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14歲天才少年曹原,669分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

2024-08-27科學

有這麽一個人,他不僅是90後,還比很多人年輕,但他已經憑借自己的研究在世界科學界掀起了一陣旋風。

你可能會想,這又是哪一個被「天才」光環加持的幸運兒?

這個年輕人叫曹原,光是名字可能還不太出名,但他做的事情可不小,他因為研究出了「石墨烯」領域的大突破,年紀輕輕就登上了【自然】雜誌的封面!

這在科學界可是相當於被奧斯卡獎提名——而且還是那種年年獲獎的實力派。

2018年,曹原因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轟動國際學界,開辟了凝聚態物理研究的新領域,成為【Nature】雜誌創刊149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當年,【Nature】釋出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此後,曹原連續在國際頂刊發文,目前,他至少已經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10篇論文。包括9篇Nature和1篇Science。僅2021年上半年就密集釋出了4篇,被稱為「石墨烯駕馭者」。

曹原,1996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普通但重視教育的家庭。從小他就表現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早在小學時,他就已經能夠獨立解決高難度的數學題,到了中學,他的興趣更是轉向了物理和化學。

與其他同齡人迷戀電子遊戲不同,曹原更願意花時間在實驗室裏搗鼓各種科學實驗。

他的老師回憶說:「曹原的眼睛裏總是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那種渴望探索的精神,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不過,光有好奇心可不夠,曹原還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能力和鉆研精神。

在中國科技大學,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本科課程,並且很快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深造。

到了這裏,他的科研才華更是如魚得水,迅速展露鋒芒。

他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成果,不僅讓他一舉成名,還為科學界帶來了新的思考方向。

石墨烯,這種材料的誕生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這一突破性發現讓他們贏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大家可能會想,石墨烯如此「年輕」,研究已經相當深入了,曹原還能玩出什麽新花樣呢?可偏偏這位95後的年輕人就給了大家一個大大的驚喜。

你可能會好奇,這個年輕人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要知道,石墨烯這玩意兒雖然看起來高大上,其實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單層二維晶體,換句話說,它是世上最薄的材料,硬度卻比鋼還高,導電效能也是一流。

曹原的牛掰之處在於,他發現了一個「魔角」,透過讓兩層石墨烯以極小的角度疊加,這些石墨烯居然能表現出超導性!

簡單來說,就是電流在其中跑得比奧運會短跑冠軍還快,而且毫無阻力。這樣的發現不僅讓科學界大開眼界,也讓未來的科技發展充滿了想象空間。

曹原發現的這個「魔角」,把石墨烯的潛力進一步挖掘了出來。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能在更大規模上利用這種材料,未來的電腦可能不再是你桌上的一塊「磚頭」,而是變成了一塊超薄的透明玻璃,處理速度還快得讓人目瞪口呆。

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超導材料的套用前景廣闊,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高效的能源傳輸到量子計算,甚至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電子器材的使用方式。

不過,曹原的成功並非僅僅靠天賦堆砌而成。他的背後,是無數個在實驗室裏挑燈夜戰的日夜,是數不清的失敗和重新開始。

科學研究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旅程,它更像是一次次艱難的攀登,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自己能不能爬到頂端。但曹原從未放棄,他用行動證明了那句老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遠點,就會發現,曹原的成功也是中國科學進步的縮影。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投入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湧現出來,比如量子通訊領域的潘建偉,光遺傳學的謝曉亮,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裏闖出了一片天。

這些科學家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功,他們的每一步突破都在推動整個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

曹原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沒有捷徑,天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夢想的堅持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曹原並沒有因為早年的成功而停下腳步,他依舊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因為他知道,未來的挑戰只會更加艱難,但同時也充滿了無限可能。

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培養和保護像曹原這樣的年輕天才。

我們常說「教育是國家的未來」,這絕不僅僅是句口號。

對於每一個有潛力的年輕人,我們能否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探索的環境,讓他們在不受束縛的情況下追逐自己的夢想?

或許,曹原的成功正是因為他能在追逐科學夢想的過程中,獲得了充足的自由和支持。

未來屬於那些願意為夢想努力的人,而曹原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透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精彩。

我們期待更多像曹原一樣的年輕科學家湧現,繼續引領世界科學的前行,用智慧與汗水,描繪屬於他們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