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萌寵朋友圈
自然界中的鳥類分科很多,比如體型迷你、造型獨特的蜂鳥科,以及羽毛艷麗、光彩照人的極樂鳥科。每一科的鳥類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樣方便人們記憶與分辨。而在中國雲南地區,存在著一類比較特殊的鳥科動物——犀鳥科。
它們的外形非常具有辨識度,在中國存在的種類也比較少,很值得我們深入了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犀鳥科的雙角犀鳥和黃嘴犀鳥,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體型最大——雙角犀鳥
雙角犀鳥是犀鳥科中最有辨識度的種類,其體型是其中最大的,成年雙角犀鳥體長可達1.2米,單單標誌性的大嘴就達到了驚人的30厘米。這張大嘴顏色鮮明、型如拱橋,在彎曲的嘴骨上還有類似盔突的部份,觀賞性與孔雀不分上下。
即使在同科目的犀鳥裏,單就鳥喙的形狀而已,雙角犀鳥依舊能名列前茅。從上面看,盔突的頂部有點像平板,前尖後圓,有點像一個有棱角的芒果,妙趣橫生。上喙為黃色,下喙為白色,凸顯出鳥喙的巨大感。
除了標誌性的鳥喙之外,雙角犀鳥的眼睛也是一絕,擁有宇智波一族的「血輪眼」(紅色的)。周邊還有一些裸露的紅色皮膚,是鳥類中比較少的。再往下,就是雙角犀鳥富有層次感的羽毛。整體為黑色,伴有白色條紋,略帶一些黃色斑紋,對比強烈,很有層次感。
雙角犀鳥的爪子很適合攀緣,在野外經常能見到它們站在高高的樹冠上遙望遠方。主要棲息在海拔較高的樹林之中,雲南地區分布較多,想要找到它們的話,可以去有溪流的河谷地帶。
在繁殖季節,它們會成群結隊地跑到高大的榕樹上,鳴叫、舞動,等晚上就在樹葉比較寬大密集的樹頂上過夜,也算是一種奇觀。它們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食物來源很多,一般都是熱帶植物的果實和種子。有時也會抓老鼠、蜥蜴等小型動物充饑。
比較喜歡在樹上覓食,果實成熟後也會到地上撿果子。秋天的時候會成群結隊地在一個地方薅羊毛,等到食物吃光了,才會換地方。雙角犀鳥的大嘴也不是拿來做裝飾品用的,而是一件相當實用的武器,能輕易剝開堅果,抓捕獵物,也能用來防禦敵人。
雙角犀鳥最有特點的一個習性,是繁殖期時的封閉式餵養。在繁殖期到來時,雙角犀鳥會帶著自己的另一半離開群體生活。尋找天然的樹洞做巢,一般樹洞空間都比較寬敞、采光比較好,只需修整一下就能入住。
雌鳥產卵後就會一直在洞穴中待著,專職產卵。同時雄鳥在外面尋找加固巢穴的材料,比如樹枝、木屑做基礎材料,用果實的漿液做粘合劑封堵洞口。而雌鳥則會在裏面用吃剩的食物和排泄物一起混合,堵在洞口內側,只留下一個小洞。
雄鳥在繁殖期會專職負責幫雌鳥找食物,餵養雌鳥和雛鳥,至於多余的排泄物,則會透過那個洞口對外排出。於是很多在森林裏閑逛的人,容易碰到這種「天降鳥糞」的局面,記得以後去它們棲息地逛的時候,帶上帽子哦!
長相可愛,關愛家庭的雙角犀鳥,難道不應該為它點贊嗎?
黃嘴犀鳥
講完了雙角犀鳥,我們再來看看遠在非洲的黃嘴犀鳥,它的體型跟雙角犀鳥相差較大,體長只有半米左右。不過同樣有著一張漂亮且巨大的鳥喙,只有雄鳥才有盔突,眼睛是黃色的,眼睛周圍也有紅色的裸肉。
整體毛色偏向灰白色,與黃色的鳥喙形成鮮明的對比。一般在地上覓食,喜歡找植物種子和小昆蟲吃,蜘蛛、蠍子是不可多得的晚餐。由於黃嘴犀鳥的嘴太大,不好將食物送入喉嚨,因此經常將食物高高的拋向空中,然後一口吞下。
許多白蟻就是這樣死在黃嘴犀鳥嘴下的,不得不說這樣的方式真累人,它脖子可真好。不過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少發生的,只有在幹旱季節,黃嘴犀鳥才會吃這些細小的螞蟻。對於繁殖,黃嘴犀鳥比不上雙角犀鳥。
在非洲幹旱少雨的地方,雙角犀鳥一次生下3枚蛋在巢中,等到3個星期左右就能孵化出來。不過雛鳥長大的這段時間是最艱難的,由於要一個半月的時間成長,雄鳥需要尋找大量食物,才能餵養其小寶寶,非常的不容易。
總結
雙角犀鳥和黃嘴犀鳥都是犀鳥科中獨一無二的存在,兩者為了餵養孩子非常的努力。比起食物豐厚的雙角犀鳥,黃嘴犀鳥更加值得人們敬佩。不過雙角犀鳥的責任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畢竟不少所有人都這麽負責。
你更喜歡哪種犀鳥呢?