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寵物

深度分析貓咪的早幹晚濕——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最實用

2024-01-24寵物

什麽是早幹晚濕餵養?

早幹晚濕餵養是最近在大城市開始流行起來的餵養方式 ,顧名思義」早上餵幹糧,晚上餵濕糧」,我覺得可能是最簡單且最適合上班一族的餵養方式。考慮到很多上班族早上匆忙上班,只能放一點幹糧在貓碗裏,如果只吃幹糧(膨化糧、凍幹糧、烘焙糧等水分低於10%的主糧),那一天的喝水量是不夠的(貓一天大概需要200ml水分),所以最好晚上再給貓吃濕糧或者貓飯或者生骨肉(一般都是含水量70%左右),在吃肉的同時還能補水,「早幹晚濕」由此而來。

早幹晚濕可能不是最好的餵養方式

現代生活節奏快,養貓人大部份都是上班一族的年輕人,尤其是早上太匆忙沒法做到精細又耐心地餵養,很多時候都是匆匆放點幹糧就走,那在這種情況下,又想養好貓又想省時,怎麽辦?而早幹晚濕既考慮該群體養貓的便捷性,早上出門放點幹糧即可,也考慮了對貓的好處(晚上罐頭補水吃肉), 所以目前來看是最實用的。

早幹晚濕是否有科學依據?

我覺得早幹是沒什麽科學依據,幹糧只是方便儲存方便餵食, 更多考慮的是幹糧的便捷性, 即使暴露空氣中3天,也不容易變質生蟲,所以早上去上班放點幹糧,即使回來沒吃完也問題不大,而濕糧放空氣中半天可能就壞了,白天放濕糧,如果貓半天沒吃完,你下班回來之前,它突然吃了幾口很容易就拉稀腸胃炎,所以早濕晚幹就不太合適。

晚濕重點是濕糧,補水是鏟屎官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貓不愛喝水,貓只吃幹糧喝水不夠.......等等這些都是造成貓缺水的原因,所以濕糧餵法是更適合貓的,如果有時間,我覺得 早濕晚濕 才是更科學的餵養方式,期間吃點凍幹雞脖之類的鍛煉下咬肌就完美了。濕糧不僅補水而且含肉量也更高。

含水量高的濕糧更適合貓是有科學依據的?

貓是專性食肉動物(Obligate Carnivores),野外貓科動物其主要食物構成為78%的哺乳動物、16%鳥類、3.7%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以及1.2%無脊椎動物,這說明了貓的飲食偏好。該飲食結構能夠為野貓提供52%代謝能(Metabolizable Energy,ME)蛋白質、46%ME脂肪和2%ME碳水化合物, 而我們的家貓常見的能量攝入組成為52%ME蛋白質、36%ME脂肪和12%ME碳水化合物, 與野貓相比,如果吃幹糧為主,那麽相比野外的飲食結構,家貓攝入了更多的碳水,雖然貓能消耗一定的碳水,尤其是高溫膨化後的碳水,但實際上對碳水的利用率很低,高碳水的食物會增加貓的消化負擔 。顯然,幹糧並不適合貓。

我認為,濕糧是最接近野外捕獵飲食結構的一種主糧,因為濕糧也是低碳水高蛋白高含水量的食物。 當然還有生骨肉飲食更符合這種飲食結構,即貓咪的PMR(Prey Model Raw)捕獵者飲食:84%的肌肉、6%的生食骨、5%的肝臟和5%的其他器官。飲食結構模擬整只動物的器官組織比例[2]。或者還有一種說法:BARF飲食。全名為:"bones and raw food(骨頭與生食)",或者叫"Biologically Appropriate Raw Food(符合生物天性的生骨肉飲食)"。

個人具體案例

早上放點個幹糧,有時候會在幹糧裏加點自己種的貓草促進排毛,促進腸道蠕動

添加圖片註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晚上放點濕糧促進補水,忽略添加的貓草

也會做生骨肉給他們,生骨肉含水量70%左右,也是一種不錯的濕糧。

另外,周末如果在家的話基本上都是餵生骨肉或者濕糧,很少去碰幹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