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心歸處 是相山——故鄉行

2024-01-27科學

心歸處 是相山

一一故鄉行

作者:吳景勤

如果把中國兩彈一艇的成功和核電廠的聳立比作一部雄渾的交響樂,那麽核地質就是其中最具光彩的第一樂章。而在譜寫這最具光彩的第一樂章中,核工業二六一大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一 央視專題片【金色地平線】解說詞

時過境遷,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由於國家的需要,發展的要求,曾經探明過中國最大的火山巖型鈾礦田一一江西撫州相山鈾礦田、坐落在江西崇仁樂安二縣交界之處的全國地質勘查功勛隊一一核工業華東地質勘探局261大隊集體搬遷後,留下大隊老基地一座空城,默默見證著大隊過往的輝煌。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是「地質之魂」,是他們建功立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曾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鈾礦地質工作者,為了尋找鈾礦資源,發揚吃苦耐勞、勇創一流的拼搏精神,以頑強的毅力、樸實的作風,征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取得了一項又一項豐碩的地質成果,打造成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的國家功勛地質大隊。

如今鉛華洗盡 ,她飽含著261大隊一代甚至幾代人揮之不去的情愫,傾註了261隊人的奮鬥與奉獻、自信與自豪、情結與留戀,也難免有幾份不舍與無奈。

三年前,當我再次踏上 這片曾經揮灑過我全部青春的熱土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這次懷舊之旅,雖然心中依然有些惆悵,但與幾年前的那種激動傷感有所淡化平復,時間似乎撫平了年近古稀老人的情感褶皺,但依舊心懷對261故土家園的那份深深的向往和眷戀,揮之不去。回家的感覺油然而生,記憶的閘門瞬間隨之開啟。現應同仁的要求,將當時的手記與拍攝的照片編寫成文,以饗老友對261故土家園的那份深深的向往與眷戀。

我乘坐的汽車徑直穿過 一坡之隔的公溪鎮古城核工業721礦礦部,來到樂安新居,下車後,沿著這條綠樹掩映熟悉的馬路前行,便進入了我的第二故鄉一一二六一大隊老基地,一隊人習慣稱其為「老隊部」。

進入老隊部,首先映入眼簾 的是一排鮮紅的大字:"艱苦創業 獻身地質 勇於拼搏 開拓創新",這是經過半個多世紀凝聚的261精神,更是時代對261人的召喚!目睹這清新醒目的標語,我能感受到這塊熱土依然熱氣蒸散,欣欣向榮!

是的,現如今「故鄉」 已成為了核地質科技文化園。多年來,大隊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堅持把文化作為立隊之基、發展之魂,不斷豐富核地質文化內涵、將老基地精心打造成核地質科技文化園。透過豐富翔實的史料,向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了解中國核地質文化特別是相山核地質文化的平台,發揮了愛國主義、軍工文化、核地質精神和核科普知識的教育作用。全國各地到這裏來參觀學習的人長年絡繹不絕。

紅色標語前是美麗的「孫勤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為了美化環境,大隊組織職工家屬學生一齊上陣,手挖肩挑,在一片荒地上,挖出了一片占地面積十六畝的美麗的人工湖, 職工們親切地稱其為「孫勤湖」(孫勤時任大隊長)。環湖徜徉,當年人工湖開挖時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恍若就在眼前 。

彼時,湖畔綠樹成蔭, 微風吹拂,垂柳隨風搖曳;湖中九曲橋曲直婉蜒,湖水碧波蕩漾,小鳥啾啾,小船悠悠,美麗的人工湖雖小,但成為職工家屬們難得的觀景休閑的勝地。

那年中秋節的晚飯後, 我們一家四口散步至秀色多姿的人工湖的湖心亭,但見皓月當空,「一色湖光萬頃秋」,一對對情侶在這如詩如畫的湖畔賞月散步,那情那景,記憶猶新。

如今湖水已經幹涸, 裸露出斑駁的橋墩支架,湖底沈積的泥土上長滿了青草,這是歲月留下的痕跡,觸景生情,難免有幾份酸楚,但在我心中,人工湖依然迷人。

繼續前行,遠遠地就能看到 「地質勘查功勛隊」紀念碑矗立在青松翠竹之中。駐足功勛碑前,令人肅然起敬!

