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手機

中國手機海外紮根,印度沒有適宜的「土壤」?

2024-06-17手機

對於中國手機制造商而言,印度市場「本土化」正在走向另一個方向。

有訊息稱,vivo印度公司近日正與印度塔塔集團(Tata)洽談收購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行銷網絡本土化的目的。

截至發稿前,vivo方面並未對上述訊息作出回應。但有手機產業鏈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去年開始,印度政府已釋放相關訊號,包括對中國手機廠商提出透過合資的方式增加印度產零元件在手機制造過程中的使用比例,逐漸用印度分銷商取代中國分銷商,以提高智能電話的「含印量」。

「我們在當地也看到了這樣的趨勢,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工廠的技術人員正在增加,本地化培養的人數也比以前多了。」上述產業鏈人士表示,但從當前營運環境來看,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仍然在增大。

在印「本土化」新難題

除了面臨日益嚴格的審查外,中國手機廠商正在遭遇來自於印度市場的新難題。

據印度財經媒體報道,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團至少持有vivo印度公司51%股份,同時要求收購後的合資公司由當地廠商主導。目前兩家企業洽談已進入後期階段,塔塔集團對收購案非常有興趣,vivo印度公司則希望塔塔能提高收購價格,雙方尚未達成最後協定。

vivo的幾位高管並不希望回應此問題,但在股權出讓訊息前,相關訊號已經逐步顯現。去年以來,印度政府已多次向中國智能電話品牌提出新要求,希望包括在中國企業印度公司的管理層中增加更多的印度籍員工,以及在手機銷售環節讓更多的印度經銷商參與。此外,印度政府還鼓勵中國企業與印度本土電子制造商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在印度生產智能電話。

塔塔集團在印度制造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此前,塔塔集團已透過子公司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進入印度電子制造賽道。Tata Electronics去年11月以1.25億美元收購了台灣緯創在印度的本地業務,成為首家生產iPhone的印度公司。

除了塔塔集團外,vivo與印度手機制造商Micromax的合作也引發了當地市場關註。有訊息稱,vivo已將位於大諾伊達的生產設施移交給BPL(Bhagwati Products Limited),後者是Micromax的子公司。而Micromax正準備在該工廠開始生產智能電話。

一位接近vivo的供應鏈人士對記者確認了上述產線合作的訊息。他表示,「目前vivo在印度的產能很大一部份已經搬遷至同樣位於大諾伊達的新工廠,而老工廠的生產設施已經移交BPL。」

但他也同時強調,BPL只是租用了vivo的老廠,不僅只生產vivo的手機,還有其他手機產品。

但可以看到,與印度電子產業鏈加強合作已經成為vivo保住當地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據了解,vivo 2014年正式進入印度市場,目前已是印度銷量占比最大的智能電話廠商。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 5月公布的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電話出貨量同比增長8%,出貨金額同比增長18%。其中,vivo占比約19%,拿下銷量第一,但以銷售額來看,三星仍以25%的占比居該市場首位。

「vivo在2015年就開始了本地化生產,2018年vivo開始在當地購置土地設廠,同年SMT貼片也開始在印度本地生產。」vivo的一名高管此前曾對記者表示,中國品牌全球化的過程中,印度是避不開的一環。

「含印量」提升背後

近年來,在莫迪政府的推動下,消費電子產業在印度制造業中的占比呈現出上升態勢。莫迪政府以印度廣闊的消費市場為吸引點,出台扶持方案同時提高整機進口關稅,力圖打造消費電子制造上下遊產業,培育本土完整產業鏈。

比如2014年的「印度制造」倡議(Make in India Initiative),旨在將制造業占GDP比重由15%提升到25%,把印度打造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2015年,印度政府針對性推出「分階段制造計劃(PMP)」,透過對各階段產品區別加征關稅,吸引外資將產業鏈逐步轉移至印度本土。

而在2020年,印度又推出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LI),支持國內企業自力更生發展;2021年底提出100億美元的激勵計劃,吸引半導體和顯視器制造商投資印度發展相關產業。

目前,印度電子產品年出口額為1250億至1300億美元。印度電子和資訊科技部相關人士近期表態,希望印度電子制造業產值在未來五年內達到2500億美元。

「我們的重點始終是實作大規模電子制造。這些重點始終如一,而且這些目標只會加速實作。」電子和資訊科技部長艾殊維尼·維什瑙(Ashwini Vaishnaw)說道。

作為印度電子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在調查突襲、多種罰款以及追繳所謂「稅款」等壓力下,中國手機廠商以及中國電子產業鏈也不得不作出「本土化」選擇。

總體來看,過去幾年中資品牌在印度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下滑。記者根據Canalys數據梳理發現,2023年,在印度手機智能市場前五名中,除了三星,vivo、OPPO、小米、realme四個中資品牌合計的份額為58%;而在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三季度,這四個中資品牌合計的份額分別為70%、67%。

其中,印度曾經是小米海外市場中的戰略市場。但在2023年,小米集團三大主營業務中,智能電話分部收入減少5.8%至1575億元,降幅接近百億,主要原因就是手機ASP(平均售價)的下降。

在今年3月的財報會議中,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對於手機平均售價的下降解釋稱,海外市場ASP數據下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對印度市場的調整,小米高端手機在印度市場2023年基本未做上市。

此外,也有中國手機供應鏈廠商開始減少對印度市場的投資。去年12月11日,聞泰科技(600745.SH)公告披露,擬終止聞泰印度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募投專案,將剩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聞泰印度智能制造產業園專案,原總投資為15.75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1億元。後來考慮到印度當地投資環境及政策變化的影響,將該專案擬使用募集資金由11億元調減為3億元。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總監高士旺認為,印度營商環境尤其中國手機企業近一年多以來在印度的經營遭遇,對聞泰在印推進制造產業園專案產生了明顯影響,在募集資金建設周期和預期效果方面可能都有較大不確定性,聞泰審慎決策終止使用募集資金建設該專案,也是本著對投資者負責任的態度。

「不過,印度對電子資訊行業而言仍是一個增量市場,企業對印度市場仍會保持高度關註。無論哪種方式,企業在印投資都要做好盡調,防範稅務、勞工、政策等潛在風險。」高士旺說。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