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林尚安院士:抓住這兩個字,心就坦然

2024-06-25科學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張雙虎

「幹國家事,讀聖賢書。」這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客家土樓——振成樓的門樓廳堂楹聯,也是林氏家族胸懷家國的族訓。

1924年6月,中國高分子化學泰鬥、配位聚合學科帶頭人和建立者之一林尚安就出生在振成樓內。幼年時族訓家規的熏染、求學中抗戰炮火的洗禮、工作後新中國建設的熔鑄,塑造了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勤勉嚴謹治學、一絲不茍育人、誠摯平糊待人的品格。

林尚安

心無旁騖 獻身科研

1924年,在振成樓裏,林家迎來了新生命林尚安。

5歲那年,林尚安進入學堂讀書。盡管年齡尚小,天資聰穎的他卻門門功課優秀。此外,他愛好廣泛,繪畫、書法都像模像樣。

中學時代,正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不時遭到日軍戰機轟炸。從那時起,林尚安心中就埋下投身科學、以化學工業強國富民的種子。1942年,他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師從著名化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盧嘉錫以及中國催化化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蔡啟瑞。

1950年,林尚安獲化學碩士學位並開始在嶺南大學(後並入中山大學)任教。在學制改革和專業化調整中,他與中山大學同事建起國內首批高分子專業。後來,他又牽頭建立中國高等院校首批科研機構——高分子科學研究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林尚安主要從事有機矽高分子縮聚理論研究,研制出新型低溫固化矽漆和矽樹脂,並成功套用於國防裝置和尖端電子器材。

此後,他對烯烴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與聚合理論及各種聚烯烴的合成進行了系統研究。他探明各種烯烴催化聚合反應規律和最佳聚合條件,理論分析了各種影響因素,並對聚合反應動力學的參數及數學模式、聚合反應單元微觀歷程及機理、催化劑活性中心結構及濃度的定量測定、新型高效催化劑的分子設計及聚合物結構與效能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研制出多種新型高效的齊格勒-納塔催化劑、茂金屬催化劑及後過渡金屬催化劑,先後用於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中低密度聚乙烯等11種烯烴共聚物,大大推動了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

1996年10月,林尚安(右)在實驗室與青年教師進行烯烴聚合反應研究。

「在高分子化學領域,不管是理論建設方面還是生產實踐方面,林尚安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國少有的,他的水平真的很高。」中山大學教授王海華評論說。

「林院士編寫的教材是我們專業的經典教科書。」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朱宏說,「他不僅是中山大學高分子化學方面的領軍人物,也是中國高分子化學和聚合物學科的泰鬥。」

「父親幾乎沒有休閑娛樂的時間。」女兒林頌元回憶說,「他一心撲在科研上,因此無論在什麽場合、不管條件多艱苦,他都能做出成果來。」

截至2009年3月林尚安去世,他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60多篇,主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論】【配位聚合】等專著4部,獲授權發明專利40多項,成為中國配位聚合學科帶頭人和創始人之一。

言傳身教 勉勵後學

林尚安獻身教學,主講過有機化學、有機結構理論、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專論、高分子合成與聚合原理、高分子合成與功能高分子等課程。他對科研的嚴謹和學術的嚴格,很多學生都印象深刻。據學生回憶,他幾乎每天都去實驗室,詳細詢問實驗條件,定期討論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重現性,並對可疑數據仔細分析,指導學生重新做實驗。

「老師說做學問一定要一絲不茍。」學生劉丹回憶說,「記得我在論文開題時,每次將開題報告交給林老師,他都在報告上寫上編號,其中任何不確切、不詳盡的地方都被一一標出,甚至連標點符號問題都被仔細訂正。」

改的次數多了,林尚安「威脅」說,「我要看看到底寫多少遍,你才能達到要求」。

一遍遍訂正,一次次被「打回」,劉丹有些怨言,甚至為此偷偷哭過。但看到老師嚴謹、細致的標註,她只得重新尋找整理資料,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修正。「後來我仔細數了數,開題報告竟有9份之多。」劉丹說。

與晚年林尚安相處時間較多的博士生、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祝方明回憶, 林尚安做事嚴謹,一絲不茍,哪怕一個字元都不會輕易放過。

「林老師說科學探索來不得半點馬虎。」祝方明說,「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簽了我的名就要負責任’。」

畢業前填寫歸檔材料,林尚安認真核對檢查學生的每一份材料。他告訴學生:「這些材料將伴隨你們一生,這是我為你們所做的最後的事情,走出學校就靠你們自己了,一定要養成好習慣。」

「林尚安品德高尚,一生淡泊名利,用嚴謹的學術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培養了大批優秀學子。」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李善民說,他言傳身教,對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影響了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

平糊誠摯 低調一生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興起,「下海」成為沿海城市的「大潮」。當時,一些公司托人找到林尚安,希望能借他的聲望為企業作掛名宣傳。無一例外,凡是求他掛名的企業都被拒絕了。

「那時候學校收入少,很多老師去了企業。他不用離開學校,只掛個名就行,但他卻有錢不掙。」林頌元說,「那時候我很不理解,現在想起來,父親在這方面是站得很穩的。」

大家都忙著掙錢的時候,林尚安依舊專心致誌搞科研。在林頌元眼裏,父親年輕時是有些才藝的,但他全部的心思都在科研和教學上,不願把時間花費在休閑和娛樂上,哪怕是一分鐘。

「他是不計名利的人。」林尚安的妹妹林茉莉說,「國家給他的待遇比較優厚,但他的生活依舊很簡樸,家裏連個像樣的沙發都沒有,藤椅和餐桌用了80多年,吃飯時甚至搖搖晃晃。」

林尚安、楊燕生夫婦在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學部供圖

林尚安和夫人楊燕生都是中山大學教授。1998年,楊燕生摔傷手臂,林尚安親自配藥、做飯,悉心照顧。後來,楊燕生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林尚安一邊帶研究生搞科研,一邊照顧夫人的吃喝拉撒。他甚至列出詳細的時間表,吃什麽、幹什麽,都定時定點安排得妥妥帖帖。

2008年3月,林尚安腦淋巴瘤病發,他安排好夫人的起居,才下定決心去醫院看病。

2009年3月17日,林尚安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整理父親遺物時,林頌元在一個記事本中發現一張白紙,上面寫著「平」「誠」兩個字,以及由這兩個字組成的一連串詞。

「紙上寫著平凡、平糊、平實、平順、平淡、平衡、平心靜氣、平易近人,還有誠實、誠懇、誠心、誠信、誠摯、誠樸……」林頌元說,「可能是他比較看重這兩方面的品質,並時時提醒自己要平糊、誠摯待人吧。」

「哥哥曾說,抓住這兩個字,心就坦然。」林茉莉說,「他一輩子就是這樣,對工作嚴肅認真,對朋友誠懇正直,對家人關愛負責,對自己嚴格要求……」

待人平糊誠摯、對事盡心低調。盡管1993年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林尚安的名字卻極少出現在媒體視野裏。

「他一生低調,以前想采訪他的人基本上都被拒絕了。」林頌元說,「他平時在家話也不多,而且說的都是‘大白話’,從來沒有 ‘金句’,也沒有什麽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