功勛碑體由相山的一整塊 花崗巖石鑲嵌而成,原二機部部長劉傑親筆題名。紀念碑空間帶著濃濃的儀式意味和榮譽感,她承載著半個多世紀,261大隊幾代人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光輝歷程,為中國核工業的發展作出的不朽貢獻。

久久凝視碑文,心潮澎拜, 261隊的過往在我面前鮮活了起來。時光荏苒,人們常因時間而感懷,不僅因為時光是忠實的見證者,更因它是偉大的書寫者。261隊人60多年眾誌成城,勵精圖治,砥礪奮進,完成了一篇篇激動人心的精彩篇章,譜寫了一曲曲經久不息的華美樂章。

撫今追昔,歲月不老,初心不變。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歷史給我們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今天,回顧奮鬥的歷程,就是要讓我們握住歷史的接力棒,新一代地質人傳承精神、繼續奮鬥。

功勛碑四周散放著一塊塊 刻有各個鈾礦床名字的花崗巖,它代表幾代地質人在相山探明的二十多個大中型鈾礦床:橫澗、崗上鷹、雲際、沙洲、鄒家山、居隆庵⋯⋯多麽熟悉親切的名字!許多礦床都曾留下過我的足跡,曾經在那群山眾嶺中觀測過儀器,布設過控制,定測過鉆孔。

我依次在每一塊石頭上靜坐片刻, 心中有些許惆悵,但更多的是自豪與慰籍,好像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功勛碑旁是大隊的首腦機關辦公大樓 。曾經從這裏走出去後來成為中國核工業的掌門人(中核集團董事長)、「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中國鈾礦地質界的翹楚(中核地質總局總工程師)等要人。

辦公樓的四樓是大隊總工程師辦公室, 在此,我曾經奉職八載,這裏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值得懷念的地方。那時全國最大的鈾資源基地的中長期規劃部署,各個礦床的地質設計總結,地質儲量報告,都是由總工辦定奪。這裏聚集了261大隊也可以說是全域地質技術隊伍中各個專業的翹楚,有運籌帷幄的老總蔣興泉,有敬業擔當的洪翰墨、業務嫻熟的李芳、嚴肅認真的狄覺齋、幹練潑辣的姚鳳蘭、和藹可親的李紹旦……他們在相山礦田的地質勘查的鏈條上起到過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四樓的總工辦, 然而大門緊鎖,遺憾!我只能站在鐵門外遠遠地望樓興嘆,心中憑添了幾份失落。

從竹林往西移步十幾米, 就是當年的郵電所,現已門窗破損,只有墻上掛著的那只銹跡斑斑的綠色郵箱,令人想起熟悉的過往。當年261隊人的情書家書,都是透過這個神秘的78號信箱鴻雁傳情。

來到了街心花壇, 這是隊部中心區,也是職工家屬們的活動中心。每當亱幕降臨之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在此散歩,聊天納涼,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別致的轉盤花園和噴水池,如今池水已幹涸,雜草叢生,鐵欄桿和路燈已經銹跡斑斑,眼看此情此景,心中掠過一絲蒼涼。

我迄今依然清楚地記得, 幾十年前一個星期天的晚飯後,我在街心花壇散步,突然聽到大隊廣播站播放齊豫的【橄欖樹】,那一刻我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它的歌詞和旋律唱出了我們八十年代地質隊員的心聲。我們浪跡四方勘尋找礦,「那裏有天空飛翔的小鳥、山間的小溪、寬廣的草原,還有那一棵夢中的橄欖樹」,地質隊員的故鄉就是遠方⋯⋯

轉角大樓依然矗立 在街心花壇的西南面,當年這裏時尚熱鬧。一樓為商場,二樓是棋牌室,三樓為卡拉OK歌舞廳。如今人去樓空,繁華與喧囂早已消聲匿跡。那一排排平房己成為泛黃的261隊的記憶,矗立的舊樓房在風吹雨打中,穿越時光閃耀著搖曳生姿的光彩。

我沿著旋轉樓梯拾級而上 ,來到三樓,這裏曾經是工廠車間,現在空空蕩蕩,正面墻上一排大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依然醒目,它顯示著當年二次創業的艱辛。廠房內,靜靜地排列著銹跡斑斑的機器,帶著迷人的時光痕跡和機械美學。

街心花壇的正北面是當年的大禮堂, 如今已成為「中國相山礦田地質實物館」。裏面存放著相山礦田各個礦床的巖、礦芯標本,是中國目前最大、保留最完整的鈾礦鉆探巖心地質實物館。看著略顯陳舊但堅固高大的實物館,一股親切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大禮堂的前面正對著露天電影廣場, 那時每個周末一場電影,成為大家一周的期盼。冬天天寒地凍,大家烤著火盆看【地雷戰】【地道戰】;夏天大人小孩穿著背心拖鞋,搖著蒲扇觀看【小花】【廬山戀】。

