是氧氣的減少,惡性迴圈,這就會導致更多的魚類死亡。

所以對於滇池來說,如果沒有螺螄,鯽魚就是非常重要的「保護傘」,那麽滇池為了讓水質越來越好,就是為了讓魚類數量越來越多,那麽滇池到底可以做些什麽?

滇池的「大腦」。

如果說滇池的「四大龍王」是它的肌體,那麽滇池的「大腦」是什麽呢?

實際上,在2013年的時候,滇池就曾動用過「大腦」來保護自己,滇池的聘請費用可不低,高達2400萬的價格,最終誰來了呢?

就是江蘇的「白鱘」們,江蘇的白鱘在江蘇的河中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它們卻沒想到自己會被滇池「招安」。

在2013年的時候,滇池的水質問題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問題」,而滇池的魚類數量也是一直在不斷的減少,為了讓滇池的水質得到起碼的改善,專家們決定的引進一些外地的魚種。

而專家們的目光就盯上了江蘇的白鱘,因為白鱘不僅有著非常驚人的魚產力,而且還有著非常不錯的營養價值,所以專家們決定大手一揮,引進1000尾的白鱘來到滇池。

要是說滇池的「四大龍王」是它的肌體,那麽這1000尾的白鱘就是它的「大腦」了,這1000尾的白鱘能夠幫助滇池更好的控制藍藻的數量,也就意味著能夠保證水質的提升。

但是這1000尾的白鱘也並不是滇池中唯一的「大腦」,還有一些可以「扛大梁」的魚類存在,比如說鯉魚、草魚等,這些魚類雖然無法像白鱘一樣吃藍藻,但是卻能夠犧牲自我,吃掉更多的螺螄。

這樣一來,就可以更有效的保護滇池的水資源,所以說滇池的魚類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科學的養護才是讓滇池的水質變得越來越好的關鍵。

結語

滇池的水質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魚類資源的保護也是讓滇池變好的一個關鍵,未來的滇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不光是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更是因為有著「四大龍王」和「大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