電影場又是藍球場, 那時一年一度的大隊運動會開、閉幕式都在此舉行。雖然球場上長滿了一簇簇的雜草,但依然可見水泥地面上清晰的投籃線,好像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體育比賽。小夥子們在球場上,三步跨欄、起跳入樽的英姿,生龍活虎的景象,恍若就在昨天。

電影廣場旁的宣傳欄 還靜靜地立在路邊。猶記昔日櫥窗裏張貼著陳德雲、張榮祥等勞動模範、先進人物的照片和事跡。如今,勞模精神仍然在激勵著261隊人奮發前行。

街心花壇的西南端, 遠去的機關食堂變成了一片雜草地。那時的早餐,家家戶戶都在機關食堂買稀飯、饅頭。每天一大早廣播一響,大人小孩拿著飯盒鋼精鍋,提著水壺,蜂湧到食堂買飯開啟水,時不時饅頭還會穿上黃軍裝(和面時加多了食用堿)。日常食堂的菜幾乎都是老三樣:鋼管(空心菜)、洋槍(洋蔥)和大炮(包菜)。每到周末就會增加幾個誘人的葷菜,清香撲鼻的蛋茹燴肉,回味悠長的紅燒魚,那些銘刻著261符號的菜肴,深深溶進了我的味蕾。每個星期六下午,女兒放學後早早就去排著長長的隊,買上幾份全家加餐。多年後,那味道在被歲月發酵後還形成經久回味的芳馥,於只身遠遊的路上的我,始終未能被現代的珍肴所消化。此刻,我站在空曠的草地中,雖然年近古稀,近乎麻木的味蕾上綻放出了久遠的故鄉的味道。

從食堂往東走數步, 來到了菜市場 ,當年菜農們擺放蔬菜的幾排石板長台,如今依然整齊地擺放在雜草之中,讓人想起那個年代,每天清晨菜市場的喧囂和繁忙。

進入宿舍區的林蔭大道, 綠樹婆娑,一片寧靜,昔日摩肩接踵的行人,今日不知走向何方?

迎面走來幾位男女青年, 我迎向前去,互致問候。原來他們是261隊的子弟,國慶假期,專程從鷹潭駕車而來追夢「故鄉」。看到261隊的年輕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261大隊職工的子弟們,大都在這裏出生成長,在這裏有他們童年少年甚至青年的記憶。許多人在離開大隊上大學或到外地就業之前,地質隊就是他們眼中的全部世界。等他們走向廣闊真實的社會時,「圍城」裏長期熟人生活養成的線性思維和淳樸的交流方式,讓他們一時間無所適從。沒有在地質隊這種特殊環境下長期生活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到他們對地質隊的那份感情。所以不管戶口本上的籍貫寫的是什麽,不管將來到哪裏工作和生活,261大隊始終是他們心中的故鄉。

看到一隊的年輕人, 我心中升起一種希冀,耳畔隱約響起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跡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這首歌曲用歡快的旋律,在那個年代唱出的是青春宣言。歌曲或許不再流行,但那種青春心態、奮鬥精神永不過時。261大隊正青春,在新的征途上,必將進一步開啟每一位職工的生活空間、成長空間、發展空間、精神空間和夢想空間。

進入職工宿舍樓房區, 好像進入了原始森林,大樹參天,綠草如茵,遍地荊棘,一排排爬滿青藤的樓房,掩映在綠樹林中。置身於綠海之中,顯得格外安靜,曾經的家,已成天然氧吧!身在故鄉,尋覓那份積澱在心中青春芳華的記憶,隨處都能觸動內心柔軟的一角。

幾經輾轉,我睜大雙眼, 努力將記憶微調聚焦,再反復與實地核對,終於找到了當年我的家,準確說只是家的舊址。蒼海桑田,人是物非,當年那一排排住宅平房巳蕩然無存,被一大片荊棘灌木所取代,變成了一片綠海,彼時的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郁郁蔥蔥。昔日風華正茂的我,現已斜陽夕照,兩鬢秋霜,令人感慨,老淚禁不住濕潤了眉睫。我坐在草地上,久久凝視遠方,觸景生情,時光倒流,往事歷歷在目。

下面的照片是作者四口之家的同框, 二張照片時隔三十多年,在竹林前同一地點拍攝的,撫今追昔,令人感慨:紅了櫻桃,綠了笆蕉。

記得那時,我們住在幹打壘 的平房裏 房門朝西,夏日夕陽西下,傍晚時,家家戶戶朝門前的地上潑水降溫,一盆水下去,地上騰起一縷白煙。

忽然天空飄來幾片烏雲, 驟然下起了太陽雨,東邊下雨西邊晴,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雨隨雲移,東邊漸亮,西邊卻暗。這雨來得正是時候,帶走了暑熱,給忙碌了一天的地質隊的人們帶來了些許清涼。

我家後院是一座墳崗, 有一塊亂石荒地,我耗盡幾個周日,逐個檢去亂石,挑來泥土和肥料,然後精心栽培了一塊綠油油的水蕻(空心菜的一個品種),它是我種過的蔬菜中生長周期最長的,從春天到初冬,近乎一年四季,每天采摘幾大籃嫩綠的蕻菜,一日三餐,百吃不厭。由於土地肥沃,水分充足,空心菜瘋長,我們吃不完,就叫同事鄰居到我家後院自行釆摘。那可是貨真價實百分之百的有機綠色蔬菜。女兒的同學給了她幾粒西紅柿種子,她漫不經心隨意丟進後院菜地裏,幾天後竟發芽長出二株小苗,幾片嫰葉,後來枝葉越長越濃密,就是不見結果,忽然一天女兒從低角度視野發現結出了二個大番茄,它成為了我所吃過最美味的番茄。

記得那時,家家戶戶都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不知是哪一位「先行者」在「海南島」的一塊空地上搭了個雞棚,大家競相效仿,養雞養得風生水起。雞棚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頗具規模,我們笑稱它為養雞場。我家左顧右瞻後,也養了三四只母雞,與鄰家相比算少的,小巫見大巫。那時候,這也算是一份家產呢!女兒放學,到雞棚裏伸手總能撿到暖呼呼的雞蛋。除夕宰只老母雞燉湯,是年夜飯的一道主菜。那年除夕時,正當大家心心念念地準備過年加餐的時候,小偷把鄰居家養的雞全偷了!他們一家在除夕夜的傷心難受可想而知,我們也因此心情不安,除了同情,還有擔心自家雞的安危。

返回街心花園,沿著北面的坡道 前行幾百米,科研隊的樓房靜靜地矗立山坡上的灌木叢中。你可別小覷這幢斑駁的小樓,曾經在這裏聚集了一批科技精英,他們與二七〇研究所聯合攻關,完成的【贛杭構造火山巖成礦帶鈾礦成礦規律及成礦預測】科研專案,1989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幾十年來,大隊廣大科技人員不畏艱難,刻苦鉆研,勇於探索,先後取得科研成果百余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0余項。正是無數個體的故事,構成了相山博大壯闊的歷史,無數個體的夢想,匯就261隊動人心弦的時代樂章。

沿著街心花壇向東,直抵職工醫院。 前行幾十米,一大片灌木林擋住了我的腳步,只好駐足遠眺,職工醫院的房屋依稀可見。當年職工醫院與縣城的「二甲」醫院難分伯仲,醫務人員的醫技醫德醫風,被人廣為稱道,醫患關系和諧,令人懷念!

街心花園大道往西南方向前行至盡頭, 便進入了子弟學校。曾經美麗的校院,如今已成為了駕校。校門、教學樓、操場球場等依舊,宣傳欄上還清晰地保留著當年的學生板報。它似乎在靜靜地告訴人們,曾經一批批職工子弟金榜題名,從這裏跨入全國各地的大學,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的也不乏其人。

下午臨別前,我來到二六一大隊公墓, 公墓前矗立著一座高大雄偉的贛核地質先驅紀念碑。碑體高6.08米,象征著地質局的前身是華東六O八隊。緬懷長眠於此的300余名地質先驅,他們用自己的終生履行了鈾礦地質人的使命,譜寫了艱苦創業、奉獻報國的生命長歌。

億年鈾礦鑄忠魂,百裏相山埋忠骨。 鈾礦地質先驅們,從來就沒有離我們遠去。261大隊維系我們一生的情緣,心歸處,是相山。

這次懷舊之旅,故鄉之行 ,讓我感受到了最初的心跳,甚至流下或激越或自豪的淚水。時光是一首回眸的詩,風起風落,雲卷雲舒,人們正是在流動發展中生出讓人不舍的更叠與希冀。

我懷著依依不舍無限眷戀 的心情告別「故鄉」。霍然回首,夕陽西下,天邊映滿了火紅的彩霞,我心緒充盈,蘊藉釋然……

人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